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蒙古语被动形态属于不及物动词”的思考

2016-05-30赖欣欣

昆明民族干部学院学报 2016年12期
关键词:蒙古语

蒙古国立大学,乌兰巴托,210646

【摘要】在蒙古语动词及物性的研究中,需要考虑动词在被动构式中的及物性。蒙古语的动词在进入被动构式之前是及物与少数不及物动词,而后面接被动词缀后,传统语法学界一致认为其被动形态变成派生的不及物动词。本文从语义和功能的角度出发,认为单凭是否带直接宾语这个标准,是很难划分及物与不及物的界限,讨论动词的及物性不能孤立地从句子结构出发,必须考虑句子的语义因素。通过分析指出:蒙古语被动词在句法形式上虽表现为不及物性,但仍具备及物动词的语义特征,属于及物动词的边缘成员。

【关键词】蒙古语;被动形态;及物性;功能语法

前言

文献分析表明,关于蒙古语动词及物性与被动语态的关系方面,学者们主要是从传统语法形式角度去考察问题的。随着语言学研究的不断深入,语义问题开始逐渐为语言学家们所重视。功能语法学家认为,语言是一种思维和交际工具,語义、语用和语法紧密联系在一起。学者们虽然对蒙古语被动语态的研究不少,然而对于其中动词及物性的研究却深度不够。为此,很有必要从语义和功能的角度去探讨被动形态的及物性。本文基于语料库的考察,着重对蒙古语被动形态及物性进行尝试性地解释和分析,试图在前任研究的基础上对这个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一、蒙古语被动语态的概念

语态是个语法范畴,它表示施事者、受事者和位于动作之间的主动或被动关系的语义系统。蒙古语被动语态采取的是格助词和“-Gda/-gde, -da/-de~-ta/-te”词缀。现代蒙古语被动语态结构中施事宾语以与格来标记,受事主语以主格来标记,但中世纪蒙古语被动语态施事与受事的格助词标记比较繁琐(嘎日迪,1987;斯钦朝克图,1992)。

学者们对被动语态的后缀是否能附加于不及物动词方面有分歧。在俄语、德语、荷兰语、威尼斯語等很多语言中不及物动词可以被动化, 构成“非人称被动式 (impersonal passives) ”。现代蒙古语中,有yabuqdaqu(被走)、hocuruqdaqu(被迟到)、eleqdeqü(被磨损)等少数不及物被动词。在中世纪蒙古语中不及物动词被动化的现象比现代蒙古语更广泛,如:uyila[q]daqu(被哭) 、irekdeküi(被来)、ükü[k]deküi(被死)、ququra[q]daju (被断)、oroqdaqui(被进) (《蒙古秘史》,§56 ,80,101,133,188)。本文采纳罗布桑旺丹、清格尔泰、斯钦朝克图等学者的观点,把不及物动词被动化也包括在被动语态范畴内,本观点也符合认知语言学的典型性范畴理论。

认知语言学认为,人类认识世界的方式直接影响了人类的概念结构和语言的表达、运用和理解。对同一事件若从不同视角,以不同态度、采取不同认知方式,就会突显事件的不同成分,从而就会形成不同的句式(王寅,2005)。主动语态与被动语态的表达方式跟人们对同一事件的观察视点及被动语态表达功能有关。

二、有关蒙古语被动形态属于不及物动词的说法

二分法的传统及物性观念最早由Apollonios Dyscolos和Aristotle提出的(Kittila, 2002),认为及物动词与不及物动词是互斥的,界限明晰的,之后将其广泛运用于各种语言。在蒙古语中,及物动词与不及物动词的区分比较简单。斯垂特(1957)、托达叶娃(1957)、罗布桑旺丹(1968)、清格尔泰(1980)、邴巴桑(1987)、乌尼尔巴音(2000)等学者按动词可否带直接宾语,把动词分成了及物动词与不及物动词两种,及物动词可支配“-yi/-i”宾格,不及物动词不能支配“-yi/-i”宾格。

关于蒙古语动词及物性与被动语态的关系方面,语法学家们的观点大致分为两派:罗布桑旺丹(1951)、清格尔泰(1980,1992,1999)、斯钦朝克图(1992,2011,2012)等学者认为被动语态的后缀主要附加于及物动词和少数不及物动词而构成不及物动词;托达叶娃(1957)、图门吉日嘎拉(2009)、嘎日迪(1987)、格日勒图(1998)为代表的学者们认为被动语态的后缀必需附加于及物动词而构成不及物动词。例:

