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守住信念才有成

2016-05-30王慧敏

作文周刊·七年级版 2016年17期
关键词:顺境水壶助教

王慧敏

有关理想信念教育,从小到大经历过不少。然而,前不久的井冈山学习,对我心灵造成的冲击尤其强烈!

1927年,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攻打长沙失败后,在转移井冈山途中,恶仗一场接着一场,于是,不少人开了小差,甚至连师长也不辞而别,近6000人的队伍也只剩下700多人。前面重兵围堵,后面追兵迫近。情势之严峻可想而知!在此紧要关头,毛泽东在三湾那棵大樟树下豪迈宣言:“愿走的,绝不强留;不愿走的,你们会看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用二三十年时间,革命终将取得胜利!”

这是何等坚定的革命信念!从1927年秋收起义上井冈山,到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共用时22年。

无论是谁,没有信念想成就一番事业,恐怕很难。大到革命理想——走什么路、举什么旗,小到一项具体工作,莫不如此!

因为有了信念,活着才有奔头,脚下才有力量。可以说:信念是指路的灯,是校正航线的舵,也是砥砺前行的鞭。相反,如果失去了信念,就会患得患失,稍有挫折便一蹶不振,以致外界稍有诱惑,就会偏离人生航迹。这些年曝光的干部腐败、演员吸毒、“富二代”飙车等等,恐怕都是这个问题的反映。

人生有顺境也有逆境。顺境时,守住信念,会走得端直;逆境时,守住信念,能迈过沟坎。越是在困难的时候,越不放弃,咬住了,就是胜利!如下文“走出沙漠”的故事就把这个道理诠释得淋漓尽致。

一群学者随一位老教授沿丝绸之路进行民俗考察。可是不久后便迷了路,走进了一片杳无人烟的沙漠,干燥和炎热消耗了每个人的体力,食物已经没有了。最可怕的是干渴——在沙漠里没有水,就等于死亡。为了节省水,老教授把大家的水壶集中起来,统一分配。几天后,老教授死了。临死前,他把最后一个水壶给了一位信任的助教,并叮嘱他:“不到万不得已,千万别动它。”3天过去了,人已渴到生理极限,大家都死死地盯着那壶水。可助教呢,死活不肯让大家喝,说还没到最后关头。在大家就要绝望的时候,沙丘后面终于传来了流水声。这时,助教才把真相告诉大家:“挂在胸前的水壶里灌满了沙子,几天前就没水了。教授一直瞒着大家,是怕大家绝望……”

确实,无论什么时候,守住信念才有成。有的时候,开头时,不少人会信心满满,可在跋涉过程中,或贪恋周圍的“景色”,或经受不住各种诱惑,脚步会慢慢停滞下来。这时,千万别忘了告诫自己:是不是守住了信念?

记得有这么一句话:不要因为走得太久了,而忘记当初我们为什么出发!

(选自《人民日报》2015年5月26日,有删改)

阅读思考

1.选文的观点是什么?

2.文章开头引用毛泽东秋收起义后坚信革命必胜的事例有何作用?

3.文章末段有何用意?

【辛薇/供稿】

猜你喜欢

顺境水壶助教
课桌水壶架
顺与逆
顺与逆
借水壶
做好一个人
A study on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vocational English teaching connected with the working processes
藏在水壶里的爱
带水壶的拉氏瓜子金
人生三境遇断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