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时代民族院校学风和学术规范初探

2016-05-30马爱杰

学理论·下 2016年10期
关键词:民族院校学风建设研究生

马爱杰

摘 要:网络大数据的出现给我国研究生教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它有利于研究生快速查找各种资料,但也加剧了违反学术规范行为的发生。对民族院校治理学术违规现象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对策如下:建立科学合理的学术评价考核机制;规范研究生导师选拔制度;培养研究生学术道德自我约束机制。

关键词:大数据;民族院校;研究生;学风建设;学术规范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10-0184-03

我国民族院校研究生教育在二十多年的快速发展中,为国家培养了大量少数民族优秀高端人才。然而近年来随着研究生的扩招和其他因素的影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令人担忧,其中值得关注的是研究生的学术不端问题,这虽不是研究生群体的主流现象,可它却会影响民族院校研究生培养的质量。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与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大数据改变了人类传统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以及企业的生产管理模式,甚至科学研究的模式也发生了改变。研究生教育是精英教育,对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然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传统学术期刊被发布在网上,学术成果被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所共享,而简便易学的信息网络检索、网络搜索引擎和网络数字图书馆以及各种各样的论文数据库在为学者提供大量学术信息的同时,也让部分研究生的懒惰思想滋生,他们耐不住读书的寂寞, 通过搜索照抄,把数据库变成了抄袭工具,利用网络大数据的便利条件抄袭、剽窃或侵吞他人学术成果的事情屡屡发生,这些学术失范行为严重影响了民族院校培养创新型高层次高素质人才的质量。那么如何构建民族院校研究生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的有效管理制度呢?这已经成为摆在我们民族院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迫切任务。

一、民族院校学风和学术规范建设取得的成绩

1.学风建设得到加强

良好的学风是学术规范的前提,学术研究是严肃而又神圣的工作,学校的优良学术氛围对学生有着巨大的同化力和约束力,它所形成的感染力是任何物质力量都无法替代的[1]。很多民族院校在近年来为了提高研究生的学术道德都加强了学风建设,一些院校在研究生入学后,对学生进行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让他们清楚读研期间的核心任务是学会独立研究,培养研究意识,提升研究能力,通过教育让他们了解违反学术规范所要承担的严重后果,实现教育的长效性。同时为提升研究生的学术研究能力,民族院校还建立了学术评价体系和校内外评审专家数据库,把那些德高望重的老教授、老专家吸收到学校的学术委员会里,对研究生的学术成果进行鉴定和审核,还把研究生的学位论文送给校内外专家进行匿名评审以提高评审结果的公正性,遏制了学术研究中的腐败现象,提高了研究生的学术自律性,清除了滋生学术违规行为的温床。

2.国家对研究生学术规范的规章制度不断完善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学术腐败问题层出不穷,教育部门为此制定了政策措施:如2004年颁布的《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被称为“学术宪章”,2009年出台的《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规范指南》和《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这些文件明确指出,学术不端行为包括抄袭、剽窃、侵吞他人学术成果;篡改他人学术成果;伪造或者篡改数据、文献,捏造事实;伪造注释;未参加创作,在他人学术成果上署名;未经他人许可,不当使用他人署名等行为[2]。文件的发布为民族院校学术道德建设提供了组织保证和指导方法,也为惩治学术失范行为提供了政策依据,各民族院校在教育部文件的基础上纷纷制定了各自的学术规范条例,这些条例具体翔实地规定了学术规范的内容,从界定、具体表现形式到惩罚措施、申诉程序等方面做出了具体规定,有力地扭转了研究生学术研究中的不良风气。

3.广泛使用反剽窃软件等技术手段,纠正学术不端行为

为了打击学术不端行为,早在2000 年我国就创建了首家专业反剽窃网站“好汉网”,2008 年又推出了“学位论文学术不端检测系统”,该系统已经被我国各大高校和期刊社所使用。目前中国知网(CNKI)上的反剽窃软件“学术不端自动监测系统”,重点检测学术论文抄袭、剽窃、伪造、篡改、不当署名、一稿多投等学术不端问题。民族院校教师通过这些软件,能够有效检测学生论文,对企图抄袭论文的学生起到警示作用。民族院校在使用反剽窃软件后,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提高了研究生学术研究的鉴定准确率和学术道德水平。

