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养策略探析

2016-05-30姚真真

学理论·下 2016年10期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培养策略新媒体

姚真真

摘 要:新媒体逐渐成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养的新载体,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培养衍生出新的特点。教育工作者要全面审视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本特征,准确解读新媒体对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养的双重效应,深入探析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养策略:一是创新教育理念、优化教学内容;二是强化大学生对于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三是提升教育工作者的媒介素养。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10-0248-02

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新媒体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它的出现打破了以往信息“点对点、线性的”传播方式,真正实现了“互动传播” “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并以其交互性与即时性、海量性与共享性、多媒体与超文本、个性化与社群化的独特优势,极大地迎合了人们休闲娱乐时间碎片化的需求,满足了人们随时随地互动性表达、娱乐与信息的需要,迅速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培养也逐渐衍生出新的特点:教育主客体之间变得平等,教育主体不再高高在上,而开始扮演着网上宣传、信息传播与监控的角色,呈现“非主体化”的态势;教育内容的表现形式从静态转为动态,从平面化走向立体化,集图、文、声、像于一体,能够极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想象力,使学生在强烈的视觉与听觉冲击下,感知丰富的教育信息。可以说,新媒体正逐渐成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养的新载体。然而,也有学者指出,新媒体的快速普及与广泛应用开阔了大学生的国际视野、促进了开放意识、主体意识、民主意识等的形成,但也给他们带来了民族认同感弱化、价值观迷茫、社会责任感弱化等负面影响[1]。因此,全面审视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本特征,准确解读新媒体对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养的双重效应,深入探析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养策略,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本特征

随着移动互联网将网络渗透到大学生群体的各个角落,新媒体快速成为学生表达、交流、学习以及娱乐的重要载体。研究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本特征,是进行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前提和关键。

1.交互性

在传统的价值观教育中,教育者往往采取灌输的方式,受教育者基本处于被动地位。在新媒体环境下,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可以通过微博、微信等平台进行互动,学生能够主动获得信息,一旦接纳或认可信息,能够及时反馈或分享,这种看似“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却能够使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方畅所欲言地进行交流,在思想碰撞中自然地接受引导,能够极大地增强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效果。

2.虚拟性

新媒体的发展,也让教育主体、教育环境超越时空,使核心价值观教育变得具有虚拟性。据了解,有越来越多的高校正在尝试通过微博、微信、客户端,把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延伸到课堂之外。充分利用新媒体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可以极大地丰富传统的教育形式、教育内容、教育环境,但是,这种虚拟性也延伸出另外一个难题,那就是如何在鱼龙混杂的海量信息中快速有效地去伪存真,让新媒体不再是“洪水猛兽”,不仅考验着大学生,同时也考验着教育者。

3.时效性

传统的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集中进行,而新媒体环境下,教育者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第一时间发布信息。在大学课堂上,老师们讲授的许多知识,对很多大学生来说已不再新鲜,因为他们很容易就能从电脑、手机上找到更多信息。因此,及时了解学生思想中存在的问题,对于当今教育者来说至关重要,教育者要做到密切关注网络,及时发现问题,才能起到教育的时效性。

二、新媒体对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养的双重效应

1.新媒体遏制了大学生价值主体自我化倾向,削弱了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导性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核心价值观传播渠道变得多样化, 信息传播主体变得“多元化”,极大地调动了大学生群体获取信息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参与性,遏制了大学生价值主体自我化的倾向[2]。但另一方面,传播者泛化,却又削弱了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导性。新媒体环境下,人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传播者,因此,信息的传播缺少了审核与过滤这一重要的步骤,必然使得价值观多元化,极易导致大学生对核心价值观培育强调的核心价值产生怀疑[3] 。这与传播主体泛化、价值观多元化导致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主导性淡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2.新媒体增强了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感染力,加剧了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复杂性