1) bagshi nama-yi maqtaba. 老师夸奖了我。

老师-nom 我-acc 夸奖

2) bi bagshi-du maqtaqdaba. 被老师夸奖了。

我-主格 老师-dat 夸奖-pass

3) bi hocuraba. 我迟到了。

我 迟到

4) jam-un tügjirel-ece bolju bi hocuragdaba.因交通堵塞,我迟到了。

道路-gen 拥堵-ab 因 我 迟到-pass(vi)

例 1)中,主语是bagshi(老师),直接宾语是bi(我),谓语动词maqtaba(夸奖) 前面可以带宾格,所以,maqtaba 属于及物动词。例2)中,语法主语是bi(我),bagshi(老师)虽然回答疑问词hend (谁-dat),但bagshi(老师)后面没有接宾格,所以,传统语法认为在此句中bagshi(老师)属于非直接宾语,Maqtaqdaba(被夸奖)为不及物动词。从语义和功能角度出发的话,施事者(逻辑主语)和受事者(逻辑宾语)相同。例2)中的被动语态在此处的功能为突出bi(我) 或bagshi(老师),强调哪一方需要从具体语境知晓。此句中的Maqtaqdaba(被夸奖)一词既有施事者也有受事者。

例3)和例4)中的谓语hocuraba和hocuragdaba,从传统语法看来均属不及物动词,但两个句子表达的意义却截然不同。例3)中,我是主动施事者,迟到的责任在于我,而例4)中,迟到的责任在于交通堵塞,如果老师责问一个迟到的同学,学生肯定会说出类似例4)的话语来推卸责任。

我们可以看出,传统语法的及物与不及物,是从语言使用的具体语境和意义相脱离的状态下对语言的形式进行分析的产物,所以把动词简单的从形式上直接说成是不及物动词的说法理据不充分。如果不考虑语义,仅从句子结构形式考虑问题的话,有些语法形式很难解释清楚。被传统语法认为是不及物动词的被动词经过考察文献后发现,在中世纪有前面带宾格的现象。例:

5) de?ü-ben taicar-i alaqdaba ke?en 因为弟弟绐察儿被杀

弟弟-possessive 绐察儿-acc 杀-pass (《蒙古秘史》,§129)

6) jungdu?-yi e?rekderün中都被围攻时(《蒙古秘史》,§248)

中都-acc 围攻时-pass

7) cinggis-qahan jarliq bolurun iluqu-burqan-a sidurqu

成吉思汗 降旨 亦魯忽不儿罕-dat 失都儿忽

nere ?kcü iluqu-burqan sidurqu-yi irekdejü (《蒙古秘史》,§267)

名 赐 亦鲁忽不儿罕 失都儿忽-acc 来前-pass(vi)

成吉思汗降旨赐给亦鲁忽不儿罕改名失都儿忽又叫亦鲁忽不儿罕失都儿忽来前。

8) cimayi amduriqdarun当你正慌迫的时候(《蒙古秘史》,§145)

你-acc 慌迫-pass(vi)

从形式上看,以上例句中语法谓语前都带宾格,但从语义和功能角度分析的话,例5)、 6)、 7) 、8) 中的宾格具有强调作用。不仅如此,即使在现代蒙古语中名词前面也可带宾格的现象。

9) Nama-yi amuraa gedeg.我叫阿穆尔

我-acc 阿穆尔 助词

10) Hümüüs nama-yi amuraa gej dagudadag.人们叫我阿穆尔

人们 我-acc 阿穆尔 助词 叫

咋一看例9), 很难从形式上解释清楚为什么名词前面也出现了宾格。从语义角度考察的话,会发现该句子形式是从例10)演变而来的。判断动词及物性的高低不能简单地从句子结构出发, 必须结合句子的语义因素。及物性的高低是句法结构和语义内容的结合体。

综上所述,传统语法对蒙古语及物不及物区分是依据单一的形式标准。该划分方法也受到过一定程度的质疑。比如,德力格尔玛(2002)从语义学角度考察了蒙古语语态形式与及物性的关系并提出,蒙古语语态词缀跟动词及物性没有直接的关系,被动语态词缀没有将动词的及物性转变为不及物性的语法功能。

