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看别人的故事 走自己的路

2016-05-30陈雪频

北方人 2016年10期
关键词:光灯传记乔布斯

陈雪频

我在媒体工作过8年,采访过很多企业家,也看过很多企业家的创业经历,还有一些传记书籍。传记是对一个人的毕生总结,一个好的传记应该是经过周密访谈,历时多年才写成的。《乔布斯传》就是一本很好的传记,作者沃尔特·艾萨克森用了将近3年的时间,采访了乔布斯的家人、同事、同行,还有他的对手,然后通过反复交叉求证,从而得以完整和相对客观地呈现一个完整的乔布斯。

但在中国,大多数的企业家的传记不是这么写的。作者和传记主角聊了几个小时,然后结合一些公开资料,几个月就写成一本书。敬业一点儿的作者会有一些对其同行和同事的访谈,但总的来说这种观察和描述是单纬度的。这种传记有很强的公关色彩。很多企业家之所以愿意写传记,是希望能留下一些名声,因此会有意无意地修饰自己的人生,这种传记的真实性也是存疑的。

曾有一本首富的传记,写了他在5岁的时候看到一群蚂蚁在搬家,然后作者就说企业家的雄才大略在5岁时就看出来了。中国的历史有个传统,一个人只要做成了一点儿事情,他在出生的时候往往就是“天赋异禀”……作者缺乏对传主客观全面的描述,很难完整地呈现其经历和思想。

很多传记故事都只有开头和高潮,却没有过程和低谷。他们的成功往往充满了戏剧性,就像坐直升机一样,过程却语焉不详。

其实,创业的过程才是最有魅力的,但是一般来说企业家不会说,因为这个过程是非常艰难的,很多作者也没有足够耐心去探究。如果说一个人只是讲他自己的故事,他往往看到的是对自己有利的一面。他倒不是非要撒谎,而是不能跳出自己的局限性,所以这种所谓的传记,往往就缺乏了真实性的考虑。

还有一个误区是媒体自身属性决定的。媒体就像一盏探光灯,在黑夜之中可能站着一百个人,这时候一盏探光灯打过去,只能照到某一个人。这个人当时已经成功了,然后媒体就开始搜索他所有的背景资料,还有他的一些言论,然后得出一个结论:这个人之所以成功,是因为过去做过一件什么事,说过什么话。反正这人要是成功了,以前做的任何事都是对的。

真实的版本是:当媒体在描述一个人的成功时,必定有99个跟他同样努力,同样勤奋,天分也差不多,但就是运气差一点儿的创业者,他们是沉默的大多数。当然有时候也有失败者的案例,但这种案例也是根据媒体的需要来选择的。单个来看,即便这些故事完全真实,但是这种个案的真实,又能多大程度上反映作为一个群体的真实呢?

有一个知名的经理人写过《我的成功可以复制》,但我认为:某个人的成功可以复制,这是天大的谎言。没有人的成功可以复制,每个人的道路都是与众不同的。你可以向他人学习他的成功经验,但你永远无法复制别人的成功。

你应该非常清楚地知道,每个人成功都是不容易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因此千万不要去模仿别人,因为没有一条道路是能够重复的。创业之路各不同,想要创造自己的传奇,就应该走自己的路。

猜你喜欢

光灯传记乔布斯
从后现代主义传记戏剧到元传记:重读《戏谑》与《歇斯底里》中的荒诞性
传记必须回归史学
传记书坊
LED补光灯
An analysis on the translation of the name of a Missionaries’newspaper
没有他就没有乔布斯的苹果美学
荧光渗透检测中使用LED黑光灯出现异常原因及应对措施
上帝说要有光
改变乔布斯的一句话
乔布斯的青春哪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