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理念在戴河河道综合治理中的运用

2016-05-30陈雅静

科技创新导报 2016年16期
关键词:综合运用生态理念

陈雅静

摘 要:生态工程用于保护和维护生态系统,形成城市与自然、工程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愈来愈受到各级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重视。城市河道在满足河流行洪排涝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对河道人文治理、美化环境、生态功能有了新的要求,水利部对新形势下的河道治理也明确提出在确保防洪安全的前提下,要突出生态治理的理念,尽量保持河流的自然形态,尽可能恢复河道功能,维护河流健康,促进人水和谐。

关键词:戴河治理 生态理念 综合运用

中图分类号:TV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6(a)-0059-02

随着保护生态环境,加快低碳经济建设,以及河道在城镇发展观念、方式和作用上的变化,保持河道生态发展已成为现代城市景观建设的重要方面。

1 戴河河道基本情况

戴河是北戴河区内的主要河流,发源于抚宁县蚂蚁沟村北青河塔寺,全长35 km,流经北戴河区境内13 km。河道流经地区多浅山丘陵,水系分散,短流急;处于暖温半湿润大陆季风带,受海风影响,形成汛期水量大势猛,暴涨暴落,有时还出现严重的伏旱和秋旱;沿河山丘盛产苹果、梨、桃,对该区旅游经济影响深远。20世纪70年代以来,经过对戴河河道进行全面规划和综合治理,为该区的挡潮、防洪、排涝、引水、供水、灌溉等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该区水资源调度和水环境改善奠定了基础。但进入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随着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加快,污水通过种种途径,最终流入了戴河,部分河段污水超过了水体降解、自净的能力,超过了水环境的承载力,河道水体中污染物浓度逐年增长,难以降解物质明显增加,河道水质下降,同时两岸倾倒垃圾严重,绿化景观落后,严重影响了全区旅游环境,成为制约北戴河区经济发展的瓶颈。因此,戴河治理是十分迫切而又必要的。

2 戴河河道生态治理

为改善戴河及周边环境,提高防洪标准,2009年以来启动了戴河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在治理中,依据戴河沿岸工程、河道功能、层次,树立生态理念,进行分类分级治理,逐步推进戴河河道水环境建设。

2.1 河道顺势而弯

天然河道没有一条是笔直的,如果修建一条笔直而且等宽的河道,它势必等速,等速的河道里水生动植物难以生长。而裁弯取直减少了河道长度和河水流动时间,使得水流能量集中,破坏力增加,洪水威胁增大。因此在戴河治理过程中,为避免直线太长,采用蜿蜒、蛇形、折线等方式代替直线,做到能弯则弯,使得河流具有纵向的蜿蜒性,急流与缓流相间,深潭与浅滩交错的新格局,为生物提供了栖息所。同时河流的形态异质性,形成了在流速、流量、水深、水温、水质、水文等方面的多样变化,造就了丰富的生物群落。并且曲线化的河道使河岸线加长,创造出更多的临水空间,丰富了自然景观。

2.2 建设生态河堤

建设生态河堤是河道治理的基点。河堤传统做法是对河床硬化,我国许多河流河岸硬化,而且堤岸非常光滑,这么设计的初衷是使水流能够更快地通过,增加行洪能力。可是传统硬质护岸切断了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联系通道,改变深潭、浅滩交错的形势,急流、缓流相间的格局消失,导致河流生态系统发生不同程度的退化,从而使河流生态资源、自然景观等多方面功能丧失。而生态护岸不是单纯为了改善水质,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恢复河流的生机,创造一个生态环境,让水生动植物有良好的栖息地,同时让生态护岸达到传统护岸的性能,生态护坡使沿岸景观更美。

戴河治理过程中用生态型的铅丝石笼和干砌石护坡形式代替了传统硬质浆砌石的护坡形式。铅丝石笼河堤的坡脚护底具有高孔隙率、多生物生长带、多流速变化带、多鱼类巢穴等特点,为鱼类等水生动物和两栖动物提供了栖息、繁衍和避难的场所。护坡顶部进行了绿化,为陆地上的昆虫、鸟类等提供了觅食、繁衍的好场所。促使生物生存和繁衍,增强水体自净功能,调节水资源平衡。

2.3 建立滞洪区,调节水资源平衡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建筑用地的日益扩张,土地的渗透能力降低,大部分雨水都随着城市排水管网排入河道,然后直排入海,使流域内的水资源更加短缺。

戴河治理过程中,将防洪堤与现状地势紧密结合,把高程满足防洪高度的道路、土丘作为河道的防洪堤,河道两侧的水库、鱼塘、滩地等作为了河道的滞洪区。达到了降低洪水位、减缓洪水的流动、补充地下水的目的,缓解了水资源紧张短缺的矛盾。

2.4 建设景观工程

景观工程以绿化为主,辅助一些游览、亲水功能。根据河道周边用地性质及对主要使用人群的控制和对戴河发展的展望,将戴河入海口到京山铁路段人群集中、具有较明显地带特征的地段建设了2个景观节点,一是205国道上下游左右岸绿化景观工程,采用乔木与灌木相间种植,并配以生态小游园,展现戴河历史和文化;二是281老桥右岸南戴河外国语学院绿化景观工程,乔木与野花组合错落栽植,展现了戴河作为“夏都”的郊野鱼夕之美和校园文化。

3 深化治理成果

戴河治理与保护是一项综合性、连续性、长期性、复杂性的工程,深化戴河生态治理成果,拓宽经济效益,是十二五期间水利发展的主要任务。坚持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生态优先的理念,不断强化治理措施,努力提高城市水系功能,完成“三个工程”,要以“三个结合”为基础,做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来提升北戴河旅游名区品位,保障全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1 增添水上景观工程,要紧密联系生态理念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相结合

北戴河区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要求戴河在满足防洪标准的前提下,综合开发和利用拓展沿河空间,对岸边进行大规模绿化美化,使河与绿地、树木之间形成有机整体。同时继续实施清洁型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建设,通过项目的实施,使得治理区水土流失程度大大减轻,水质更优。

3.2 扩大水面工程,要更紧密地与戴河生态治理成果结合起来

河道治理不仅要以新的环境水利观念与环境治理相协调,还要把持续生态治理放在首要的位置,充分重视治理工程的生态效应、环境影响和景观要求,还要充分发挥水域的综合功能,如梯级蓄水,进行扩容改造,建设生态景观湖,拓宽旅游经济。

3.3 水系连通工程:要更紧密地与戴河水土资源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结合起来

戴河岸线资源丰富,是沿河社会经济发展的宝贵资源,要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在不允许无节制地与水争地的原则指导下进行开发利用。对于岸线,要做到调整和改造已有岸线和水域,提高其使用价值;有计划地开发;还要保护维系生态环境,兼顾控制河势、防洪和保护湿地的要求控制利用,不能盲目围垦,擅自提高防洪标准,在此基础上,由戴河村上游引戴河水自流入新河,促进全区水系平衡。

参考文献

[1] 刘向荣.城市河道综合治理设计新理念[J].中国水利,2010(4):31-33.

[2] 董哲仁.河流健康的内涵[J].中国水利,2005(4):15-18.

[3] 徐志侠.河道与湖泊生态需水理论与实践[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综合运用生态理念
基于生态理念的小城镇规划设计探讨
探究城乡规划中的生态建筑设计
运用有效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数感
弘扬杨惟义生态理念 注重综合立体防害虫
例谈小学英语语篇教学综合运用环节的设计
日语能力测试的变化对日语教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