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营造无定规 社区文化是基石

2016-05-30林霞

社会与公益 2016年12期
关键词:营造社区文化

林霞

身在北京这个社区发展正方兴未艾的国际化大都市,又兼有大学讲师的身份,时常有机会和学术界和实务界的朋友讨论社区营造的方方面面。往往在争论得面红耳赤之时,总会有人说:“要不你到台湾亲眼看看他们的社区,你就会有更深刻的了解!”就这样,对台湾社区营造的好奇之心一早就被燃起。但是各种琐事缠身,一直到2016年11月,经由“‘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首届两岸社区营造交流活动”交流团的机缘,才真正踏上台湾的花莲、竹山、台北……,实地探访之余,得以和社区工作者、社区青年义工、资深社区营造专家等进行面对面的深入交流,受益良多。篇幅所限,仅从社区文化在社区营造中的地位和作用简要做一阐述。

如果被问起,社区营造要营造什么?相信绝大多数人的回答都会是“要营造一个社区”。但是,这个社区是什么样子的?“谁”有资格去定义这片高楼、胡同、平房、农舍……是不是我们想要的“那个”社区?这是一个很难三言两语解释清楚的问题,但是不管如何去解释,对这个问题的回答肯定会涉及社区营造的愿景、目标,更隐含对“我们的”(而不是他们的)社区进行营造的策略选择。不管我们如何定义一个“我们”的社区,“我们”都是共同生活的一群人。在社区中,你和我都是作为这群人中的一份子而存在,而不是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而存在。正是我们这个群体共同的记忆或共同的经历,才建构出我们这个社区和其他社区不一样的文化特质,进而奠定我们这个社区的基石,成为共同的情感纽带,凝聚我们这个社区的人们的心。我认为,社会学家滕尼斯早年敏锐指出“共同体与社会”的区别,正是要强调这个共同生活的群体是构成一个社区的根基。

在台湾考察期间,我们看到了各种类型的社区,也发现了这些社区当年所面临的营造任务各有不同。例如,以牛犁社区为代表的农耕社区、以竹山镇为代表的集镇社区和以鲁凯族社区为代表的部落社区均是在原有赖以生存的产业严重衰落、传统文化日渐式微、青年人口大量外流的社区问题包围下开始的社区营造,主要的营造路径也是基于原有的产业和传统文件的传承,加入适应社会发展趋势的因素,主要依托文创的手法,打造传统文化的新生。在这些社区中,通过这些拥有多年积淀的本社区的共同记忆(即社区文化),群体被重新凝聚起来。然而,以汐止社区为代表的城市社区一开始建设的时候面临的却是另外一些问题:社区居民居住在新建的楼房中,缺乏共同生活经历;居民没有明显的外流但是缺乏交流渠道,彼此难以沟通。汐止社区所采取的营造路径首先是通过购房时的三道承诺奠定社区文化的基本共识,再通过艺术的手段发动居民参与,精心设计打造了每年的社区嘉年华等活动凝聚社区认同感。经过这样的努力,汐止社区成功打造了“艺术化、国际范”的社区文化,成功推进社区营造。

笔者浅见,不同的时间、空间背景下,普通民众对自己所生活的社区会产生不同的期待。考虑到文化多元性的实际情况,事实上以上几种社区的情况不论在东京、台北,还是在广州、上海,都有可能发生。一言以蔽之:社区营造无定规,社区文化是基石。

在未来的社区营造工作中,笔者认为至少有以下两点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一是要认真分析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特别是日渐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少子化、资源分配不均、城镇化等社会现象,把老年人口的文化需求、城市社会交往的特点等考虑进去,提出对应的社区营造执行策略;二是要重视网络时代给社区发展带来的影响,善于总结国际经验,提高对社区中基于网络形成的社群的关注,引导和研究网络社区的文化建设。

猜你喜欢

营造社区文化
诚心为“侨” 营造“家”温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2021年山西将完成营造林26.67万公顷(400万亩)
社区大作战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谁远谁近?
擅长营造美好的音色 Marantz SA-10 S1/PM-10 S1
营造方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