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垃圾处理的产业化探析

2016-05-30贾宁

华夏地理中文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循环经济产业化措施

摘要:城市垃圾问题已日益成为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性难题,而垃圾处理的产业化是扭转这一趋势,推动高效循坏经济模式发展的有益探索。文章在分析当前我国城市垃圾处理现状的基础上,阐释了促进城市垃圾处理产业化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城市垃圾;产业化;循环经济;措施

一、当前我国城市垃圾处理的现状分析

(一)城市垃圾处理的基本方式

通过对世界各国城市垃圾处理的基本考察,经常性采用的方式有三种:卫生填埋法、高温堆肥法和焚烧法。至于它们各自的占据份额,受制于技术水平差异、经济发展程度高低、地理环境的不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有所区别。

作为一种使用最为广泛的垃圾处理方式,填埋处理法的优势在于简便易行,技术成熟,单位费用低廉,处理量大,但其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浪费占地,,造成地下水的二次污染。基于实际国情,中国的城市垃圾处理模式也围绕着卫生填埋展开,然而,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随着垃圾围城形势的不断加剧,城市周边的合适填埋场所变成了稀缺资源,居民的抗议也是屡见不鲜,因此,远距离的填埋场地选址无疑大大增加了费用支出。

高温堆肥是借助堆肥处理的手段,将生活垃圾转化成卫生的、无味的腐殖质。一方面,这极大地开辟拓展了废弃物的出路;另一方面,也实现了变废为宝的再资源化目的。当然,生活垃圾堆肥数量庞大,营养成分较低,过度使用可能导致农田土地板结以及降低地下水水质的恶果。因此,虽然高温堆肥有一定的科学性,但其规模应合理控制,不宜过大。

有数据统计显示,采用焚烧法处理垃圾后,残渣体积急剧减少90%以上,重量减少80%以上,其减量效果可见一斑,而且该种方式属于物质灭失,具有处理彻底干净的优点。但城市垃圾含水量高,可燃物少,且需要一定的实体和设备支撑,建造成本较大,一般的,参考成本约50万/吨。更重要的是,焚烧法的工艺工序较为复杂,要求焚烧垃圾的热值达到3.35MJ/kg,一旦无法满足这一要求,则需要添加助燃剂,这也构成一笔不小的支出。

(二)我国城市垃圾处理产业化存在的问题

1.垃圾处理技术相对滞后,难以适应城市的快速发展

较之国外先进国家地区,我国在垃圾处理上处于后发地位,尽管这些年垃圾处理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仍比较落后,突出表现在技术水平低下的企业大行其道,源头分类收集和减量化工作在低层次徘徊,综合利用程度不高,垃圾环保处理基本上处在自发无序的状态。可以说,处理技术的短板日益成为垃圾处理产业提升的瓶颈,再加上政府的资金投入不到位,认识存在欠缺正在阻碍垃圾处理产业的发展。

2.片面的将垃圾处理归于政府事务,公众参与积极性不高

这和我国公民社会培育的不健全息息相关,传统的观念依然根深蒂固。多数公民天然地认为垃圾处理是政府不能推卸的分内之事,很难和企业挂钩,即便存在先行试水的环保企业,在利润微薄、逐年亏损的情况下也只得选择退出市场。确实,政府应当勇于承担起管理城市卫生秩序的职责,但不能一味地将垃圾处理全部置于政府有关部门身上,否则会出现很大问题。一方面,这种主张需要巨额资金支持,最终还要落到每个纳税人头上,政府也没有足够的财力去维续,更不能形成投入产出的良性循环,如意大利威尼斯就曾经因此垃圾遍地;另一方面,政府的大包大揽依旧是计划时代的思维,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垃圾处理产业的发展,而这也是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城市的真实写照。

3.市场经济的作用没有完全释放,政策失位严重制约产业进程

毋庸置疑,政府主导城市垃圾处理还会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大面积存在。垃圾处理的主责部门(环卫局)属于国家事业单位序列,其内部涉及的劳务编制、收益分配、服务质量等问题在短期内无法解决,这必然牵扯到提高城市垃圾处理产业化的步伐。尽管城市垃圾处理产业具有显著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朝阳产业。但无论哪一个国家,什么样的市场环境下,作为理性人的投资者必然将经济回报视作首要因素,而垃圾处理产业属于典型的微利产业,需要政策的倾斜,否则根本无法立足。我国有部分企业也有做大做强的努力,但常常因为城市禁止对垃圾处理、收集收取费用,以及高负担税收限制其从主产品——电力中获得足够的收入,大大打击了相关企业涉足该领域的信心和意愿。

