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宜兴市耕地资源时空变化分析

2016-05-30康甜甜刘友兆

经济研究导刊 2016年18期
关键词:宜兴市

康甜甜 刘友兆

摘 要:以宜兴市2006年、2009年和2012年三期数据为基础,运用耕地变化动态度等指标揭示耕地数量的动态变化、耕地转换特征。分析发现,宜兴全市耕地面积呈现出先增后减的趋势,耕地与建设用地和水域等用地的转换剧烈;耕地数量下降、耕地转非农用地等问题突显,耕地保护形势严峻。

关键词:耕地时空变化;耕地数量;宜兴市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18-0105-02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耕地数量减少的趋势短期内难以遏制。研究耕地的时空变化趋势,促使耕地利用方式由粗放低效转变为集约经营,是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缓解人地关系矛盾的必然选择。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分析了2006—2012年间宜兴市耕地总量、地类转化的时空变化情况,可更好地实现耕地资源的集约利用。

一、研究区概况及数据来源

研究区宜兴市西南部属低山丘陵区,东部为太湖渎区,西部和北部分别是低洼圩区和平原区,得天独厚的地形地貌及环境条件使宜兴市的土地类型形成了多样化的格局。

研究期选择在2006—2012年城镇化进程加速的六年间,这一时期宜兴市耕地变化显著。主要的数据有:(1)社会经济背景数据:包括研究区行政区划、统计年鉴数据;(2)土地利用数据:包括宜兴市土地利用类型图、宜兴市土壤普查相关图件等。

二、耕地资源时空变化分析

(一)耕地总量变化特征分析

本文采用耕地变化动态度揭示宜兴市耕地总量的变化规律,其计算方法如下:

公式中,K表示研究期内的耕地变化动态度;Ua、Ub代表研究期初始年、末年的耕地总量,单位hm2;T为时段步长。

对不同时期耕地总量面积进行汇总计算(如表1所示)。2006—2012年间,宜兴全市耕地面积总体趋势呈现增加的特点,面积增加4 398.68hm2,变化动态度为2.98%。耕地面积呈现出先增后减的趋势。这反映出宜兴市耕地变化受城镇化进程与耕地保护措施的综合影响,致使耕地面积总量呈现出曲折变化的特点。

(二)耕地转变特征分析

利用ArcGIS软件分析得到耕地与其他地类的相互转变面积(如表2和本文表3所示)。

2006—2009年间,建设用地是耕地面积增加的最主要来源,其次为水域和其他农用地。耕地转变为水域的面积最大,为6 014.64hm2,其次是建设用地。耕地总面积净增加4 898.56hm2,其他农用地的贡献最大,其次是未利用地。

2009—2012年间,水域是耕地资源总面积增加的最主要来源,其次为未利用地和建设用地。耕地转变为建设用地的面积最大,为1 386.92hm2,其次是水域,转入面积为156.85hm2。耕地面积净减少499.88hm2,其中,建设用地面积占比最大,其次是其他农用地和园地。

2009—2012年间,耕地处于双向转化期,耕地的转入与转出过程都较为剧烈,人类生产活动对耕地、水域、建设用地的利用方式干扰最为频繁。

结论

本文分析可知,宜兴市耕地数量呈现减少的趋势,优质耕地越来越多地被非农用地占用,耕地非农化形势逐渐凸显,人为因素对耕地的时空特征影响加剧。本研究为耕地保护及可持续利用提供理论及实践参考,但在研究时长方面有待未来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孙祥龙.安徽省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及时空格局演变研究[D].成都: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2] 刘彦随,李裕瑞.中国县域耕地与农业劳动力变化的时空耦合关系[J].地理学报,2010,(12):160-161.

[3] 李建春.银川市耕地变化与基本农田空间布局优化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4] 赵晓丽,张增祥,汪潇,左丽君,刘斌,易玲,徐进勇,温庆可.中国近三十年耕地变化时空特征及其主要原因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14,(3):1-11.

[责任编辑 刘兆峰]

猜你喜欢

宜兴市
宜兴市安全培训中心 党建引领 安全护航 提质培优
宜兴市社会应急救援力量跑出抗疫“加速度”
“执法+审计+专家”宜兴市探索审计式安全检查新模式
江苏省宜兴市陶城实验小学刘佳
宜兴市探索“双盲”应急演练提升实战效能
点赞宜兴市森林消防大队
宜兴市夯实多元举措 淬炼韧性城市
逆行而上 护林为民——宜兴市森林消防大队护航平安二三事
宜兴市新编危化品应急处置“宝典”
宜兴市中正化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