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逆向物流前沿发展现状与展望

2016-05-30吴胜男

中国经贸 2016年12期
关键词:博弈分析逆向物流

【摘 要】现代物流业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逆向物流”开始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逆向物流是与正向物流相对应的特殊物流形式,对企业发展、环境保护以及国家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逆向物流的定义、国内外逆向物流的研究内容与方法进行回顾,提出了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关键词】逆向物流;逆向物流动因;逆向物流供应链;博弈分析

一、引言

现在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使得物流产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不同的经济社会阶段中,物流理论内涵也要适应不同经济活动的要求。近年来受到环境保护以及经济利益的驱动,使得一种与传统供应链呈反向的物流管理方式即逆向物流,成为企业管理者和相关学术领域研究关注的重要问题。

在企业中,逆向物流的实施可以为企业开拓全新的领域,而在学术界则越来越重视“逆向物流”的重要性,Bernon等人估计英国零售业每年因产品退回所产生的逆向物流成本大约是60亿英镑,而一些行业的产品退回率可能会达到30%,因此逆向物流对于企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在我国,很多企业的逆向物流网络还处于初始运作阶段,并且该网络结构的运营需要涉及到市场营销、物流、采购、财务等多个复杂的领域,在实施前需要对其做全面的了解。因此本文通过了解逆向物流的发展状况,了解逆向物流的研究内容与方法,从而对其未来研究方向提出展望。

二、文献回顾

1.逆向物流定义

逆向物流的定义广泛,最早是由Stock在1992年给美国物流管理协会的一份报告中提出的:逆向物流是一种包含了产品返回、物料替代、物品再利用、废弃处置、再加工处理、维修与再制造等流程的物流活动。此后学者们从不同的视角定义逆向物流,如强调逆向物流是和传统供应链(正向物流)相反的并将“回收的产品”拓展到更广泛的”二手产品角度以及闭环供应连角度、生产厂商和消费者角度等。

综合来看,逆向物流是指以重新获得产品使用价值或正确处置废弃产品为目的的将“回收产品”(原材料、半成品等)从消费端返回到产品来源端的过程,消费端包括最终用户和供应链上客户,来源端包括生产地或供应地。

2.研究理论与成果

(1)逆向物流的动因

第一,无法回避的产品退回。发生无法避免的产品退回的原因有很多。例如:产品质量存在缺陷,企业需要对这些产品实施召回,如果产品销售出去在保修期内出现问题,消费者就会将产品送回维修中心,这样就诱发了逆向物流的产生。

第二,环保考虑。人们现在对环境问题愈加关注,Fleischmann等人在2001年指出企业应当对退回的产品妥善处理并建立起相应的绿色品牌形象,他们主张使用过的产品不应当被直接送到废弃物填埋场,而是应该对它们循环使用或者回收利用,这样产生的废弃物就会减少,并且会减轻对环境的污染,这样的理念被称作“从摇篮到摇篮”。

第三,强制立法。强制立法同样可以促使企业实施逆向物流,目前已经有很多国家通过立法的形式强制要求企业回收报废的产品,生产商必须支付废物处理的成本并有义务回收这些产品中有用的材料。

第四,经济利益驱动。逆向物流的成功运营可以使供应链中的所有企业都受益,企业通过对有价值产品或材料的重新利用可以获得额外经济收益。

第五,企业社会责任。企业可以在逆向物流上增加投入去行使自己的社会责任,而这也正是消费者所期望的。企业同样可以将逆向物流作为维持自身品牌形象、市场占有以及核心竞争力的一种手段。

(2)逆向物流研究内容

国外关注逆向物流理论较早,从文献回顾可以发现目前的逆向物流的研究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方面:逆向物流网络管理、逆向物流相关的供应链管理和第三方逆向物流决策。

首先逆向物流网络管理涉及到网络结构总体设计、决策、报废产品回收、运输路线、回收利用以及存货管理等内容,并试图解决如何选择有效的回收中心和对回收的报废产品是修理还是再制造设计问题;供应链管理是指和逆向物流相关的供应链决策,如闭环供应链决策、供应链中IT的作用等问题;第三方逆向物流决策则是企业是选择自营逆向物流业务还是外包给专业第三方物流的选择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国外学者提出了多个模型假设来进行验证与研究。

