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校党建与校园文化建设双向互动的实现路径

2016-05-30刘伟刘俊杰

学理论·下 2016年10期
关键词:双向互动高校党建校园文化

刘伟 刘俊杰

摘 要:高校党建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同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两者在发展宗旨和目标上相一致,统一于高校育人实践之中。高校党建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方向引领和发挥导向作用,而校园文化建设为高校党建提供有效载体和拓展平台,两者在这种双向互动关系中共同推动高校的建设与发展。因此,在实现两者良性互动的路径上也必须从方向引领、内容与制度创新以及平台拓展等方面加强建设。

关键词:高校党建;校园文化;双向互动;路径

中图分类号:D26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10-0173-03

高校党建是我国高校特有的文化现象,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党委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引领高校正确发展方向,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政治保障,其基本内涵包括四个方面,即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高校校园文化是高校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积淀形成的为广大师生员工所集体认同和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规章制度以及能够体现这些观念和行为准则的校园建筑风格、校园文体活动等等,具体可概括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三个方面。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即是对高校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培育和践行过程。高校党建和校园文化建设作为新时期我国高校工作的重要内容,具有目标上的一致性,内容上的融合性以及功能上的互动性,两者的良性互动不仅引领着高校正确的发展方向,更为培养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合格人才提供有力保障。

一、高校党建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双向互动关系

高校党建与校园文化建设有着共同的场域,都是在高校这个相对独立和专属的环境下,而且在终极目标上都是围绕着培养高素质人才而展开工作,因此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一方面工作的开展都会深深影响着另一个方面的工作,它们的双向互动关系主要表现如下。

(一)高校党建对于校园文化建设的引领与导向作用

高校党建工作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和平台,“既融于校园文化建设又高于校园文化建设”[1]。党委领导作为高校党建工作的核心,通过全面贯彻党的方针政策,着力宣传科学的理论和先进的思想观念,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和政治保障,在校园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发挥着核心引领作用。

1.高校党建对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引领与导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办学性质决定了高校在办学过程中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由于党委领导是学校各项工作的核心,党委通过全面贯彻党的方针政策,着力宣传科学的理论和先进的思想观念,自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正确的政治方向。高校党建通过牢牢把握住先进文化建设的主旋律,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顺利开展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和政治保障。同时,党的先进性建设也引领校园文化建设朝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方向前进。

此外,高校校园精神文化还包括高校办学理念、办学宗旨、校训、校风等。在高校党委部门的引导下,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可以紧紧围绕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目标,增强校园精神文化的凝聚力、感召力和内化力,调动广大师生参与到校园精神文化的建设中,形成人人参与的和谐的校园精神文化氛围,推动健康、文明、向上的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2.高校党建对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主导与引领。 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基础载体和校园文化水平的外在标志,是学校精神的固化体现,直接体现校园文化氛围和内涵。良好的校园物质文化会极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进广大师生不断探索、积极进取。在高校党建工作的主导下,校园物质文化建设能够把握正确的方向性,既能增强时代感、弘扬主旋律,又能体现广大师生共同的思想、情感和审美情趣,使物质文化建设承载教书育人的功能。

3.高校党建对校园良好制度文化建设的推动。 制度文化建设属于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机制建设,它包括高校各种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既是高校文化建设的准则,又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校园内的各项活动、师生言行起到必要的导向和约束作用,是维持高校正常教学生活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通过高校党建工作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制度文化建设的顶层设计,不仅能够为校园制度文化建设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确保各项校园规章制度的修订与完善,保证师生员工行为有章可循,而且还可以使校园制度文化在党组织的引导和广大党员的模范示范作用下内化成为每个人的基本素养,从而达到校园制度文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二)校园文化建设为高校党建提供有效载体和拓展平台