二、民族院校研究生学风建设和学术规范方面存在的

问题

民族院校研究生学风和学术规范建设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很多学术不规范行为变得更为“隐秘”,这主要表现为以下五点。

第一,未加任何标注随意引用他人文章和学术成果。一部分研究生随意抄袭、剽窃现象明显,有的学生在引用他人文章时不作任何标注,把别人的研究成果据为己有,这严重违背《规范》的相关规定,是一种恶劣的学术腐败行为。

第二,编造或篡改实验数据。这种现象在理科生中普遍存在,理工科研究生的毕业论文基本都与实验密切相关,一些研究生为了顺利通过毕业论文答辩,就按照自己预期的结果来随意编造或篡改数据。而有些文科研究生在做前期调查研究工作时,为了避免“吃闭门羹”的窘境就自己填写问卷,甚至随手捏造调查结果。

第三,把学术论文作为商品进行购买。近几年,职业“写手”越来越多,互联网上只需支付一定费用,就可以得到一篇相关领域的学术论文。一些研究生为了顺利获得毕业证书就选择了这条不劳而获的“捷径”,用金钱来购买学术论文。

第四,重复研究,集体留名。很多高校规定研究生在读研期间必须发表一定数量的学术论文才能获得学位证书,一些研究生在没做前期调查的基础上就盲目地开展学术研究,甚至相互“搭便车”,这都与“学术成果的署名应实事求是。署名者应对该项成果承担相应的学术责任、道义责任和法律责任”的规定相违背。

第五,一稿投给多家期刊,重复发表。这是研究生中普遍存在的学术违规现象,由于学术研究的论文具有时效性,学术期刊的审稿又具有周期性,所以有些研究生就通过掐头去尾的修改方法,把一篇论文多次发表,造成期刊之间的知识产权纠纷。

除上述问题,民族院校研究生还存在为评奖或毕业,向学校提供虚假论文发表证明;未经导师或项目负责人同意将集体研究成果公开发表;伪造、修改专家学者的推荐信和鉴定评审意见;编造学术研究经历、科研成果;在承担导师和学校分配的工作中以职谋私,在论文答辩中弄虚作假等违背学术道德规范的行为。

三、当前民族院校研究生学风建设和学术规范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只有对研究生的学术道德问题进行认真分析,才能在提高研究生的学术道德水平上有的放矢。研究生学术道德问题是由主客观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社会上存在的学术腐败现象,学术评价体系不完善,个别导师学术道德水平低下等是造成学术道德问题的客观因素,但学术道德失范的主因还是研究生自身。

首先,研究生的自律性差。在研究生扩招后,一些本科生为逃避就业压力,通過短期集中复习考取研究生,这让本就不喜欢做学术研究的学生为完成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和研究任务而采取各种不正当手段来完成学校规定的论文发表数量,如学术造假、学术模仿、做论文“粘贴匠”等,从而获得研究生文凭。当然我们也不否认其中一些在大学阶段有着扎实理论功底和较强研究能力的同学,在个人利益和科研竞争的压力下,出现了价值偏差才放弃在学术研究上的努力。正因为这些研究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滑坡,才为学术失范行为提供了心理动因。

其次,学校学术评价体系存在缺陷,个别导师学术道德低下。我国基础教育阶段重成绩轻道德情操的培养,即学校重“智”轻“德”,多数大学也侧重于要求学分、论文发表数量、毕业论文答辩考核,而缺少对学术道德的培养,这为学术道德失范的滋生提供了土壤。在研究生扩招后,一些民族院校为解决导师不足问题,不加筛选地增加研究生导师,让一些自身就存在学术道德问题的老师担任导师,那他们培养出的研究生出现学术道德问题也就不足为奇了,甚至还有个别导师把研究生当作无偿“打工者”,这样的导师又怎么能成为学生的“引路人”呢?

