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中的自主探索学习

2016-05-30宋兴忠

新课程·中学 2016年2期
关键词:课本上所学例题

宋兴忠

每次考完试,有很多的学生说:“老师上课讲的内容我都会了,为什么每次都考不好呢?”我认为,这实际上就是学生对所学内容缺乏深度理解,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那怎么样解决这个问题呢?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实施自主探索学习,能对这部分学生有所帮助。

所谓自主探索学习,就是以学生的自主探索为主的学习。具体说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通过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对所学内容进行自主学习。

自主探索式学习对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开发学生智力等方面都有很好的作用。那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自主探索学习呢?我有以下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提前预习,找出问题

每天都要求学生拿出10分钟左右的时间对下一节课要讲的内容进行预习。预习的内容是那些课本上的概念、定理、例题等;预习的重点是定理的推理过程、例题的解答过程。在预习中,要求学生对看不懂的内容进行重点圈画,对课本中能看懂的解答提出自己的见解;如果有更好的思路或解答方式可以在课本上进行旁注。这样通过预习,可以让学明白自己在什么地方不会,在下一节课的学习中能够更好地有的放矢,也能让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锻炼。

二、小组合作,再次自学

上课前,教师先出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再让学生在小组内对自己在预习中遇到的情况进行汇总,然后小组成员对这些疑问进行讨论研究,让小组每位成员对小组内所提出的疑问进行解答。这样就会大浪淘沙,把一些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除掉,剩下的就是一些比较难掌握的知识和一些新奇的解法,最后对这些知识进行有针对性地讲解。

三、师生配合,探索新知

等小組讨论完后,由学生提出本小组无法解决的问题。当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不要急于给出答案,而是要求其他小组的学生帮助其解决疑问。如果其他学生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那教师就不必进行讲解。当然,在学生讲解的过程中,他们的语言可能不够精练,不够准确,这个时候我们教师不能急于对学生的讲解进行否定,而是应该引导他们如何用更加精炼、准确的语言来描述和解答这个问题。如果没有学生能解决的问题,那就是本节课的重点问题了,教师就要进行点拨指导。对于学生对课本中定理、例题的推理和解答提出的不同解法,教师应该以鼓励为主,哪怕不是很准确,也是这个学生对此进行了深刻思考后得出的结论。如果一棒子打死,会挫伤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而对于回答巧妙的要重点表扬,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最佳时机。

四、变练演编,深化提高

通过小组交流讨论,教师点拨后,安排一组适应性训练题目让学生练习,初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在选择题目时,要注意选择一些有代表意义的,学生容易理解错误的,与本节课联系密切的题目,难度要适中。这些题目只是我们事先预设的认为学生会出错的那些问题,有时一些问题会出乎我们的预料。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本节课所学习的内容,我们就要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变、练、演、编”。

“变”就是变式练习。教师对课本上的内容进行适当变式,变式训练不仅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内容,更会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练”就是适量的练习。对于数学来讲,没有一定的练习量就没有成功的保证。

“演”就是板演。通过板演,可以让学生的错误充分暴露,更有利于教师有针对性地讲解点拨,也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进一步掌握。板演时,应注意用中下游学生,这样更有代表性。

“编”就是编题。学习完课本内容后,让学生以所学内容为基础自己编织一道题目并解答。如果学生能够很容易编制一道符合要求的题目,那就说明他已经真正弄懂了本节课所学内容。

五、合作互助,共同进步

初中数学内容相比较小学来讲,内容多,难度大。特别是一些章节,如“全等三角形”“圆”“二次函数”等,对学生来讲难度很大。这样更体现出小组合作的优越性。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让学生及时交流,消除疑难,共同进步。为了更好地提高小组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以通过检查评比的形式推动小组学习的积极性。

自主探索学习能否取得实质性的实效,归根到底是以学生是否参与、怎样参与、参与多少来决定的。同时,只要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就能改变学生觉得听会了,但是考试得不到分的情况。为了让学生能够真正地掌握课本所学内容,我们应该大力提倡在数学课堂中开展自主探索学习。

编辑 韩 晓

猜你喜欢

课本上所学例题
所学专业在工作岗位用不上咋办?
由一道简单例题所引发的思考
由一道简单例题所引发的思考
非所学
借课本
向量中一道例题的推广及应用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算盘是个“小气鬼”
提高复习教学的实效性
一道课本题 几点新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