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自由主义对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消极影响及对策分析

2016-05-30黄珊孙俊

华夏地理中文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新自由主义消极影响对策分析

黄珊 孙俊

摘 要:当前高校大学生在就业时职业道德意识淡薄,原因虽然有许多种,但其中一个最为根本的原因,就是新自由主义对大学生职业道德方面的负面影响,导致高校学生就业时职业道德水平呈下降趋向。文章分析了新自由主义对大学生职业情感、职业精神、职业操守这三方面冲击的消极影响。并逐步提出对策,从家庭、学校、社会这三个维度来进行探析。这是本文的重点亦是难点,也是使大学生职业道德走出困境的途径。

关键词:新自由主义;职业道德;消极影响;对策分析

一、新自由主义及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

(一)新自由主义

新自由主义在学术界有不同的定义,罗伯特·W.迈克杰尼斯和诺姆·乔姆斯基在《新自由主义和全球秩序》书中的观点得到了大多数学者认可。在该书中指出:“新自由主义是我们这个时代明确的政治、经济范式——它指的是这样一些政策过程:相当一批私有业者能够得以控制尽可能广的社会层面,从而获取最大的个人利益。”

首先,在经济上,新自由主义极力强调“三化”的作用,即生产资料私有化、经济调节市场化、市场竞争自由化。其次,在政治上,新自由主义强调三个“否定”。一是否定公有制、二是否定社会主义、三是否定国家干预。他们认为,任何形式的国家干预都会造成经济效率的损失。再次,在文化上,新自由主义在文化领域展现出资本主义道德的扩张。它倡导个人主义、反对集体主义,其中个人主义是新自由主义者的核心观点。

(二)大学生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就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及必备的道德品质。”事实上,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具备职业道德素养的职业道德主体,把理论中职业道德主体变为实际中的职业道德主体,要求大学生将职业道德内化为自己的道德品质,并外化为从业时的道德行为。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一切工作都是环绕着这一主题和观念展开的。

二、新自由主义对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消极影响

(一)新自由主义对大学生职业情感教育的冲击

职业情感教育是德育环节中从人的情感理论角度展开的一种教育科学,它是一个应该得以重视教育层面,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教育资源,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教育手段。职业情感的健全会使大学生职业道德行为成为自身的优秀素质或者说是一种内在的品质。但,当前大学生的职业情感却受到了新自由主义的消极影响,普遍带有浓厚功利色彩。

由于新自由主义秉承了亚当斯密的“经纪人”思想,认为人是趋于利益化的,以实现利益最大化为准则。唯“物”思想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大学生就业时对职业的功利化、物欲化心理。有些大学生的工作定位功利化取向十分明显,为了物质而放弃自己感兴趣的职业。导致大学生择业时,职业情感缺失,职业认同感低,只把工作地点所在繁华都市,把目标锁定轻松、体面、高收入的职业范围。而在从业过程中在新自由主义的功利思想驱使下大学生越来越以职位高低、收入的多少、权利的大小等来衡量个人的成功,却淡化了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中尽职尽责、鞠躬尽瘁的责任意识。更加热衷于急功近利而带来的巨大利益,以快速成功而使用非常手段来评定工作成果,忘记了工作中应脚踏实地,应履行的责任与义务。

(二)新自由主义对大学生职业精神教育的冲击

职业精神是人们在工作中表现出来了一种职责态度,职业价值观念的外在表达,也是高尚职业道德的能动表现。甘于奉献、服务社会是職业精神的内在要求,也是职业道德的核心元素。

大学生的职业精神教育应该立足于对大学生职业责任感为基础的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职业道德教育。大学生职业精神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让大学生具备一定的职业信念、价值观念以及社会责任感。然而新自由主义思潮在奉献与索取之间,片面强调了索取,忽视了奉献,而社会主义体制要求人们从根本上把个人利益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保持一致。其归根结底是由于这两种社会制度中利益与重点的不同。由于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受到了新自由主义思想的影响与偏离,部分学生接受了这一思想的“洗礼”。仅仅关注自身利益,从未考虑周边人群的权益。在岗位工作中,他们从不考虑奉献多少,而是关心自己得到了多少。若是奉献也是有目的,动机并不单纯。要么为自身实现某种目标、提供仕途中的荣誉,要么更加注重奉献的效益,与宣传经济利益相结合。一旦与自身相冲突,那么不言而喻只能维护自身利己,而忽略自身的责任意识。

