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年回望

2016-05-30李意清

派出所工作 2016年1期
关键词:刊物派出所民警

李意清

从2006年1月创办到今天,《派出所工作》已经出版了整整十年。按照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十年是个“大日子”,照例应该郑重其事地做个总结,写一篇浓墨重彩的大块文章。最初我们也有这样的冲动和打算,但思虑再三还是放弃了。只因形式搞得过于复杂和隆重,不符合《派出所工作》的一贯风格,反倒容易让喜欢它的人感到不适应、不舒服。于是,计划中一个洋洋数十个页面的专题便简化为本期卷首主管领导一篇千字随笔加上这篇平平淡淡的小文章。因为平淡,所以不敢称“十年历程”,构不上“十年盘点”,算不得“十年总结”,只能勉强叫做“十年回望”。

走过十年的旅程,蓦然回首,身后留下的是一行坚实的足迹。那是我们不断前行的证明。

风格赢得读者

回望过去十年,如果要问最让我们感到欣慰的是什么,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派出所工作》得到了它的读者——各级公安机关领导特别是广大派出所民警的真心喜爱。无论我们走到机关还是基层,拜访的是领导还是普通民警,都能听到对《派出所工作》的热情肯定和真诚赞扬。时常还会有各地的派出所民警,通过邮件或电话向我们表达对这份刊物的支持和喜爱。甚至还有一些我们并不熟识的领导,也通过各种渠道专门给我们捎来关心和鼓励。

我们很清楚,《派出所工作》还远不像大家夸奖的那般优秀,因此面对大家的赞扬我们总有些诚惶诚恐。当然我们心里更多的是满足和自豪,因为读者的喜爱是办刊者的终极追求,是对我们工作价值的最大肯定,是我们最大的荣光。

是什么让《派出所工作》赢得了读者的真心喜爱?首先应该是它与众不同的风格。

“说民警的话,为民警说话,让民警说话”。这是创办之初我们给它确立的办刊方针。从一开始,我们就决心让它放下架子,俯下身子,关注民警的喜怒哀乐,反映民警的期望诉求,真心为民警服务。因此,“贴近民警”也成了它办刊风格的基点。

“它反映了基层派出所民警的心声,让人倍感亲切。因此,翻看了几页,就被深深吸引了。”这是一位基层民警第一次看到《派出所工作》时的直观感受。

对它最为权威的评价来自公安部治安管理局李剑涛副局长。不久前,在人民公安出版社举办的社属期刊宣传工作研讨会上,他用“新、实、专、情”四个字对《派出所工作》的特点做出了准确的总结。他说:“新”,就是年轻、有朝气、有活力;“实”,就是有内容、紧贴实际、紧贴实战;“专”,就是专业、专注;“情”,就是有感情、有温度。李副局长的这四个字,是对《派出所工作》“贴近民警”这一风格的精辟解析。

“与基层零距离,与民警零距离,与业务工作零距离。”公安机关还从来没有这样一份具有如此突出特色和风格的刊物。因此,哪怕它并不是那么完美,也仍然被广大读者特别是基层派出所民警接受和喜爱。

故事直击心灵

《派出所工作》的与众不同还在于它把“讲故事”这件很“通俗”的事情提到了一个很“严肃”的高度。

故事是最简单的文体,咿呀学语的婴儿就已经可以听得明白。但故事同时也可以是最深刻的,可以具有直击心灵的力量。“讲故事的报道才是最好的宣传”, “影响别人,最有力的武器是故事”,这些名言都是对故事力量的准确概括。

派出所是最有故事的地方,派出所民警也是最有故事的人。派出所里发生的故事,派出所民警经历过的故事,堪称五光十色、千奇百怪、精彩纷呈,最能体现警察的勇敢、智慧、奉献和担当,最能展示警察职业的内涵和魅力。但是,派出所的故事过去常常被漠视,很少有人去记录、整理和挖掘,因此绝大多数精彩故事最终都只能慢慢被人遗忘。

难以想象,一份业务刊物会把“讲故事”当作一种主要表达方式。

但《派出所工作》这样做了。它独辟蹊径,大力倡导记录和挖掘派出所的精彩故事,用故事彰显道理,用故事展示业绩,用故事体现精神,用故事传授先进工作方法,用故事反映民警生存状态。一本《派出所工作》,常常半本都是故事。很多读者喜欢它,就是因为喜欢里面的故事。在他们的眼中,这些故事是最闪光、最有价值的。

