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出形式主义笼罩开始静悄悄的革命

2016-05-30安丽

新课程·中学 2016年2期
关键词:佐藤形式主义革命

安丽

从我任教以来,新课改一直不绝于耳,给我感触最深的是“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这条路应该怎么走?直到今年,有幸拜读了佐藤学教授的《静悄悄的革命》,才发现日本的教师也正在体验改革过程中的各种混乱状况,边摸索着新的学习方式,与我国的教师一样,都有同样的困惑。

走进佐藤学教授和他的《静悄悄的革命》,或许对我们的困惑会有一些启示。作为东京名牌大学名教授的佐藤学先生,一直在积极地推进这一静悄悄的革命,他每周去各地的学校访问,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养护学校等,看过数不清的教室,在各个教室里观摩,近20年来一直如此,正是与这些学校的校长、教师们一起研讨改革中的问题,使他的研究和实践获得了有力的支撑。这种教室里的“静悄悄的革命”即是通过和事物对话、和他人对话、和自身对话的活动过程,创造一种活动的、合作的、反思的学习。这种学习是创造以相互倾听为基础的教室里的交流。

通过以上的了解,我们不难发现,佐藤学教授的“静悄悄的革命”与我们的新课改思想不谋而合。不管是书中实例还是我对教学的观察,两国的教育都明显地陷入了形式主义的笼罩。

接下来我将结合新课改下课堂形式主义的问题谈谈这“静悄悄的革命”应从哪里入手,希望能和更多的思考教育、研究教育的同仁取得共鸣。

一、活动重表现,轻体验

在新课改的光环照耀下,在日常教学中的各种活动应运而生,各种活泼热闹的场面多了,从表面上看,学生的热情高了,积极性高了,但是从活动背后的本质来看,学生真的在这热闹的背后学到东西了吗?体验到快乐和成功了吗?其实不然,我们都有多年的学习经验,应该明白,比起热闹的活动,静静的思考显得更为可贵。

二、合作重形式,轻实质

教授主张以“被动的能动性——应对”为中心的学习和教学,这就是将教师的主导作用放在了较为突出的位置上。但在现实的课堂上,我们都可以看到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老师一宣布小组讨论,整个教室就沸腾起来。但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这样几种现象:有些学习小组的学生抢着各说各的发现,人人都急于表述自己的思想,结果导致谁也不在傾听;有些学习小组中,发表意见者往往只是一些“优秀”的学生。从上述现象中可知,教师尽管重视并提供了学生合作与交流的机会,但对学生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显然重视不够,指导不够。其实在教室里的交流中,倾听远比发言更加重要。然而,大多数教师却仍然以学生的“发言”为中心来了解他们的想法,并不认真仔细地对待“倾听”。在教室里,只有将倾听的氛围培养起来,课堂的交流才会变得丰富。在组织、引导学生发言之前,营造仔细倾听和欣赏每一个学生的声音的氛围,不应追求“发言热闹的课堂”,而应追求“用心地相互倾听的课堂”。只有这样,才能通过发言让各种思考和情感相互交流,在观点碰撞中构建知识。

三、探索重主体,轻主导

新课改大力倡导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把时间还给学生。但教师在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往往是只要有疑问,无论难易,甚至是一些毫无探究价值的问题都要让学生去探索。在探索过程中,没有具体的要求、提示和指导,探究方式由学生自己挑,喜欢怎样就怎样;探索伙伴可自己选,想与谁探索就与谁探索。在时间的调控上也是随心所欲。一旦发现时间很多,就让学生“充分”探索来拖延时间;一旦发现时间不够,就匆匆走过场,往往是学生还没有进入状态,探索就已终止。这是一种随意的、毫无组织的学习方式,展现的是学生虚假的主体性,没有体现出教师价值引导、智慧启迪、思维点拨的神圣职责。如今很多学生的“主体性”,从一切从属关系或制约中获得了高度自由,完全根据自己内在的思想而行动。这样的主体性不成了我行我素了吗?进一步说,这样的主体性难道不是丧失了其应有的从属关系而成为悬在半空中的“主体”吗?在教材、学生、教师等同时介入的教学过程中,单将其理想化是不行的。学生自立、自律的学习必须在与教师的互动中,在与教材、学生以及学习环境的关系中来加以认识。

四、评价重结果,轻过程

在这个追求分数和成绩的时代,素质教育几乎是一句空话,在评价过程中,教师侧重于评价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与标准答案的一致性,关注学生清楚、明确的表达。但在教学中价值最高的也许恰恰是那些模糊的多义的意见,尊重那些模糊的多义的意见,才能建立起对个性多样的认识,从而在相互的交流中,使每个人的认识达到更加丰富、深刻的程度。教师要尊重学生那些踌躇不定的、没有把握的发言的价值,理解那些孕育着微妙的、不确定的、模糊的思考、矛盾、冲突的复杂情感的价值,让评价有利于所有学生的发展。

课堂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课堂教学应该在新课标的指导下,从学生的需要出发,选择合适的方式方法。只有拒绝课堂上的“形式主义”,才能实现多种教学方式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共同打造和谐的课堂。以上是我结合《静悄悄的革命》对课堂上一些形式主义的看法,不到之处敬请谅解。

编辑 张珍珍

猜你喜欢

佐藤形式主义革命
“表演完美”也是形式主义——为政不能耍把戏
形式主义“闻着臭,吃着香”
“开会”不是形式主义,“会海”才是
挂在“墙上”的形式主义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佐藤海山的诗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中日两国合作学习理论的比较研究——以王坦与佐藤学为例
粉红革命
读《革命年代》遐思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