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生态学视角下中学化学教学效果优化策略研究

2016-05-30王胜平曹勇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19期
关键词:教育生态学中学化学优化

王胜平 曹勇

摘要:运用教育生态学审视当下中学化学课程教育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对教学过程中的人文关怀,学生能动意识,教学内容模式等问题,提出教育生态学的视角下的解决方法,从教师结构,学生学习积极性,师生和谐关系入手,创建立体的生态学教学优化。

关键词:中学化学;教育生态学;优化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9-0281-02

中学化学教学大纲对化学教学的目的做了明确规定:“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和化学基本技能;初步了解它们在实际中的应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教育生态学是研究教育与其周围生态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理的一门新兴学科[1],也是当下教育学研究中的热点。研究教育生态学的意义是把生态意识融入教育的全过程中去。运用生态学的原理解决中学化学课程教学中存在问题的研究相对较少。

一、中学化学教学课程现状

(一)教学过程缺乏人文素养教育

有研究指出,多数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只是将化学中出现的客观概念和知识作为必学的内容,而对化学的科学历史或者发展史则提的少,缺乏通史教育,他们普遍认为化学史教育提高不了学生的考分[2],中学教学中没有设置专题的化学史课程,对化学家的介绍也仅局限于生平的简介,没有系统性、完整性,没有突出其与化学学科的联系以及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的过程。

(二)教学客体思想能动意识淡薄

教学过程中的客体指的是学生,而学生面临高考的压力,且应试心理过重,导致接受知识的主动性不足,存在被动灌输的思想。化学的思想主要是物质的化学组成、结构、反应这三个理论体系组成。例如在介绍氧气能燃烧这一知识点时,学生很容易被铁在燃烧时产生的光和火焰所吸引,但如果没有教师的引导,从分子反应的实质来揭示燃烧现象的原理,学生一般只会注重表象,看热闹,缺乏思考。

(三)教学内容模式设计单一

在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多数沿用的是单纯的照本宣科方式,讲授式教学法,即一人讲,众人听,纯粹的灌输理论,不分轻重缓急,平铺直述的单项传授,且在新课改的环境中,课程教学中内容广泛,课时紧张,学生缺乏时间为思考留有余地。

(四)教学过程中缺乏德育教育

德育决定着人的政治方向,是教育目的的灵魂。中学阶段是青少年从幼稚到成熟急剧变化发展的过渡时期,在此期间他们模仿性强,可塑性最大,有着奋发向上的积极进取精神,容易接受教育影响,此时的德育对他们的一生起着定向和奠基的决定性作用。而当前社会处于一个历史发展新时期,许多新思想、新问题不断出现。一些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取向发生倾斜,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抬头。受教育体制影响,应试教育中重知识教育,轻思想品德教育,造成学生价值观淡薄,忽视了教育中先成人后成才的教育主导思想。

二、教育生态学的含义与课程生态学体系构成

(一)教育生态学

教育生态学是门新兴的交叉研究领域,其研究内容既可以是微观的课堂教学,也可以是教学和文化等宏观的教育生态研究。教育生态学的主要特点是应用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探索教育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3]。

(二)中學化学课程生态学体系构成

《中学化学课程教学要求》中明确指出“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实践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集体的情操;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对促进社会进步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影响,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从教育生态学角度来看,教师、学生构成中学化学生态教学的两大生态主体,而与教学相关的物质环境、精神环境构成两大教学生态环境,与生态主体共同构成的有机统一体。物质环境包括教学设施、教学时间、空间,精神环境包括师生情感、教学制度、教学内容等元素。上述各元素之间存在信息流、物质流、能力流的持续动态交换,进而为课程教学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生态系统。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学环境等因子共同构成微生态系统,各种因子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在平衡-失衡-调整-再平衡的矛盾运动中形成一个有机的生态整体。学生通过教师传授知识获得所需,学校为教师和学生提供环境,即教学环境是由此两部分相互作用而组成。中学化学教学作为这一有机整体的组成部分,通过信息的流动以及能量的传播所形成的网状关系联系起来,发挥其所特有的优势来提高和完善课程教学。以生态学的观点来说,人和环境是统一结合的,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所以,中学化学教学在这一方面是借鉴和应用了生态学的观点。