二、城市垃圾处理产业化发展的基本思路

(一)垃圾处理产业化的核心理念

垃圾处理产业化契合循环经济的基本诉求,是一种新型的、先进的经济形态,是集经济、技术和社会于一体的系统工程。其实质是基于循环经济的理念,在保证垃圾处理获得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的同时,多渠道、多方面提高垃圾处理的经济效益;在保证垃圾处理减量化、无害化的同时,不断提高垃圾的资源化,使其成为国民经济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探索构建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垃圾处理市场化机制。

(二)具体的措施建议

1.大力培育垃圾处理适格市场主体,建立多元化投资体制

市场竞争机制是推进垃圾处理产业化跨越发展的前提条件,在健康有序的市场竞争领域下,发挥“看不见的手”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积极培育合格的垃圾处理主体。政府部门也不能越位、失位、错位,完善转变政府管理职能,挖掘“看不见的手”的潜力,出台一批鼓励城市垃圾处理产业发展的收费、税收、信贷、融资、土地、供电、供水等优惠政策体系,做好引导示范工作,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推動垃圾处理市场的形成和壮大,在此基础上,强化支持技术产品市场、社会资本投资市场、社会化服务市场和经营市场,为企业营造投资城市垃圾处理产业的市场空间,培育和发展多种所有制形式的垃圾处理实体,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垃圾处理的产业中去。

2.加强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倡导推行垃圾分类收集

不能回避的是,中国社会普遍重视个体利益的维护,长期缺乏对公共权益的人文关怀。体现在环境保护上,人们对各自小家庭的环境的重视远远超越了城市大环境,而一个社会的环境保护意识强弱直接关系到人们对环保事业和产业的认可程度。应当说,环保意识谁人的行为所特有的指导价值,能够大大提升群体环境行为的目的性、方向性和预见性,长远看来,这无疑是对环境保护宏观进程的有力促动。因此,政府、社会应采取多种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环保事业,个人应发挥自身的能动性,鼓励市民对城市垃圾的资源化的感知与认同。这其中,垃圾分类收集是每一个公民举手之劳的事情,却也是一项全社会的系统工程,它的发展层次影响到垃圾资源化的顺利进行。目前,以政府为领导统筹,依托于社区服务,与行业管理接轨,强调全社会参与的模式架构,不失为城市垃圾处理产业化的崭新路径。政府职能部门应结合本地特色,草拟垃圾分类收集的试点计划、推行步骤,筹建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理系统,规范废品回收市场,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鼓励建立生活垃圾资源回收企业,实现生活垃圾资源回收利用,从源头减少垃圾处理量,降低垃圾处理成本。

3.建立技术进步促进机制,提高垃圾处理的规模质量

据前所述,填埋法、堆肥法和焚烧法都存在一定的缺点,所以综合了垃圾分选、再生利用、有机物发酵制肥、可燃物焚烧供热发电等分段式处理技术路线受到青睐。显然,这就对垃圾处理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垃圾处理的最高境界便是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但就目前我国垃圾处理研发来看,还很难达到这一高度。尽管在某些单项技术上取得较大进展,但这是一整套包括机械、化工、生物、电子等众多领域的前沿技术,要实现全面突破依然困难重重。那么,要建设扶持一批具有攻坚克难实力和潜力的开发机构,引入公开竞争机制,优胜劣汰,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引进、消化、吸收国外的先进工艺做法,掌握查理处理的核心知识产权,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垃圾处理产业客观需要的技术道路。这就要求对城市垃圾处理的技术改造和先进设备的研制提供财政和信贷的支持,提供税收和信贷优惠政策,对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收入免征所得税等税收优惠措施。

三、结语

实践证明,处理产业化是化解城市垃圾难题的必经之路,它涵盖政策引导、科技支撑、法律保障、经济推动等多重维度,其中的利益纠葛、协调互动、机制设计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的,既有赖于垃圾处理水平技术的不断跃升,又需要政府资金的源源投入和善法良策的强力后盾,同时也脱离不了社会公众对环保的认识程度和参与范围。唯有如此,城市垃圾处理产业化才能实现健康快速稳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白亮,王少锋.生活垃圾处理方法评述[J].环境研究与监测,2009(06).

[2] 张乃琦.我国城市垃圾处理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北方环境,2012(03).

作者简介:贾宁(1983- ),女,硕士,中国航空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研究方向:环境影响评价。

猜你喜欢

循环经济产业化措施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
非织造材料产业化新进展
高中数学解题中构造法的应用措施
观赏石产业化和金融化初探(一)
富硒有机缓释肥产业化迈出大步
减少猪相互打斗的措施
系统产业化之路
夏季猪热应激及其防治措施
我国电子垃圾资源化问题研究
浅析关于循环经济下的旅游经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