三、及物性功能语法观

Lakoff(1977),Hopper&Thompson(1980),T.Givón(1984,1993),Tsunoda(1999)等学者从语法功能的角度出发,一致认为动词的及物性具有連续体特征,及物性是整个句子甚至是语篇的整体属性其程度的高低关系到句子的每一个成分并各自提出了典型及物与非典型及物的划分标准。本文中主要遵循Givón的划分标准。

T. Givón(1993)从功能语法角度指出,典型及物性事件的语义特征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施事者对受事者做出某种意志性的行为;行为是现实的、瞬间完成的动作;受事者受到行为的影响并产生物理或可观察到的变化。如果某一个及物句式具备上面三种特征,那么它的及物性最高,称为典型及物句式。例:

11) He built a house.他建了房子。

12) She mouved the chair.她移动了桌子。

13) He drew a sketch of his mother.他为母亲花了素描。

可以得知,以上三个例句具备了及物性的全部特征,属于典型及物范畴。如果事件中虽然有施事者和受事者,缺少部分特征时不会把它划分到不及物动词,而视为非典型及物动词。非典型及物动词从句子的结构上需有施事者和受事者。例如:

14) He saw her.我看到她了

15) They insulted her.他们侮辱了她。

16) The idea amused him.这想法把他逗乐了。

17) The hammer smashed the window. 锤子击碎了窗户。

把这四句视为非典型及物句式的原因是:14)句中他没有刻意去看她。See 指随意看,表示不经意中看到她,如果说I watch television. Watch 指刻意地去看电视,因此这里的动词watch是典型及物动词。15)句中她被侮辱后肯定有一些心理变化,但她的心里变化或被影响程度我们看不到。16)句中施事者主语是非生命体,想法不可能主动去取悦他。如果说成I amuse him.该句子中的amuse 应该被视为典型及物动词。17)句中施事者是非生命体,把真正的施事者隐藏起来了。如果把这句话表达成He smashed the window with the hammer的话,smashed的及物程度会高很多。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简单的介绍了Givón的典型及物与非典型及物动词的划分标准。

四、从功能语法观考察被动形态的及物性

4.1 及物动词被动语态(vt-PASS)句式

部分学者们认为,蒙古语被动语态的后缀主要附加于及物动词而构成不及物动词词干。下面我们用T. Givón的典型及物事件的语义特征探讨以下例句:

18) caqda?a nama-yi bariba.

警察抓了我。

19) bi caqda?a-du bariqdaba(vt-PASS).

我被警察抓了。

20) bi bariqdaba(vt-PASS).

我被抓了。

根据Givón的观点,句18)的结构符合典型及物事件的三个特征,为此属于典型及物事件。19)句的语法主语是bi,但实际施事者是caqda?a,而且施事者也是刻意去抓受事者的,受事者也因此行为的发生而失去了人身自由。本句中有两个参与者,分别是施事者和受事者,行为也是及于另一物。所以,形式上不能支配“-yi/-i”宾格,所以认为被动语态属于不及物动词的观点不符合功能语法观。20)句中没有出现施事者,这种现象跟宾语省略原理一样。为此,属于及物性句式。例句19)和20)中bi是话题,话题没有主动实施行为。因而,我们把这两句划分到非典型及物句式(detransitive)。

4.2不及物动词被动语态( vi-PASS)句式

从现存文献上看,中世纪蒙古語中不及物动词被动语态的使用比较多,句式结构繁琐。现代蒙古语中,不及物动词被动语态的使用相对古代已明显减少。下面按以上的原理分析不及物动词被动结构的及物性。例:

21) batu irebe.巴图来了

巴图 来了

22) jürkin-I jirqo?an üdüt gülicejü ese irekdeba(vi-PASS) (《蒙古秘史》,§136)

主儿勤人-acc六天 等候 没有 等来-pass

等候了六天,也没有把主儿勤人等来。

21)句中只有一个参与者即施事者,没有受事者,按Givón的观点来看,是典型的不及物事件,然而在例22)中,主儿勤人来这件事情的间接受事者是成吉思汗,主儿勤人来与不来直接关系到故事情节的后续发展。很显然作者在此,从成吉思汗部落的视角用被动语态表达成吉思汗承受了主儿勤的种种不正当行为。实施者主儿勤没有刻意来,由此可见,施动者做出的是有意志性的行为,该行为也影响到了间接受事者成吉思汗并对受事者的行为有可观察到的变化。因此, 22) 句属于非典型及物句式。