三、教育生态学视角下提升中学化学课程教学实效性

当前形势下,中学化学教学需要改变固有模式,通过生态学中人本化的教育思想,创建新的教学理念,提升中学化学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一)以生态多样性理论丰富教育主体的资源建设

中学化学课程的教与学是在一个大的生态环境中进行的,其教学团队是作为生态群落出现,首先要提高化学教师人文素养,丰富生态主体的层次和结构,目的可以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学校或者地方教育部门通过举办相应的专题培训班,不断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就业指导课程的培训工作,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参加各类校内外培训、研讨、参观、交流等活动;其次,地方教育局可以聘请社会中化工研究所、优秀化工企业等单位部门的技术专家作为指导教师,定期或者不定期地举办相关技能、知识的讲授和培训,拓展专业教师的视野,丰富教师的知识储备;再次,教师培训机构可以鼓励中学教师申请教育学、心理学相应学历的继续再教育,获得相应的资格证书,做到“一专多能”。

(二)以个体生态学理论指导教育客体的培养

个体生态学是以个体生物为研究对象,研究个体生物与环境之关系,特别是生物体对环境的适应。学生作为中学化学教学环境中的个体而存在,容易受到外界环境中各种影响因子的作用[4]。教育工作者应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性格状况的学生,依据不同个体生态的特点,调节教学环境中的影响因子作用,建立新的教学方式来改善教学效果,使其满足学生的需求。在发展教学理念的同时,教学中把握社会对中学毕业生参加高考要求这一主导因子,建立相应咨询工作室、网站聊天室等,并结合心理健康辅导咨询,利用限制因子定律,耐度定律,调节学生心理、情绪等影响因素,满足学生对精神方面的建设需求,帮助学生改变自己的不足,避免教育过程中出现所谓的花盆效应,帮助学生适应社会需求,提升自我的知识水平和技能,从而能够全面发展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只有紧跟时代的步伐,才会使得学生乐于接受,才会有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三)以族群认同理论协调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之间生态平衡

在生态学中,族群认同则是指族群身份的确立,它表示族群成员对所属族群的认知和信赖。在中学化学指导教学中,通过利用生态学中的族群认同理论,使得中学生对教师有认同感,并通过其在知识上的更新,了解中学生的需求来发展化学教学。受教育者和教育者只有彼此之间建立良好的互相信赖的关系,才能更好地发展中学化学教学。第一,在教育之前,为使学生充分理解,先要做好准备工作,即理解和把握学生的需要,以此研究教育发展方向;第二,紧跟社会发展需求,将一些热点或者学生所关注的社会动态加入到教学内容中,吸引学生眼球,从而使学生主动配合教学,或者通过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第三,增加教师和学生的合作机会,通过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以及合作来完成任务,并从中获得感想或问题,通过学生的反馈,有老师帮助解决,以实现教育目的。

(四)以最适度法则完善化学教学课程生态体系

中学化学课程教学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随着自身发展,教育生态环境的各种生态因子对于教育生态的个体、群体、系统都有自己适应范围的上限和下限,在此范围内,主体和客体都能很好发展,这就是教育、教学中应该遵守的最适度原则[5]。中学生处于青春期,其不同成绩阶段和年龄阶段的学生对于化学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熟悉程度都不一致,教育者應通过分析不同阶段的中学生在化学知识学习方面上的需求,改变教学单一化,机械化的模式,针对各个阶段学生群体的需求特点来精选教学的内容,以此实现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吴鼎福,诸文蔚.教育生态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

[2]邱秀华.教育生态学视角下医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现状及对策[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08).

[3]王凤产.试探教育生态规律[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4):14-16.

[4]钟启泉,高文,赵中建.多维视角下的教育理论与思潮[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5]谢方圆,孙承毅.教育生态学视野下学校文化建设探究[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1).

猜你喜欢

教育生态学中学化学优化
超限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与优化思考
一道优化题的几何解法
基于微课的中学化学教学探讨
教育生态学视阈下创业教育育人功能与孵化园建设的互动研究
教育生态学视阈下的《基础日语》课堂教学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素质教育推进中中学化学教学探讨
在新闻中学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