再次,社会上存在的学术腐败影响了研究生的学术作风。研究生的学术道德问题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社会环境影响了研究生的学术态度,在激烈的就业竞争压力下,部分研究生功利地对待学业,毫无治学态度,高校只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忽视学生的学术道德规范教育,导致部分研究生对引用、署名、引据等需要注明出处、作者等问题不清楚,对违反学术规范承担的责任也茫然不知。

四、民族院校解决研究生学风建设和学术规范问题的对策

民族院校是培养各类高层次少数民族人才的摇篮,其学风不仅影响整体育人环境和学术氛围,而且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只有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水平,才能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党的十八大指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教育方面就要改革创新,而研究生的学术道德问题会影响国家的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因此提高民族院校研究生的学术道德水平就势在必行。

1.建立科学合理的学术评价考核机制

民族院校应因地制宜地制定符合自己情况的学术评价考核机制,对研究生在读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的数量可以做弹性要求,给研究生创造相对宽松的学习和研究环境,能够潜心科研,写出高质量的论文。为提高研究生的学术道德,学校应制定合理的学术考核机制,按照机制要求对研究生进行长期监督和定期检查,给研究生建立诚信档案来准确记录和公布他们的学术情况,对表现优异者实行重奖、对违规的给予处分、通报、教育,甚至取消其在校的补助和奖学金评定资格、学位授予权乃至追究其法律责任,才能防微杜渐,减少研究生的学术失范行为。

2.规范研究生导师选拔制度

民族院校在研究生教育中必须重视“德育”,学校可通过开设学术道德教育课程和《知识产权法》等课程,让研究生知法、懂法、守法,对违规的危害和应承担的后果有充分认识。另外,民族院校在研究生教育中应安排学术规范课程,对研究生进行系统的学术规范教育和培养,从论文选题、查找资料、引述观点等方面入手,让研究生学会如何规范地写作论文[3]。研究生学术道德水平的高低与导师的影响密不可分,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因此民族院校在确定研究生导师时,必须严格把关,让那些德才兼备的教师来担任导师。导师作为研究生“领路人”,有责任也有义务向他们灌输严谨、求实和创新精神在做学问中的重要性,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来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学术道德。

3.培养研究生学术道德自我约束机制

民族院校在开展研究生教育时应建立研究生学术规范的自律性。要把自律当作学术规范的重要方面,不能认为有了学术规范,学术就规范了,重要的是树立研究者的高尚学术道德,学术规范贵在自律[4]。无论怎样开展学术规范教育和法律教育,目的都是让研究生把遵守学术规范内化为行动,只有研究生具有学术道德自律性,才能成为自己学术道德的监护人,具有学术责任意识。学校也可以通过各种形式让学生参与学术规范的学习和讨论,把学术规范内化为自身修养,养成良好学术道德品质才能终身受益。另外,培养研究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自主创新能力等也有利于抑制研究生的学术失范行为。除此之外,国家要进一步完善打击学术腐败的相关法律法规,赋予相关部门受理申诉、调查核实、处置制裁的权力,才能构建高校严格的学术规范体系;各科研院所应加快改进反剽窃软件、网站的建设,以应对“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论文抄袭、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最终形成包括国家、学校、学术刊物和社会齐抓共管、层级分明的网状监督结构,才能彻底消除研究生的学术失范行为。

总之,我国的规章制度、法律、技术监督都只是一种外部监督,要从根本上杜绝学术违规行为,就必须加强对人的教育,使其从思想上深刻认识学术违规行为的危害,才能自觉地遵守学术规范,不断提高自身的学术道德水平,才能发挥大数据对于科研和社会发展的助力作用,让科学技术真正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

参考文献:

[1]杨玉圣.学术规范与青年学者的使命[J].中国高等教育, 2004(19).

[2]教育部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EB/OL].(2009-03-21)[2016-02-05].http://www.gov.cn/gzdt/2009-

03/21/content_1264527.htm.

[3]叶继红.科学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高校德育的重要内容[J].教育发展研究,2005(11):38-40.

[4]赵振宇.加强学术创新与学术规范教育[J].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08(4):47-52.

猜你喜欢

民族院校学风建设研究生
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途径
浅议武夷学院“无手机课堂”学风建设活动
民族院校英语口语预料库建设初探
民族院校机电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初探
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调查研究
基于就业生态位理论的班导师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研究生“逃课”需标本兼治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