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存瑞中学与董存瑞68年的精神情缘

2016-05-30白东升

雷锋 2016年11期
关键词:董存瑞第一课烈士

白东升

1948年5月25日,19岁的董存瑞托起炸药包,舍身炸毁敌人桥形暗堡,用身体作支架为共和国撑起一片蓝天。

1948年7月10日,冀热察行署决定并报请中央军委批准,将隆化中学改称存瑞中学(简称“存中”),以纪念人民英雄董存瑞。从那一天起,存瑞中学便以“舍身为国”的存瑞精神为校魂。

68年的风雨剥蚀,丝毫没有影响存瑞中学师生学英雄事迹、做英雄传人的热情和执着。时代和社会形势的发展变化不断充实着存瑞精神的内涵,丰富着学英雄、做英雄传人的教育形式,使英雄董存瑞和存瑞中学结下了牢不可破的精神纽带,成为唱响大江南北的精神文化品牌。

入学第一课:走进存中门,铸就英雄魂

“我们是一所以英雄名字命名的学校,培养和造就的是承继先烈精神、光明磊落、襟怀坦荡、博学多才的社会栋梁。‘走进存中门,铸就英雄魂,走出存中门,传承英雄魂成为我们每一个存中人的责任和使命……”在为新生作入学教育演讲时,历任校长都把存瑞精神作为演讲的主题。

新生第一课设在董存瑞烈士陵园的烈士像前。素有“存瑞传人”之称的董存瑞烈士陵园管理处原主任吕小山,向同学们讲述几十年来艰难搜集整理的董存瑞故事,并组织学生们观看《董存瑞》电影。

董继英老师是董存瑞的亲侄女,在存瑞中学读书升学,又回到学校任教。学校安排董老师为新生讲扎根山区继承烈士遗志的亲身经历,让英雄精神真实可感。

“从小就知道英雄董存瑞的故事。听了他的童年趣事和少年成为儿童团长、16岁参加八路军的经历,他的形象变得更加鲜活真实。我也切身感受到了英雄精神的火花,学校先后为我发放了校友设立的‘汉兴奖学金‘九四校友助学金,又优先考虑为我申请‘国家助学金,使我没有了后顾之忧。”提起过去,2015年入学的李国虎同学记忆犹新。

“对初、高中学生而言,董存瑞不是一个清晰、具体、可感的生命个体,而是一个有着相当时空距离的精神符号。入学第一课,就是要从感性形象入手,让学生较为具体地感知董存瑞舍身为国的伟大形象,有利于使每一个初入校门的学生在心中树起英雄的丰碑。”存瑞中学主管德育工作的领导如是说。

校园实践日:锻造优秀品质,凝铸存瑞精神

存瑞中学有着光荣的实践活动历史,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学校师生常常以连、排编制到学校办的林场劳动锻炼,半个月吃住在山上,校内种菜、掏厕所等劳动都在工人带领和指导下,由学生们来完成。

“积极参加校园实践,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勇于承担,扎实做事,爱校如家……”清晨,校园内的董存瑞烈士像前,学生们以坚定的宣誓声拉开校园实践日的帷幕。

校园实践日活动,每个班级每学期轮流参加,活动前的晚自习,校领导或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思想培训,次日全班学生集体宣誓后,分别投入校门值岗、卫生间保洁、校园一般性劳动、餐厅纪律执勤等工作中。

“带领学生到建筑工地观摩、体验劳动。安全教育课、心理辅导课也穿插到实践日活动中。实践后,学生要写实践日记。”高二年级“存瑞班”班主任马延宏老师说。

“如今,学生普遍缺乏拼搏进取、奋力争先的意识,精神上缺少‘钙质。而董存瑞的成长经历告诉我们,英雄的背后,是经过无数次摔打而成的坚定意志。学校利用校园实践日来磨炼学生,正是为了将学生对英雄形象的感知和认识,转化为凝铸存瑞精神的动力。”德育负责人谈起实践日设计的初衷时说。

丰富的教育形式:拓宽教育舞台 构筑精神高地

为了铭记烈士,存瑞中学在每年的清明节都要组织学生祭扫烈士墓,在5月25日烈士牺牲纪念日举办丰富多彩的纪念活动。

2016年5月25日,董存瑞牺牲68周年纪念日。存瑞中学成立了“英雄之声”合唱团。学生们传唱着校歌《存中人》和由学校老师创作于1972年的《人民英雄董存瑞》组歌,8名同学绘声绘色地讲述着英雄董存瑞的成长故事,将存瑞精神活化传承。

每年5月,学校都要专门召开会议,依据平时考核,将各年级前三分之一的班级命名为‘存瑞班,并挂牌授匾。在高中起始年级命名一个由优秀学子组成的“存瑞班”。

“读书节”“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等一系列德育活動不断深化和丰富着精神内涵,提高学生各方面素质;师生们通过诗歌创作、歌曲编唱、快板创作、电视剧本写作、故事编写等多种形式纪念英雄、传唱英雄。

数十载风雨兼程,几代人薪火相传。一代又一代存中人传颂着英雄的事迹,承继着先烈的足迹,传承着英雄的精神。存瑞精神也通过持续进行的德育活动铭刻进一代代存中学子心中,伴随他们走向充满希望的未来。

责任编辑 李婧

猜你喜欢

董存瑞第一课烈士
观《开学第一课》有感
戴今吾烈士的三封绝笔信
我最崇敬的英雄2
给戍边烈士的一封信
河北省隆化县新兵出征仪式在董存瑞烈士陵园举行
董存瑞舍身炸暗堡
早上第一课
家教第一课:有话好好说
科学第一课
向烈士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