(三)新自由主义对大学生职业操守教育的冲击

1.大学生职业操守教育的诉求。职业操守是从业人员对待职业活动中必须遵从的最低道德底线和行业规范。它具有“基础性”、“制约性”特点,凡从业者必须做到。大学生的职业操守主要表现为大学生从业时的道德行为能力、工作作风以及是非标准等,也是确保大学生对所在单位、部门或是公司利益的维护和尊重的行为教育。

2.新自由主义对大学生职业操守教育的影响。(1)合作精神淡薄。新自由主义哲学的核心是:“相信个人的尊严,相信根据它自己的意识来尽情发挥他的能力和机会。”可以看出,它以个人为主体,把个人自由,个人价值置于最高地位,充分强调自我支配,自我控制,而忽略了个人在国家、群体和社会中的重要性。同时也必然会影响个人对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冲击。从而导致“自由”放纵、极端利己主义膨胀,计较个人得失,忽视自身职业道德的培养。而这种思想恰恰使大学生在职场中,傲慢自负,刚愎自用,缺乏容忍心和团队合作精神缺乏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不能正确处理与同事、与集体、与社会的关系。以至于表现出职业风貌与职业探求精神的匮乏。而在工作中往往表现独来独往、闭门造车、与世隔绝的工作状态。造成大学生在社会工作关系的拘谨,创造力与改造能力受到一定的限制,甚至丧失创新思维,沦为“职业机器”。(2)诚信意识缺失。“个人主义”是新自由主义哲学基础的前提,往往个人主义无限制地滋生,又与利益相关联时就会出现许多弊端,进而引发实用主义崇拜问题,这些问题归根结底是大学生对职业操守的认知出现了问题。实用主义受到利益的驱使,势必会引起职业操守的缺失。如:“诚信危机”、“形象危机”以成为时下流行词语,诚实守信、办事公道的职业操守已经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例如:就业时的虚假简历;随意鉴定单位合同,又擅自违约;不假思索的随意跳槽;躲避助学贷款的偿还,这些都是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在实用主义的驱动下发生了异变。大学生在这种情况的影响下,其职业操守同样发生了偏离。

三、破除新自由主义对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消极影响的“三位一体”对策

(一)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的主体内化作用

我国著名伦理学家唐凯麟先生认为:“所谓道德内化,是指个体在社会实践中,通过对社会道德的学习、选择和认同,将其转化为自身内在的行为准则和价值目标,形成相应的个体道德素质的过程”。职业道德思想成为大学生固有的思想意识,能够从思想根本杜绝新自由主义思想的侵蚀。大学生通过自身方式对职业道德内化于心,运用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思想去理性面对新自由主义的思想主张,并做出正确判断。

1.理性认知。大学生对职业道德的理性认识是通过大学生职业道德内化的具体表现,也是前提条件。大学生对职业道德的认知与内化,主要通过德育伦理课堂的系统学习和课外开展的有关职业道德的研讨活动。课内、课外兼修的教学形式是保障大学生职业道德行为能够满足就业时社会主义社会对工作职业道德的要求。

2.情感共鸣。大学生与职业道德的情感共鸣是建立在职业道德理性认知的基础之上,大学生对职业道德的认同感只有表现出一种强烈的心理倾向,才会关注职业道德在工作岗位中的重要性。并与个人职业道德情感的相比较,这样能够激发大学生对职业道德的情感共鸣,进而对职业道德产生情感认同。

3.思想接纳。大学生对职业道德的思想接纳是大学生在情感认同职业道德的基础上,面对社会复杂现象,经过辨析、甄别,进一步认同和选择职业道德思想理论。

4.心理调适。大学生认同职业道德的心理调适是指其在实际工作中与职业道德产生矛盾时所引起的激烈的思想斗争,并能够逐步理解并接受职业道德,不断化解职业道德中的困惑,使其进一步增强职业道德的心理认同感。