新媒体技术集图、文、声、像于一体,改变了过去传统媒体单一或无法形成合力的弊端。在利用新媒体技术进行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时,可以实现全方位、多维度、个性化的传播,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大学生的求知欲和想象力,增强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感染力。然而,与此同时也存在着“新媒体失范”的问题。由于新媒体环境下,网络传播门槛较低,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传播者,因此信息质量良莠不齐,也存在大量虚假信息。而处于成长期的大学生对于信息的接受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有调查显示:“19%的大学生不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很重要,57.3%的大学生心中没有信仰问题,22.4%的大学生信仰马克思主义”。某些西方国家也利用互联网技术优势侵入我国意识形态领域,以所谓的“民主” “人权”为理由进行诋毁,在一定程度上给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增添了难度和挑战,加剧了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复杂性。

三、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养策略

1.合理利用新媒体的特点,创新教育理念、优化教学内容

麻省理工学院讲师Shigeru Miyagawa在其公开课《个人媒体》中提出:新媒体时代下大众媒体正受到个人媒体的挑战。如果将传统课堂视作大众媒体世界,老师就是信息和知识的传播者。而在个人媒体世界里,学生是知识的消费者,他们使用新的方法创建自己的媒体。因此,新媒体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养的意义不仅在于其影响力之大、传播范围之广,更在于其民主与平等、创新与效率的意识,开放与互动、共享与共建的氛围。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审时度势,善于利用新媒体,创新教育理念、优化教学内容,方可增强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在教育观念上,要不断适应新的学习方法,将新媒体融入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在教育内容上,可以利用新媒体的多种形式,开展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也可以利用新媒体的传播特点,塑造体现核心价值观的道德典型。

2.积极应对新媒体的挑战,强化大学生对于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新媒体环境下,信息的传播方式打破了原有的“点对点的、线性的”传播模式,实现了交互性的传播,以个人为表达中心的新媒体广泛渗透到大学生的生活。因此,强化大学生对于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更显得尤为重要。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善于把抽象的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有效结合起来,实现核心价值观向学生个体的转换, 从而增强大学生对于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3.正确看待新媒体的发展,提升教育工作者的媒介素养

随着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大学生群体使用新媒体已相当普及,相比于大学生而言,教育工作者使用新媒体的能力要薄弱许多,部分教育工作者对新媒体甚至持否定态度,不能理性看待新媒体对教学带来的影响,因此,提升教育工作者的媒介素养对于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培养也具有重要意义。正确看待新媒体的发展,提升教育工作者的媒介素养,首先,需要教育工作者了解新媒体,熟练应用新媒体,学着利用新媒体改进教育方法,优化教学内容,结合传统教育形成网上网下的合力。其次,要善于运用教育者的权威优势,灵活运用新媒体发布信息,从源头上引导学生,保证学生接触到积极正面的信息,减少不良信息的侵蚀。“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这是记录孔子教育思想的《学记》中所言,对于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亦有深刻的启发。新媒体环境下,不仅需要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有深厚的专业理论学识,有对教育工作的热爱与激情,更需要与时俱进的理念与素养,要能深刻把握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唯有此才能牢牢把握思政教育的主动权,帮助大学生确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四、结语

研究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深刻的实践意义。从理论层面上来讲:有助于深化大学生价值观研究,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理论,推动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培养科学化,增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为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科学依据。从实践层面上来讲:第一,要完成好党中央提出的“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这一重大任务。首先需要我们能够准确把握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现状,了解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成因,科学分析新形势下面临的新问题,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等教育全过程,提供方向上的指引。第二,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价值观日益复杂化和多样性,因此,加强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有助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使大学生在多元化的价值冲突中不至于迷失自我。第三,新媒体给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也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通过对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养策略研究,有助于提高高校思政工作的针对性,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

参考文献:

[1]郁树廷.新媒体环境对于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与教育对策[J].北京教育,2011(7).

[2]刘邵宏.新媒体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N].光明日报,2014-07-02(13).

[3]王华敏,李晓娟,黄蓉生.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知行现状调查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1(5).

[4]万莉涓.新媒体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影响探析[D].重庆:西南大学, 2013.

[5]杨业华.当代中国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6]李文信.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创新论[M].银川:阳光出版社,2011.

[7]王嘉,戴艳军.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核心价值观培养策略新媒体
煤企关注大学生员工心理成长的现实意义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国产喜剧电影的核心价值背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