高校党建以浓厚的校园文化环境为依托,和谐向上的校园文化有利于党建工作的顺利开展,促进高校党建工作符合主流文化发展的规律,从而大力提升党建科学化发展水平。

1.校园文化建设为高校党建工作提供环境支持。 高校校园文化作为学校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因素,具有独特的育人功能。“和谐的高校校园文化作为高校校风、实力的综合体现为优良党风的形成创造了有利条件”[2],对广大师生增强党性、提高政治素养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和谐的校园环境能够把党建工作融入其中,为高校党建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文化土壤,使党建工作的开展拥有更好的内部环境。

2.校园文化建设为高校党建工作提供创新载体。 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能够为高校党建工作搭建广阔的平台,有助于加强党建工作载体的不断创新,有利于克服传统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形式主义,丰富多彩的工作内容、生动活泼的教育形式易于为广大师生所接受,从而有利于强化广大党员的政治信仰,提高师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各类丰富的创新载体也有助于提升党建工作的文化内涵,拓展广大群众对高校党建工作的深入认知,提高他们入党的积极性,进一步增强党的感召力。

3.校园文化建设为高校党建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高校的各项制度作为校园文化的一个方面,贯穿于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是影响学校运行的重要机制,保证教学及其他各种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健康有序的校园制度文化有利于推动党建制度的建设和完善,为党建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制度保障,对于建立健全党员发展与教育机制、组织运行和监督机制有重要意义。完善的校园制度文化建设有利于整合学校资源以确保党建工作的顺利运行,同时也对改进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提供了制度依据。

4.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提升高校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3]。高校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镇和思想文化创新的源泉。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大背景下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党建工作才能具有更大的活力、更强的影响力。新形势下高校党建工作符合文化的规律、赋有文化的符号、显示文化的功能,这些都已经成为提升党建科学化发展水平的重要目标。

二、高校党建与校园文化双向互动的实现路径

(一)高校党建引领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

1.建设方向上的引领。高校育人,党建为魂。由于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的转型时期,加之现在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以及“地球村”的出现,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都面临较大的冲击和改变,在各种思潮的冲击和多元文化的碰撞中,校园文化建设容易迷失正确的方向,这就需要高校在党委的领导下,通过有组织有目的地开展各项教育活动以及政治理论学习,引导广大师生员工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党建工作的重要使命之一就是坚持不懈地向广大师生宣传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在校园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这些都是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政治方向上的正确引领。

2.建设内容上的创新。首先是党的思想建设创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文化建在设。在第二十三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指出,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坚持立德树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思想建设是高校党建的首要工作,同时也是立德树人的重要工作,事关高校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高校党建必须始终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思想建设内容,从思想理论、道德情感、意志品质上不断加强全体师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增强他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责任感。同时高校各级党组织,要充分发挥在引领和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广大师生,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凝聚共识,统一思想。

其次是党的组织建设创新,以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推动学习型校园文化建设。建设“学习型政党”是党在新的历史阶段的重大战略任务。在知识日新月异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显得尤为迫切,这种学习不仅体现在政治理论知识的学习,而且还包括业务知识和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一方面,通过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推动学习型校园文化建设,形成全校师生员工共同学习的良好氛围,不断提高党员和师生员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另一方面,通过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促进学校各级党组织的领导能力、服务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使高校成为学习型校园、文化型校园,成为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阵地”[4]。

再次是党的作风建设创新,以“三严三实”促进良好校园风气的形成。作为肩负着引领广大青年思想教育的高校党的各级组织,应该加强自身纪律与作风建设,坚决抵制腐败的产生。新时期高校党的作风建设必须以“三严三实”为标尺,不断加强高校民主建设、师德师风建设和校风学风建设。为此,一要坚持和完善学校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全体师生员工支持和参与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提供组织保证。二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总体要求,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以改革精神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坚定不移反对腐败,建设良好从政和教育生态,将廉政建设作为高校党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切实抓紧抓好。