一位中年民警对我们说过这样的话:“每次拿到《派出所工作》,我首先关注的就是那些小故事。工作多年,该有的觉悟我有,该懂的业务我懂,最需要的是一种情感的触动,一点灵感的火花。那很可能就意味着思路的突破、境界的升华。而一个好的故事,常常可以带给我这些宝贵的东西。”

一位青年民警则说:“作为‘80后,我们最讨厌的就是说教。但通过故事反映出的道理我们容易接受。一个简单的故事,有时可以把最深刻的道理讲到我们的心里,一辈子都忘不了。”

专家造就专业

专业性是一份业务刊物应有的特征。没有一流的专业水准,就不能称为优秀的专业刊物。《派出所工作》之所以得到广泛的肯定和喜爱,专业也是很重要的因素之一。那么是什么造就了刊物专业的特质?主要的因素是作者——它有着一支与众不同的专家型作者队伍。

但此“专家”非彼“专家”,指的不是教授、学者,而是基层公安机关和派出所的业务骨干、业务能手。与任何一份公安刊物都不同,《派出所工作》的绝大多数作者来自公安基层,过半以上作者都是派出所领导和民警。他们是派出所业务工作领域的真正专家,也是《派出所工作》专业性的主要保证。

我们做过大致统计,平均每期刊物中来自派出所的作者就超过30位,其余作者半数以上也是市县公安机关治安、法制、刑侦、巡警等业务部门的领导和业务骨干。以刚刚出版的2015年第12期为例,当期作者中明确标明了所在派出所的就有29人,这还不包括“他山之石”“另类警情”“开心警事”等不便标明作者单位的栏目。当期“热点话题”共包括8篇文章,明确标出作者为派出所民警的有5篇;“警务聊天室”共有10位民警参与了讨论,其中派出所民警占9位;“警务课堂”共有3篇文章,其中两篇的作者是派出所民警。

这些来自派出所和基层一线业务岗位的作者,他们了解派出所的实际情况,了解工作中面临的具体困难,了解各项业务工作的难点热点,并且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此他们的文章中提出的观点、讲出的对策、介绍的经验和做法都很有针对性和操作性。他们说事情能说到关键,讲道理能讲到点上,提对策能提到实处,没有外行话,没有距离感,不会脱离实际,不会好高骛远。正像一位读者说的:“讲的基本有用,拿来基本管用。”

平台提升关注

《派出所工作》能得到读者的肯定和喜爱,还在于它本身是一个优秀的平台,能够获得更多的关注。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小和尚请教他的师傅,怎样才能实现人生的最大价值。师傅让他从山上搬来一块大石头,分别到菜市场、博物馆和古董店去卖。菜市场里有人出20块,博物馆里有人出2000块,古董店里有人出20万。师傅告诉他:人生的价值就像这块石头,放在不同的地方,就有不同的价钱——平台决定价值!

既然平台能够决定价值,那么优秀的平台自然就会得到更多的关注。作为一个派出所系统的宣传平台和业务交流平台,《派出所工作》到底具备哪些优势,它的“优秀”体现在何处?

一是这个平台有高度。《派出所工作》是由公安部治安管理局领导的,因而它在派出所工作这个领域具有最高的权威性。正如荀子所说:“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这是它的先天优势。

二是这个平台有创新。贴近民警,注重“讲故事”,依靠基层作者,这些都可以算是它的创新之处。除此之外,它还有不少形式上的创新。比如,从创办之初起,它就吸取了网络媒体互动性强的特点,创造性地加入了话题讨论这种形式,设置了“热点话题”“警务聊天室”等互动性强的栏目。这使得它具有更好的交流功能和更强的亲和力。几大公安报刊后来设置的互动栏目,或多或少都受到了它的影响和启发。这是它的后天优势。

三是这个平台有前途。随着公安机关越来越重视基层基础工作,派出所建设和派出所工作必将是未来公安机关长期关注的重点和热点。并且,随着网络技术和新媒体的不断发展,《派出所工作》在形式上的借鉴创新也具有无限的可能性。因此,它的前途远大。这是它的潜在优势。

结语

就在这一刻,《派出所工作》的第一个十年正在成为过去,第二个十年正在如约到来。站在这个分界线上,我们有理由回望过去,更应该放眼未来。

未来值得期待,未来必定精彩,未来更需要我们去创造。让我们共同努力。

猜你喜欢

刊物派出所民警
2022.3上榜派出所名录
民警轩哥说案
刊物贺词
民警轩哥说案
民警轩哥说案
民警轩哥说案
系列刊物介绍
上榜派出所统计表
上榜派出所统计表
行业刊物介绍(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