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于细微处见精神

2016-05-30

作文周刊·七年级版 2016年17期
关键词:麦客斯科特死神

【技法导入】

《伟大的悲剧》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为以斯科特为首的英国南极探险队所写的一篇传记。这篇传记是作者根据斯科特遗留下来的一些底片、电影胶卷、书信和遗书等,并发挥他天才的文学想象著成的。

文章再现了发生在茫茫南极冰原上的一幕幕感人至深的故事。一个被历史尘封的事件,在作者的笔下却产生了撼人心魄的巨大力量。他的文字之所以会有如此大的魅力,正是因为他在平时的写作中就非常善于刻画人物细节。

具体表现如下:

一、描摹个性的语言

文章个性化的语言描写,令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让读者有“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之感。如文中人物奥茨的结局就让我们深深为之震撼。不幸的奥茨先是要求同伴给他十片吗啡,以求尽快结束自己的生命,其他队员却坚决拒绝了他的要求;第二天早晨,奥茨突然站起身来,对朋友们说:“我要到外边去走走,可能要多呆一些时候。”“劳伦斯·奥茨这个英国皇家禁卫军的骑兵上尉正像一个英雄似的向死神走去。”读到这里,我们不得不为奥茨笑对死神的勇气而惊叹。

二、勾勒细小的景物

众所周知,环境描写是为了烘托人物形象,而典型环境常常于细小的景物中被勾勒出来。文章就运用了大量的笔墨描绘了南极气候的恶劣,如“刺骨的寒冷吞噬着他们已经疲惫不堪的躯体”“暴风雪刮得异常凶猛,好像要人的性命似的”等等,再现了人类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和无力,以及勇敢的探险者所处的艰难的环境,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

三、抓住细微的痕迹

事物总是在细微的痕迹中显现出不同来。历尽艰险到达终点,等待斯科特他们的却是占领者阿蒙森留下的国旗和信件,并要斯科特这个失败者为他完成的业绩作证,而“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读到关于国旗和信件的细节描写,我们不得不为斯科特对祖国、对民族、对事业的拳拳深情而感动。

四、摄取细小的动作

现实生活中,一个人总会不自觉地表现出某些细小的动作,而这些细小的动作是最能反映出一个人的个性、习惯和修养。如文中负责科学研究的威尔逊博士,在离死神只有寸步之遥的时候,仍“拖着16公斤的珍贵岩石样品”。在他眼中,岩石样品比生命更加珍贵。这体现出了他对待科学研究事业的执着和坚毅。再如斯科特用已经冻伤的手指哆哆嗦嗦地写下“请把这本日记送到我的妻子手中”,随后又悲伤地、坚决地划去了“我的妻子”这几個字,在它们上面补写了可怕的“我的遗孀”的举动,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出斯科特在临死前的痛苦的心情。

【即学即练】

1.请找出下列语段中的细节描写,并作简单的赏析。

(1)收麦子的日子逐渐远去,我很想念那些麦客。那些麦客是区别于传统意义的现代麦客。他们不是历史上凭着镰刀收割麦子的麦客,而是开着大型收割机,呼呼啦啦地疾风一般来来去去的人……

一个烈日的中午,在一片树荫下,我见到了两个麦客在田头吃饭的样子:地上放着一盆猪肉炖豆角,一包水煮花生米,一人站着,一人坐在地上,他们一手握着啤酒瓶,一手抓着鸡爪,一边大嚼着,一边兴高采烈地谈论着什么。那饭菜也不算上乘,吃相也实在不雅,但他们吃得满口生津,有滋有味,满面春风的样子胜过享受任何一顿美味佳肴。也有的麦客因为劳累过度,加上太阳暴晒,什么都不想吃,就买些八宝粥放到收割机上,饿了就喝一罐,渴了也喝一罐,稍歇片刻就继续干活。(周建《想念麦客》)

(2)就在那个瞬间,我注意到做父亲的手轻轻抖了一下,他小心翼翼地摁住棉签,眼光忽然变得有点羞涩。年轻人似乎也不习惯父亲的手在自己胳膊上按摩,他局促地扭一扭身子,转眼看着睡梦中妻子的脸。往日里,都是爱人帮他按摩的,他咕哝着要父亲停下来,可是老人并不答话,而是继续轻轻按摩着他的手臂。

病房里长时间地沉默着,老人放在儿子胳膊上的手渐渐不颤抖了,他熟稔地从上到下运动着,眼神里竟然有欢欣的火花蹦出来。而那个年轻人,也不再看妻子,他微微闭上眼睛,短短的睫毛颤巍巍地在灯光下抖动着。那一刻,我忽然被这个场景深深感动了,泪水流了下来。(琴台《父亲那只柔软的手》)

2.结合下面的语境,完成下面的小作文。(不少于300字)

(1)“老师抱着一摞刚批完的试卷走进教室,喧闹的教室里立刻安静下来……”

请发挥合理的想象,抓住同学们具体的动作进行细致描绘,写一段文字。

(2)今天早上,你发现自己快迟到了,于是便从家里慌忙地奔了出来。当看到街上拥挤的交通时,你变得不知所措。

请试写一段文字来表明你此时的心理活动。

猜你喜欢

麦客斯科特死神
呆伯特
麦客
『90后』麦客:持北斗导航麦田『淘金』
最后的麦客
湖人主帅斯科特下课
死神来了地球版
渐行渐远的麦客
THREE BODY THE THIRD
THREE BODY THE THIRD
死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