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府生态文明建设工程分析

2016-05-30任玥

中国经贸 2016年12期
关键词:生态工程封山育林政府职能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与发展,我国的国民生产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也得到了稳步提升。人民生活质量提高了,城市化、工业化、科技化也逐渐成为我们生活的标签。但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前提下,我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也成为了不争事实,工厂林立,河流污染,雾霾严重,森林逐渐消失……环境问题逐渐进入到了人们的视野中。以封山育林为例,我国的生态建设工程近年来也取得了不小的进展,部分环境也得到了改善,绿色化也逐渐成为了人们心中衡量生活环境的一项重要指标。但是,由于我国处于生态建设的初级阶段,封山育林等政策都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亟待解决。因此,本文将从生态工程的背景分析开始,以封山育林为例分析生态工程的现状以及对现存问题的发现与解决,从而使封山育林等生态工程得以更好的实施与发展。

【关键词】生态工程;封山育林;政府职能;环境治理

一、推行生态文明建设的原因

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我国的财富不断累积,逐渐跻身世界大国行列。科学技术得到了不断地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但是,每个人都能感觉到,自己的生活环境已经被严重污染,清澈的河流和小溪,蔚蓝的天空,都已经与我们渐行渐远。在环境受到严重污染的情况下,我国政府意识到必须努力推行生态文明建设,并与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相互联系起来,共同发展,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造福子孙后代。

二、实行封山育林的现状

封山育林政策就是利用近自然理论、限制因子理论、森林演替理论和生态平衡理论等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对能够进行水土保持、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且封山后能依靠天然下种和伐根萌芽恢复成林的山地进行育林修复,如名胜古迹、自然保护区等等。到1996年底,累计封山育林面积达3018.8万公顷,“八五”期间比“七五”期间净增1587.7万公顷。封山育林的广泛开展,对扩大森林面积,提高林地质量,改善林分结构,控制水土流失,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浙江省把封山育林作为实现国土绿化,扩大森林面积,加快消灭荒山,作为实现“五年消灭荒山,十年绿化浙江”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真正做到思想上有位置,行动上有样子,做到有布置,有检查,一抓到底,抓出成效。

义务县也是一方面召开封山育林会议,做好宣传工作,鼓动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积极配合;另一方面,义务县政府给予了很大的资金支持,不仅给予经济支持,更是在政策制定上起到了卓越的作用,积极制定封山育林章程,推动封山育林的深入展开。

而山东省的封山育林建设工作也在积极开展。在制定的《加快我省林业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指出:要积极开展封山育林,以封为主,封造管并举,保证封好山,育好林,增加植被覆盖。到了90年代,省政府又特意下发文件指导各级地市积极推进封山育林,制定措施,落实任务,把封山育林作为加快山区建设,消灭荒山,回归森林的重大举措。

江西、广西两省在生态工程建设中也紧抓封山育林这一政策。资料显示,1989—1994年的6年间,江西省累计封山106.7万公顷,占同期营造林规划任务333.3万公顷的32%,为全国绿化面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广西省由于天然荒山严重,面积大且残次林多,自90年代起广西省签订了绿化目标责任状,曾曾签订责任状,充实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将封山育林作为了加快绿化进程的重要措施。

三、现阶段的封山育林存在的问题

1.生态环保意识不足。由于我国长期以来都以经济发展为中心,渐渐忽略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导致国民环保意识普遍不足。在一些经济相对落后,自然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域,很长时间以来,人们都以砍伐自然林木为生活来源,俗话说“靠山吃山”,导致森林面积大幅度缩小,林木毁坏得十分严重,水土流失面积不停地扩大。

2.重封轻育现象严重。很多地区由于人民对于政府政策的理解能力有限,导致政策是实施起来与原意有失偏颇。人们普遍认为,达到封山的公顷数就够了,至于以后的发展并不需要管理。这样就有违封山育林的初衷,即便利用自然修复能力,对于残次林过多的地区不依靠人力也是无法完全修复的,封山育林效果就不如理论上理想。

3.成效验收环节缺失。正是由于成效验收环节的缺失,封山以后林木的养育工作就无人来做,才会形成上述的重封轻育的观念。加强对于封山工作后续的展开,衡量投入产出比,有利于封山育林政策的更好实行。

4.管林育林难度大。我国国土幅员辽阔,山区众多,多个地区都实行了封山育林工作,想要全面管控还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并且我国封山育林两极分化现象严重,针对不同地区应实行不同应对措施,情况复杂且严峻。

四、结论

生态环境是我们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发展的基石。只有生态环境搞好了才能全心全意发展经济,生活质量才会稳步提高。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是不可取的。

正如封山育林工作一样,现阶段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工程存在优点的同时也存在着很多的不足。那么为了解决问题,提高政府的执行力与公信力,首先,政府应做到信息的透明化。不再互相推脱,让人们真正能够了解到政府想做什么,能做什么。其次,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政府可以充分利用媒体、网络等的力量,通过公众的监督,对破坏环境的人施加以道德和法律上的双重压力,使他们弃恶从善,改邪归正。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加强法律的监督作用,立法以明志,用法律武器来保护我们的地球。立法乃是一国根本,突出法律职能,通过形成一个完整的法律体系来强化政府职能,实现生态文明的建设,正是我国政府努力的主要方向。

参考文献:

[1]《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的时代背景及其重要意义》--徐晓霞,郑红莉.

[2]《深刻理解“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论断》--刘国新.

[3]《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的政府职能》--邓研华.

[4]《封山育林工程实施實践与思考》--李振军,李彦芳.

作者简介:

任玥(1995—),女,汉,河南清丰人,四川大学大学本科在读。专业:会计学。

猜你喜欢

生态工程封山育林政府职能
封山育林在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的运用研究
十八大以来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理论发展与实践创新探析
封山育林模式与发展对策研究
封山育林在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的运用
浅析生态材料在河道生态工程治理中的应用
政府职能转变的积极尝试
封山育林在林业生态建设中作用浅析
西方国家政府职能的演变及对我国的启示
围绕政府职能转变,实践工程咨询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