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认知冲突”

2016-05-30李智勇

关键词:认知冲突三维目标

李智勇

摘 要:“认知冲突”是心理学的研究内容,生活中出现的“认知冲突”可以帮助教师改进教学。在此,本文着重“认知冲突”对课堂的结构、三维目标等问题的分析。

关键词:生物课堂教学;认知冲突;课程工具;三维目标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5-039-2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发现有些课堂中意外出现的一些“矛盾”似乎更能够引起学生兴趣,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甚至课后还有学生对此“矛盾”紧追不舍。那么,这些“矛盾”是什么呢?这些“矛盾”就是“认知冲突”。

一、“认知冲突”改变了生物课堂教与学的结构

“认知冲突”是指认知发展过程原有概念(或认知结构)与现实情境不相符时在心理上所产生的矛盾或冲突。也就是当已有的知识与新知识之间存在某些差距,而导致心理的失衡,这就产生了“认知冲突”[1]。

1.“认知冲突”在课堂中的作用

适当的冲突激发了学习兴趣,让学生的学习从被动转向主动。课堂适时引入“认知冲突”,首先改变的是教师备课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改变了生物课堂的结构。

2.“认知冲突”改变课堂结构的实例

《高中生物必修2》中“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始终为一个教学重难点。

我们随机取一个传统教学的引入与冲突教学引入的PPT页面做对比,见图1。

显而易见,“难道我不是亲生的吗?”这句话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的激发状态。

“认知冲突”引入生物课堂,在课堂开局打破常规教学顺序,教师的课堂结构发生变化。两种教学方法的课堂结构对比如表1。

3.“认知冲突”优化了课堂结构

美国教育家杜威主张教学分“情境——问题——假设——解决——验证”几个阶段,这与冲突教学的课堂结构接近。课堂中引入“认知冲突”对课堂结构的转变具有的积极作用,重新整合的知识序、思维序、教学序,为知识的建构提供了丰富的体验。

二、“认知冲突”改变了生物课堂三维目标的重心

常规教学中知识传授多,能力训练以知识为载体,除解题能力外其他能力发展有限,高年级学生价值观的培养主要体现在形式上。“认知冲突”如何转变生物课堂三维目标的重心呢?

1.“认知冲突”的三维层次

“认知冲突”的具体表现形式多样,从课程目标角度分析有知识冲突、能力冲突和价值观冲突。例如,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中,教师提出“水往高处走”这一问题,就是对学生知识层次上的“认知冲突”。

2.“认知冲突”设计的实例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中“细胞的分化”,教学中引入“认知冲突”,我们将两种“认知冲突”的层次做个对比。如表2:

显然,这节课引入的“认知冲突”部分——“克隆人”的社会角色定位,相对于“春兰组培苗价格”,更能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将会较长时间留存在学生的思维深处。有关“克隆”的技术问题和社会讨论,就可能内化为学生认识世界的知识体系中。各门类学科无数个“认知冲突”的涌现,一个人的生命成长过程中所可能遇到的问题,教育便做好了积极的准备。

三、“认知冲突”改变了教师的学习方式

1.促使教师在信息社会的背景下使用信息技术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借助信息化的思维方式,不正是当今社会对现代型教师的迫切要求吗?《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

2.促进教师学习心理学

对于“认知冲突”的解决,皮亚杰认为调节是解决认知冲突的一种有效方法。即个体遇到新的情境条件下,原有认知结构不能适应现实环境要求时,他只能改变已有的认知结构以符合现实环境的要求(如图2)。

教师在课堂引入了“认知冲突”的实例,为了“顺应”或者“同化”,极可能导致“冲突”一环紧扣一环,但千万不要忽略心理学的另一原则——“认知负荷”,既学生的工作记忆只能同时记住2~3个信息组块[2]。所以在“认知冲突”教学中,教师有必要学习心理学。

四、“认知冲突”改变了教师对生物课堂教与学的认识

广告界有一个AIDMA法则(图3),“认知冲突”引发学生兴趣,对应于此原则第二环节。教师授课,何尝不是一种推销艺术?形式确实不是最重要的,教学采用适当的形式,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引入“认知冲突”的教学时机,并无一定模式。适度引入“认知冲突”,说明教师非常明确“教”什么,也知道学生要“学”什么。只有这样,“认知冲突”教学带给老师的是对教与学的思考,是教学认识上的提高。

五、思考

“认知冲突”在生物课堂的实施需要教师进行精心的设计,当教师开始用“认知冲突”解决实际教学问题时,意味着教师即将成为一名“学习型”教师,因为将“认知冲突”较好解决的方法,只能是心理学、教育学等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绝非感觉和经验的积累。

[参考文献]

[1]吴银银,陈志伟.认知冲突理论对生物教学的启示[J].教学与管理,2009(15).

[2]陈巧芬.认知负荷理论及其发展[J].现代教育技术,2007(09).

猜你喜欢

认知冲突三维目标
巧设悬念, 激发兴趣,建构概念
巧用认知冲突 打造有效课堂
设计“陷阱”,引起质疑,构建化学生态课堂
情是语文教学的魂
三维目标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优化策略
巧设认知冲突发展数学思维探究
提升教学智慧 落实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让语言思维向更深处漫溯
促进学生认知结构形成的教学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