APP下载

浅谈如何用分数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016-05-30蔡贵奇

华夏地理中文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实际问题解决

摘 要:分数乘、除法这部分内容在新旧不同版本教材中,无论是从内容编排,还是从例题的类型、数量上来比较,都有较大调整和删减。在编排顺序上,以往教材有专章学习“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稍复杂的分数乘、除法應用题全在这个单元才出现。可新课标教材,将这部分内容分解到相应的分数乘法和除法单元教学中,这种编排使同一知识点的教学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符合教学规律,但不利于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的对比,虽然新课标提倡用方程解决分数除法实际问题,减轻了学生思维,淡化学生运用分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关键词:分数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在长期的教学工作中,发现六年级的用分法乘法和用分数除法来解决实际问题时,有很大部分学生总爱出错。也就是误用分数乘法来解答的却用成了分数除法,反之,没用分数除法来解答的却用成了分数乘法。学生总是爱把这两个概念搞混淆。在笔者长期的实践中,分数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体现如下理念。

一、让学生自主构建分数乘除解决实际问题的本质联系与区别

课程的设计将教师定位为学习路径的引导者,学习材料的提供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把学习和探究的时空留给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丰富多彩的生活材料,组织学生通过分类、整理、归纳、概括等数学方法完成对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的建构。为学生构建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一条较为完整的复习路径,并以上述材料为载体,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活动,自主解决分数乘除实际问题。

二、在落实“双基”的基础上渗透应用性和开放性

理解和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任何时候都是数学教学的首要任务。在此基础上再适当渗透应用性和开放性,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是课程的教学设想之一。课程用第一个教学环节,以较多的教学时间进行“分数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基本解答方法的复习和整理,意在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本课中所提供的学习材料都来自现实生活,是学生感兴趣或所熟知的,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同时还设计了一些开放题,以体现数学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在生动有趣的情景中展开科学严密的数学训练

作为科学的数学,具有严密、抽象的特点,对小学生来说可能是枯燥乏味的。但作为学科的数学,应让学生觉得是可亲可近、生动有趣的。故我提供学习材料时,设计了“让学生计算自己体重是否标准”、“做生意赔了还是赚了”等环节,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力图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在轻松自然的气氛中掌握有关的数学知识,训练学生的思维。

四、寻找多种方法,开拓学生思维能力

在解决问题的时候,让学生从多角度去考虑,这样做拓展了学生思维,引导了学生学会多角度分析问题,从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充分让学生亲身实践体验,让学生在探究中加深对这类应用题数量关系及解法的理解,提高能力。

我经过长期的教学总结,要使学生彻底弄清这两个问题。首先,要确认什么是看着单位“1”的量。因为在用分数乘法和用分数除法解决问题中,一般只有两个量,一个是盾着单位“1”的量,别一个不是看着单位“1”的量。也就是要让学生清楚地认识解决问题的目的。凡是求不是看单位“1”的量用乘法(一般不用方程)。凡是求看着单位“1”的量用除法(也可以用方程解答)。在具体的操作中,必修解决如下问题:

一是用分数乘法解决问题,用分数乘法解决问题又涉接到两个问题。

问题一: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要准确不误的解答这个问题,就要让学生认清几个关键词(“是”“占”“相当于”)。因为在问题中往往爱出现类似问题。例如(1)甲数是180,乙数是甲数的1/3,求乙数;(2)甲数是180,乙数占甲数的1/3,求乙数;(3)甲数是180,乙数相关于甲数的1/3,求乙数。要让学生题解这三个问题是属于一个问题。也就要使学生明白“是”“占”“相当于”等三个关键词是一个意思。都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算式都是180×1/3。在讲解这个问题时,老师要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乙数在这三个问题中都不是看着单位“1”的量,而甲数才是看着单位“1”的量。从而使学生自然地明白了,凡是求不是看着单位“1”的量用乘法来解答。

问题二:已知一个量,另一个量比这个量多几分之几或少几分之几,求另一个量的问题,例如:甲数是180,乙数比甲数多1/3或少1/3,求乙数,算式是180×(1+1/3)或180×(1-1/3)。通过解答类似问题,使学生自然地发现一个问题,乙数也不是看着单位“1”的量,还是用分数乘法来解决。

通过问题一和问题二两个事例说明:凡是在“是”“占”“相当于”“比”四个关键词左边的量都不是看着单位“1”的量;凡是在“是”“占”“相当于”“比”四个关键词右边的量是看着单位“1”的量。学生只要弄清两个量的身份以后,就会准确不误的解答分数乘法中的数学问题。

二是用分数除法来解决实际问题,同样也涉及到两个问题。

问题一:已知一个量,这个是(“是”“占”“相当于”)另一个量的几分之几,求另一个量。例如,甲数是180,甲数(“是”“占”“相当于”)乙数的1/3,求乙数,(这里的乙数是看着单位“1”的量)。解法一:180÷1/3=180×3=540;解法二:用方程解答。设乙数为x,x×1/3=180解得x=540。从而使学生明白,凡是求看着单位“1”的量用除法解答,也可以用方程解答。

问题二:已知一个量,这个量比另一量多几分之几或少几分之几,求另一个量。例如,甲数是180,甲数比乙数多1/3或少1/3,求乙数,(乙数也是看着单位“1”的量)。解法一:180÷(1+)或180÷(1-);解法二:用方程解答:设乙数为x,x×(1+1/3)=180或x×(1-1/3)=180。同样使学生得出以上相贩结论,凡是求看着单位“1”的量用分数除法解答或用方程解答。

总之,用分数乘法和分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时,只有确认好看着单位“1”的量,才能准确不误地用分数乘法或用分数除法解决好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彭正宗,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策略初探[J].教育革新, 2012(01).

[2] 葛辉,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有效性[J].小学教学参考,2009(11).

[3] 朱德江,让策略运用成为一种思维习惯——在回顾与梳理中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J].小学教学(数学版),2008(02).

作者简介:蔡贵奇,瓮安县建中镇果水小学。

猜你喜欢

实际问题解决
浅议小学数学中应用题型的教学方法
如何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灵活地学习小学数学
安排活动解决数学实际问题策略思考
建构主义在数学教学中的实践
当代网络音乐的困境与突破
怎样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数学教学更好地走进生活
我国银行业风险简述及对策
四川卷与全国卷试题对比之“解三角形”
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充满生活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