我国逆向物流的研究起步较晚,逆向物流的理论研究还未与企业实践紧密联系起来。国内许多学者认为逆向物流的开展是政府、企业和消费者三方博弈的结果,因此多从这三者角度进行研究。甘永辉等人认为组织逆向物流,应立足于政府制度安排,对现有物流体制进行改革,构建逆向物流恢复链;向盛斌以博弈分析确定,从环保的角度出发,政府管制对企业建立逆向物流管理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从企业角度,王云儿分析了构建逆向物流的经济意义,提出了两种构建模型:第一个模型考虑在现有正向物流基础上构建逆向物流;第二个模型则对正向物流与逆向物流综合考虑,两个模型均采用混合整数规划,目标是费用最小化。

我国近年来在物流工程的应用方面发展迅速。通过国内外文献的对比,了解到国外的研究更加注重对能源与燃料方面的研究,对工业工程、管理、经济学等领域均有涉及;而国内的物流研究理论则总是从供应链角度展开,是关于物流业与制造业相结合的实际问题等主流问题的研究方向。

3.研究方法

国内外逆向物流的研究在理论上多导向供应链角度,在研究方法上结合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主要采用模型分析、博弈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等方法;此外,还有控制论方法、仿真建模方法、数学规划与优化方法、概率论方法等。

模型分析是指主要是采用运筹学方法建模如混合整数规划、多目标规划、非线性规划等方法来建立目标函数,其中大多是从产品运行周期角度求平均成本最小,该函数的约束条件有物流运输平衡、生产处理能力、库存容量限制、设备数量以及决策变量的非负或非负整数约束等。

博弈分析主要针对逆向物流各经营主体间的合作和制约等关系分析,如企业与政府关系、企业与消费者关系以及企业间行为方式的影响分析,如王世磊等运用博弈演化理论研究了政府管制在企业实施逆向物流中的作用。

实证研究主要是通过对消费者、废旧品产生组织、逆向物流企业、政府等相关逆向物流主体调查访谈等形式收集数据,分析逆向物流实施的障碍和影响因素,以及对不同模式经营效果的比较等。

三、研究展望

第一,逆向物流可持续发展。逆向物流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研究主要在于“绿色”包装设计等技术方面的工作,对于逆向物流的可持續发展研究较少,具有广阔的研究前景,同时又有益于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第二,逆向物流与正向物流之间的交互关系。已有研究较多关注逆向物流网络的设计、运营管理以及战略决策等,很少考虑到逆向物流网络和企业现有正向物流网络之间的关系以及交互作用,而逆向物流网络和正向物流网络同属于供应链的组成部分,必定有业务重叠的部分,因此可以将两者从整体层面进行有机结合来研究。

第三,研究对象以及数据选取上有待加强。尽管已有文献研究方法多种多样,但研究对象比较单一,定量研究在数据选取上也比较有局限性,很多文献的研究对象仅仅是一两家企业或者局限在某个行业,研究结论说服力不强,因此未来的研究应避免这一缺陷。

第四,加强对逆向物流管理的研究。将企业中的逆向物流进一步发展必须加强对其的规范化管理,因此需要深入研究逆向物流各参与方或合作方的决策结构、激励因素以及对各方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De Brito M P,Dekker R.A Framework for Reverse Logistics[C] ERIM Report Series Research in Management,2003.

[2]. 王健,袁平红. 关于企业逆向物流的价值研究[J].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4(01):42-44.

[3]. 许笑平. 逆向物流的研究现状及其评述[J]. 物流科技,2013(07):119-121.

[4]. 申亮,王玉燕. 逆向供应链的演化博弈研究[J]. 管理评论,2009(01):124-128.

[5]. 达庆利,黄祖庆,张钦. 逆向物流系统结构研究的现状和展望[J]. 中国管理科学,2004 (01):131-138.

作者简介:

吴胜男(1993—),女,汉,江苏南通,苏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

猜你喜欢

博弈分析逆向物流
RFID技术在电子产品逆向物流系统中的应用
我国废旧家电逆向物流现状分析
基于模糊理论的逆向物流系统构建与优化
电子废旧产品逆向物流运营新模式的经济性选择因素
电商企业包装物逆向物流回收模式研究
关于金融支持与金融抑制分别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空气污染处理的博弈分析
大学生参加医疗保险的经济学分析
基于博弈分析的校企合作机制研究
低碳物流与绿色、逆向、循环物流之对比分析及启示
审计整改的博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