23) secin yabuba.斯琴走了。

斯琴 走

24) ajil yabuju baina. 工作在进行。

工作 在进行

25) ajil yabuqdaju( vi-PASS) baina.工作在进行。

工作 在进行-pass。

在此,首先我们需要说明的是有学者认为yabuqu(走)的被动形式yabuqdaqu(被进行)是个错误的用法,是从俄语直译而来的,蒙古学者萨如拉额尔德尼(2010)持本观点。而道布(2007)指出,该词是由yabuqu派生出来的新词,应该把它看作是一种构词现象。对此我们持不同的观点,中世纪文献中就有yabuqu的被动用法,Yabuqu既有空间范畴的意义,也有时间范畴的意义,从人类认知顺序来说,空间域到时间域的概念映射遵循着人类的认知规律。所以,我们支持yabuqdaqu是yabuqu的被动用法的观点。例句22)和23)是yabuqu(走)的隐喻意义,

例23)中,施事者是语法主语sicin, 实施的动作是yabuqu(走),没有任何受事者,所以该词属于典型的不及物动词。24)虽然句法形式表现为主动句,但会议不可能自己进行,现实生活中由主体人来组织参加客体会议。因此,属于无标记被动句,受事者是无生命主语。25)属于标记被动句。上述两个例句中都隐含了施事者,也属于非典型及物句式。

五、结语

本文从功能语法视角集中探讨了被动语态句式的及物性,基本观点是被动语态词缀没有将动词的及物性转变为不及物性的语法功能。通过分析发现,被动语态的后缀附加于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后均构成非典型及物动词。以此,推出了蒙古语被动形态的及物性属于非典型及物句式的结论。这对我们认识和学习蒙古语被动语态和动词及物性本质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

参考文献:

[1](蒙古)邴巴桑等.现代蒙古语词法结构(蒙文)[M].乌兰巴托: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p17-20.

[2]清格尔泰.现代蒙语语法(蒙)[M].呼市: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p328.

[3]清格尔泰.现代蒙语语法[M].呼市: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p276、p336.

[4]道布:蒙古语动词“态”语缀探析[J].民族语文.2007(5),p6.

[5]德力格尔玛.论蒙古语动词的态形态“使行为具有及物和不及物”功能说[J].蒙古语言文字.2002(11),p25-31.

[6]图门吉日嘎拉主编.现代蒙古语[M].呼市: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9,p266.

[7](蒙古)羅布桑旺丹.近代蒙古语语法[M].乌兰巴托:国立大学出版社.2010,p156.

[8](蒙古)罗布桑旺丹.现代蒙古语结构[M].乌兰巴托:国立大学出版社,2010.p168.

[9](美)斯垂特著;道布译.蒙古秘史的语言[M].北京:中国民族语言学会秘书处,1957,p240-241.

[10](苏联)托达叶娃著;阮西湖等译.现代蒙古标准语语法讲义[M].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 1957,p181.

[11]王寅.认知语言学探索[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5,P10.

[12]札奇斯钦,蒙古秘史新译并注释[M].台北:联经出版社,1979.

[13]T.Givón.English Grammar:A function-based introduction(I)[M].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1993,p99-145.

[14]T. Givón. Syntax: An introduction (I) [M].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1984.p126-144.

[15]Kittila,S.Transitivity:Towards a Comprehensive Typology[D].Turku: University of Turku.2002,p26.

[16]Igor de Rachewiltz. Index to the Secret History of the Mongols[M]. Bloomington: Indiana University Publications,1972.

作者简介:赖欣欣(1985.8-),女,蒙古族,内蒙古科左中旗人,蒙古国立大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功能语言学、认知语言学

猜你喜欢

蒙古语
浅谈如何将汉语缩写语句翻译成蒙古语
含有“心”一词蒙古语复合词的语义
土默特地方蒙古语地名再探
提高翻译水平对年轻一代蒙古语广播工作者的重要性
察哈尔右翼后旗蒙古语土语音系探究
浅析蒙古语当中的有关“沙嘎”的谜语
首届蒙古语RAP专场演唱会——“无线内蒙古MONGOL RAP之夜”
论蒙古语内部期刊办刊难题及解决方法
论蒙古语中反映心理逆境倾向的某些字的含义
论蒙古语元音[i]-基于扎赉特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