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库集中支付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2016-05-30樊战龙

中国经贸 2016年12期
关键词:国库集中支付应对措施财务管理

樊战龙

【摘 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实现了收支两条线发展,在提高资料使用效率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事业单位的发展壮大,更好的发挥自身功能与作用。基于此,本文中笔者结合实际经验,分析国库集中支付背景下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受到的影响,并给出具体的应对措施,提高事业单位运行效率,为社会提供更加快捷的服务。

【关键词】国库集中支付;财务管理;应对措施

一、引言

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深入,2013年事业单位已经被国库集中制度全面覆盖,有效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最根本的是实现财政资金的有效利用。因此现实中事业单位严格执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具有现实意义,足以实现事业单位财政管理的高效运行。本文中笔者以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为切入点,详细阐述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其的影响。

二、新制度下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特点分析

事业单位正常运转的的前提条件就是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事业单位作为政府部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财务管理工作具备一定的公益服务性,确保社会结构正常运行。除此之外,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如果将事业单位比作一个人的话,其身体内的血液就是资金。事业单位资金是事业单位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所以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一个基本工作就是资金管理。合理的管理监督制度是确保事业单位正常运转的前提与基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必须谨小慎微,确保发挥其推动事业单位发展的作用。事业单位有合理完善的监督体系才能确保利用各类资源充分挖掘。目前事业单位的资金大部分来自于政府财政拨款,所以与事业单位财政管理相比事业单位存在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事业单位一方面需要提供各种服务保障社会发展,其中涉及到众多的管理项目,同事业单位相比较经济性质存在较大差异性。所以事业单位需要在法律法规允许范围内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管理手段;另一方面新形势下事业单位存在日益多元化的资金来源,目前部分事业单位引进外部资金甚至面向市场,这种情况无疑进一步增大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难度。接下来,笔者主要分析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影响。

三、新制度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受到的影响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同时会受到正面与负面的影响,但总体而言正面影响居多,所以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一种必然趋势,有效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随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推行,提高了事业单位资金使用的预见性与集中性,是因为这种制度的推行改变了传统财政拨付的方式,财政部门设置各事业单位的专门账户,事业单位根据实际需求申请所需资金,财政部门将所需资金拨付到专门账户,缩短资金周期,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其次有效提高财务管理人员意识,这是因为在这种新的制度下,事业单位仅仅具有用款指标,而不用进行财政资金管理,无形中促进财务管理人员预算管理意识的提高;最后强化财务管理预算执行与监督。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实施过程中,就是国家财政部门建立统一的支付方式,直接将资金支付给供应给事业单位物品的供应商,资金不会进入到事业单位账户,降低资金滞留时间,实现资金使用效率的提高。与此同时,事业单位也需要系统调整原本的财务工作模式,提高财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强化内部管理控制等。

四、新制度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笔者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发现新制度推行后事业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影响到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1.财务管理理念相对落后

新制度推行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模式必然会发生大的改变,需要财务管理人员及时更新财务理念,才能适应新的制度要求。但实际中这点完成的不是很好,部分财务管理人员对制度认识依然停留在表面上,并没有进行系统学习与培训,造成财务管理理念落后于实际需求。

2.预算管理制度不完善

预算管理制度不完善且落后,影响财务管理职能的高效发挥。一方面,专项资金管理制度在监督方面不严格。因为财政部门对专项资金核查与拨付前,没有对项目进行有效论证,导致资金项目两者脱节,在进行资金分配时也呈现出一定的随意性;另一方面,年终结算账目不清。年终结算是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但目前财务管理部门没有对财务进行及时的结算,款项一旦跨年度清查就会导致责任不清晰。

3.内控管理制度不健全

目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不是很完善,新制度中规定事业单位预算用款需要经过审批才能进行使用,但落实效果不是很理想,实际中事业单位往往存在对计划用款提前使用的情况,造成后期项目资金链断裂。

4.公务卡改革相对滞后

新制度推行后衍生出新的产物-公务卡,公务卡的实施可以有效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透明度,进一步规范财政管理模式,这种有效的财务模式并没有在事业单位中普及,这是需要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

五、新制度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应对措施

1.强化财务管理人员新制度的认识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改革的必然趋势,作为财务工作人员一定要正确认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给单位带来的积极作用,按照相关的要求规定转变观念,形成适应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管理理念:一是树立预算管理意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单位预算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需要单位内部形成良好的预算管理氛围,预算工作需要全体职工的共同参与,因此提高职工的预算管理意识,可以提升单位预算编制的合理性,使得单位各项工作置于预算编制中,保证了资金使用效益的最大化;二是增强内部控制意识。内部控制是实施国库集中支付的重要保证,作为单位管理者要具有较强的内部控制意识,根据相关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以此降低财政风险。同时财务工作人员也要树立高尚的职业道德素质,抵御外界利益的诱惑,保证国家财政资金的安全、高效使用。

2.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

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尤其是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一是加强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内部控制方面知识的宣传,增强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特别是财务人员的内控意识,切实保障内部控制推行有良好的思想基础;二是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实行不相容岗位分离,确保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合理规范,有利于执行;三是定期对货币资金对账检查,强化货币资金的核查控制,保障资金的运行安全;四是实现国库集中支付系统与财务核算系统的有效对接,寻找内部控制和国库集中支付的结合点,平衡二者的制约关系,实现行政事业单位全面的管理与控制。

3.做好事业单位预算编制方法建设

做好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管理工作,可以确保政府相关政策方针的顺利执行,而且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对专项资金科学安排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最终发挥事业单位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财务预算编制工作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点,这个过程中需要严格执行预算。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事业单位需要做好预算编制管理工作,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平衡预算内外资金之间的关系,确保事业单位预算涵盖各项资金,最终实现结合使用预算内外资金的目的;平衡事业性与业务性支出两者的关系,在事业单位中必须尽可能优先保证事业性支出;平衡发展性与维持性支出的关系。在实际中事业单位应该优先满足维持公共组织运转的支出,在满足这个条件后再结合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根据单位的实际财力确定发展性业务支出;平衡一般支出及重点支出两者间的关系。事业单位在安排各项支出时,需要分清楚先后,确保重点支出的基础上兼顾一般性支出,保证资金效能的充分发挥。

六、结语

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有助于提高事業单位财务管理水平,也对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际中,国家需要加大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改革力度,听取专业人士的具体意见,彻底发挥事业单位给社会与民众服务的作用及效能,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培兰.事业单位预算与决算数据衔接问题[J].财经界(学术版).2015(15):112.

[2]王晓霞.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现状浅析[J].管理观察.2015(19):34.

[3]赵常玲.以内部控制为视角探究事业单位财务管理[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5(12):121.

[4]范英.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5(08):47.

[5]裘哲曼.初探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5(06):25.

猜你喜欢

国库集中支付应对措施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
强化医院财务管理是医改的重要环节
论国库集中支付对行政事业单位
完善高校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有效对策
手机通讯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研究
施工企业营改增对会计核算的影响与应对措施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中小企业如何应对“营改增”
论新形势下酒店财务管理
加强村级财务管理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