最后是党的制度建设创新,以党的制度建设创新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制度依托。党的制度建设创新为高校党建工作提供有效的革新制度支持和依托,因此必须不断提高制度建设的创新性和科学性。一是创新思路,完善机制,将党委领导和校长负责制有机结合,发挥学校党委的决策核心领导作用,统揽全局,正确把握校园文化建设的政治方向。二是加强民主集中制的建设,倾听民意,集中民智,建立健全学校重大问题的民主决策和科学决策机制。三是要完善党的制度体系建设,推进党内各项制度间的衔接配套,既要加强实体性制度建设,又要制定要素完备的程序性制度,“切实增强制度建设的系统性和协调性,形成制度合力”[5]。

(二)校园文化建设促进高校党建工作的路径

1.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拓展高校党建工作的载体和平台。不断加强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在校园布局、建筑装潢、环境美化等文化的硬件建设方面加大投入,推进优美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的形成,把校园文化环境与党建工作完美融合起来,使广大师生能够在校园里随时随地感受到文化的气息和党的力量,从而使得心灵得到净化、党性得到提高。

此外,针对新时代互联网的高速发展,要不断推进党建工作网络平台的建设,使全体师生可以通过校园网络平台进行学习、沟通和交流。努力推进校园网络建设,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宣传党的基本知识,弘扬主流文化,使网络平台成为高校党建工作的创新载体。

2.推动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为高校党建提供良好的精神支撑。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和灵魂工程,和谐的校园精神文化是现代大学的生机活力所在。校园精神文化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它可以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培养目标等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影响广大师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使全校师生在价值取向上具有一致性,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思想境界得到提高,人格品质得到塑造。

校园精神文化的建设还可以通过各种文化活动的开展来增强思想教育的功效,同时,将党建工作寓于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之中,营造积极向上的党建文化氛围,做到工作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生动活泼,增强工作的实效性,提高他们的入党积极性,增强党的凝聚力。

3.健全校园制度文化建设,为高校党建提供完善的制度保障。校园制度文化建设是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和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保障,在维系学校正常秩序、规范师生行为和促进校园和谐发展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我国很多高校实施的各种机制,例如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机制、组织运行机制、考评机制、奖惩和监管机制已经融入到校园制度文化建设之中。因此,以健全校园制度文化建设为新的突破口,不仅能够带动高校党建制度建设的创新,而且能够为党建工作的整体推进提供完善的制度支持。

总之,我国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在校园布局、环境卫生等方面都要注重时代感与美感。师生在良好的校园环境和文化氛围中受到教育和熏陶,保障校园文化建设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并以此促进高校党建功能的发挥。

参考文献:

[1]周彩根,刘锁娣.高校党建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关系研究[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

[2]周克刚.高校党建文化与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互动的研究[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刊),2012(3).

[3]郑支农.论高校党建和校园文化建设的良性互动[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3(5).

[4]聂庆益,黄如兰,丁凯,王永昌.论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校园建设[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

[5]张国隆.积极推进党的组织制度创新完善[J].党建研究,2012(3).

Let History Files and Material Evidence Speak a Review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edical University of Manchuria and the Germ Warfare

YUN Huaiying,HAO Jiandong,WANG Yanjie

(1.College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China Medical University, Shenyang 110122,china;

2.Liaon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enyang 110033,china)

Abstract: Through the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objectively analyze the status quo of the relations between domestic and foreign research Manchuria Medical University and the Japanese germ warfare, found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edical University of Manchuria and the germ warfare is a subject which there is no in-depth study on at present in the academic circles. In principle of the history proved by proof, the effective and profound historical education is to let the evidence speak, Effective and profound historical education is to let the evidence speak to explore the necessity and possibility of the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rchives and material evidence in the Medical University of Manchuria.

Key words:  the Medical University of Manchuria,the germ warfare,review

猜你喜欢

双向互动高校党建校园文化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现代职教视野下整合家庭资源育人的策略研究
新媒体成为高校党建“新武器”
立德树人视阈下的服务型基层党支部构建方式探究
运用QQ群开展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研究
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党员教育管理路径探析
浅谈英语中考备考策略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当代家族与村民委员会的双向互动
语文教学中语感与阅读双向互动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