5.沉淀固化。大学生内化职业道德的固化是指其在心理上认同职业道德,通过反复的认识、实践、内化的循环过程对职业道德进一步沉淀。

通过这五方面的认同、内化机理构成大学生完善的职业道德内化系统,对大学生职业道德的自我修养提供了很大帮助。

(二)发挥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

家庭教育是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基础环节,也是开展职业道德教育的基础保障。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家庭对于一个人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也是无法代替的。所以新自由主义思想对大学生职业道德的侵蚀,必须依靠家庭的基础作用。家长作为家庭教育中的第一任导师,他的行为意识与倾向是家庭整体思想动态的方向,尤其是处于成长期的大学生,所以家长的职业道德意识的高低显得尤为重要。在家庭成员亲密接触时,家长的行为作风,语言导向,职业道德的思想对大学生的职业道德影响更为有效,因此,家长要以身示范、发挥话语权并引导着大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

(三)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

1.完善课程体系建设,发挥课堂优势。在教学内容上注重大学生的职业情感、职业精神、职业操守等内容教育课程的体系建设,来应对新自由主义的消极影响。职业道德虽属于德育教学中的一项内容,但却是先要学习理论、实践运用在后的独有特点,说明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是一种提前教育。因此,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应是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课程的主体环节,而课程教学的主体应该是学生而非教师。所以,职业道德教育课程中应该探寻一种新的教育形式,这种教育形式首先由教师提出基本理念引导,然后教师与学生共同实现对职业道德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实施。教师只是起到引导的媒介作用,而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实施者。这样即可以实现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目的,又能够使大学生对新自由主义消极影响有着直观的认识和把握。

2.发挥教师示范作用,巩固教育成果。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现实,教师对学生的影响要远胜过于家长的教诲。这种思想一直被传递直至人的一生。大学生在校园接触最频繁的是教师,以其树立榜样的人最多的也是教师,所以说教师的师德、师风在培养大学生职业道德时是关键的影响,如果教师中存在有损职业道德的现象;认同新自由主义思想的做法,那学生就会以最快的速度认同并接受这种错误信息的传递,教师的职业道德涵养直接影响着大学生在岗位中职业道德的方向。因此,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努力做到愛岗敬业、诚实守信、奉献社会、有责任有担当、遵纪守法,树立榜样作用。教师对大学生职业道德意识的濡染,是学生抵抗新自由主义思想干扰的内在动力,对大学生职业道德的榜样作用是大学生继续践行职业道德的外在表现。

新自由主义对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负面影响由来已久,我们要充分全面的认识在新自由主义影响的情况下对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要以个人养成为主体、家庭教育为基础、学校教育为主导三者相结合,并形成完整的职业道德教育体系。通过全面地、系统地对大学生职业道德进行教育,增强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培养出真正职业道德的主体,才能面对当今职业道德下滑的社会现象,面对新自由主义思想泛滥的现实挑战。探究在新自由主义负面影响下的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是大学生德育教育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诺姆·乔姆斯基.新自由主义和全球秩序[M].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

[2] 朱静.论高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J].职教论坛,2004(09).

[3] 唐凯麟.伦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基金项目:齐齐哈尔大学研究生创新科研项目(项目编号:YJSCX2014_029X);齐齐哈尔工程学院科研项目(项目编号:2015-Y24)。

作者简介:黄珊(1987.05- ),齐齐哈尔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孙俊(1986.04-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教师。

猜你喜欢

新自由主义消极影响对策分析
网络民粹主义对高校大学生的消极影响
资本主义经济金融化形成的原因分析
西方新自由主义与高等教育中的公民教育:批判者的立场
新自由主义对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文化信仰的影响分析
新自由主义对我国大学生思想的不良影响及对策分析
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对我国大学生的消极影响及对策
重大疾病保险的产品定价和产品设计风险管理对策
自媒体传播的文本特征及其消极影响
论新自由主义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消极影响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