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2016-05-30余莹

科技与企业 2016年1期
关键词:体系建设质量管理环境监测

余莹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伴随而来的问题环境也日益增多,而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与保障,做好环境监测工作也是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文首先对我国环境监测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关于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几点思考与建议,对环境监测与管理工作水平有参考意义。

【关键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环境保护

受生产和生活等各方面的影响,我国人民的生活环境目前经受着严峻的考验,而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是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检测监测数据、信息精密性、准确性与完整性的重要保证,也是提高监测工作质量的重的要途径。

目前环境监测领域的不断扩大,我国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要求也日益提高。因此我们要提高环境质量检测的水平,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我们要不断完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提高环境管理提供服务的质量;保证环境执法的科学性与公正性,为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奠定基础。

1、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虽然有了较大的发展,但从环保角度来说,经济产业的比例不容乐观,我国传统的经济行业仍占据较大的份额,高耗能、高产出的经济形式依然普遍被使用,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取得经济效益。面对我国资源紧缺、生态系统退化的现状,保护环境已经成为现阶段经济发展所重视的头等问题。因此,作为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支撑,环境监测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与监测工作的核心工作是数据质量,完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提高数据质量与检测效率成为新时期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内容。因此,我们要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获取准确的环境监测信息,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有效的依据,保证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

2、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一直在不断的改进与完善之中,各种环境管理条例应用而生,对环境监测相关的内容作了较为详细的规定,规范了监测人员的技术培训与上岗资格。但是目前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还存在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重视程度不够,相关人员素质不高

目前我国对监测工作的认识不够到位,重视程度不够高,相关环境保护部门在环境监测工作中监测数据的独立性与准确性不够高,不能保证监测数据的公正性,严重阻碍了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

我国环境监测工作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起步比较晚,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相对比较落后,在我国现有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中,缺少专业的环境管理人员,许多环境监测站的工作人员是从其他岗位调动来的。从业人员缺少系统、专业的培训,缺少管理经验,科研能力与专业综合素质水平不高;另外,很多环节部门岗位调动频繁,导致质量管理工作效率不高。在环境监测仪器方面,相关的仪器水平与技术水平相对落后,缺乏自动化、科技化的环境污染监测仪器,质量控制模式较为落后,原有的质量控制与管理模式己经不能满足现阶段的环境监测需求。

2.2缺乏环境监测标准与体系,监测报告质量不高

我国环境监测技术规范比较滞后,缺乏环境监测标准,环境质量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不高,质量管理工作的效率较低。在环境监测机构中,由于缺乏完善的体制机制指导,管理空壳与职能交叉现象严重,导致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难以开展。我国的环境监测质量保障体系仍不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还需进一步的改进,导致监测质量缺乏保障。

另外,我国不同的地区之间的环境监测水平参差不齐;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水平相对较高,而偏远地区受到资金与技术的限制,环境监测水平不高,阻碍了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整体水平的发展。我国环境监测报告结果不具有综合性与完整性,环境监测报告的质量不够高。分析原因不够系统,监测报告结果综合分析能力亟待提高。

3、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对策

3.1完善相关法律与机制,规范管理部门的监管工作

我国原有的环境监测管理规范与条例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环境监测的需要,因此我们应尽快修订环境监测相关的法律与规范,完善环境监测保障体系,对监测机构的资格、监测网络与设备的建设都予以明确规定,对环境监测的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的监管与控制,为环境质量管理提供准确的数据依据与指导,为环境部门的监管提供参考为,推行标准化环境建设奠定基础,有效地保证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稳定性。

环境管理中应以环境监测站等机构为中心,保证监测任务完成的质量,提高与监测数据准确性。相关的环境监测人员必须认真对待环境监测任务的质量,重视环境监测的每一环节,制定合理的监测方案,进行细致的样品采集,保证监测报告的严谨性与准确性。管理部门改善当前环境监测工作“轻管理”的现状,引导监测人员严谨、科学地面对环境监测工作,保证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全面提高环境监测的水平。

3.2规范技术标准,建立环境质量技术标准体系

任何一项环境工作都需要建立相应的规范技术管理保障体系保证其正常运营,要提升环境监测的水平,必须建立并不断完善环境质量技术体系,保证监测环节的科学性与准确性,提高监测部门的工作效率,规范相关监测人员的工作与行为。环境质量体系是管理理念与模式的具体表现,我们应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中不断完善与发展保障体系,增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科学性,促进管理与技术有机融合,使环境管理工作程序化、法制化,实现环境工作责任到人的规范管理;还要根据技术团队的交流与评审不断改进环境技术管理体系,优化环境监测工作的人员,提高环境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发挥管理主体的优越性。

建立有效的环境监测技术标准体系是提高环境监测数据的质量的重要保障。首先相关部门应加大对科学技术的研究力度,加大对新技术与新设备的研发和投入,引进先进的监测仪器与设备,大胆创新监测方法,紧跟监测技术发展方向。另外,要建立完善的仪器设备技术审核制度,建设不正规的监测设备的使用;适当借鉴国外的监测仪器的管理技术与经验,有效地校正与管理仪器与设备,保证环境监测工作的效率。

3.3提高人员素质,加强培养与考核

质量监督员在质量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要对监测人员要进行专业化、集中化的培训,提高其对于环境监测的水平与质量,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打造出具有高素质的专业监测团队,全面提高环境监测水平。

相关部门应重视对工作人员的管理与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通过各种形式进行技能培训与人员管理,有效的提高培训效果;加强环境监测人员的思想教育与综合的政治思想,培养检测人员对于环境监测的责任感,用心致力于环境监测的事业当中。针对监测仪器的发展要求,还需要加强对质量监督员的专项操作培训,可通过建立开放实验室或基地的方式开展仪器使用培训,规范工作人员的操作技能。

管理人员应重视奖惩机制的建立与完善,建立健全督查考核机制,不断优化与改进考核方式和管理模式,定期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人员进行有效评估,鼓励并带动监测人员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与专业素养;奖惩分明,对于表现优异者应给予相应的奖励,提升相关工作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培养其对环保事业的归属感,不断完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

3.4创新工作机制,保证环境监测工作的科学性

为了保证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准确性,必须不断提高监测方案的科学性,保证监测仪器的准确性与操作的规范性。因此,创新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机制是极为重要的。首先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现场环境的分析,确立好相适应的监督体系,对检测的各个环节进行具体的准备与部署,包括采集、保存、运输以及检测报告等;完成环境监测基本工作后,要优化质量管理的反馈机制,利用先进的技术进行质控标准的调整;还可以推进网络化管理,加强对整个监测系统的质量监督与管理确保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还应建立完善的质管评价体系,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监督,严格按照质量管理工作的考核指标进行工作评价,为改善监测质量水平奠定基础。

环境监测最后环节需要对环境质量监测报告的综合分析,将各种的监测数据进行有效的分析。我们应加强对检测人员技术素养与综合知识的培养,提高环境监测站的分析能力,选择熟悉业务的监测人员进行监测报告的综合分析,并对监测报告提供有效的改进意见。

4、结束语

目前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水平还需要进一步的提高,我们应将培养相关技术人员的专业素养与技术水平作为重点,建立并完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保障体系,加大对环境监测工作的监督力度,确保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全面提高环境监测报告的综合分析能力,为建设科学化、信息化环境质量管理体系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贺晶.浅谈环境应急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2,01:51-53.

[2]夏新.浅谈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2,01:1-4.

[3]李志伟.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J].河南科技,2014,01:167.

猜你喜欢

体系建设质量管理环境监测
环境监测系统的数据分析与处理
大气污染问题的环境监测
提升防灾减灾能力的河北方案
唐山高新区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建设农业政策性信贷担保体系应注意的问题
警犬使用法制化体系建设初探
基于项目管理的企业年度重点工作管理
入厂抽样检验规程的编制
浅谈在公路桥梁施工环节的质量管理及控制
对环境监测数据造假必须零容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