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古典诗词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016-05-30廖升财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自主学习初中语文

廖升财

摘 要:文言文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文言文教学是素质教育比较薄弱的环节,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课堂上,文言文教学仍存在过于强调翻译的环节,课堂气氛比较压抑,学生被动地接受,主动性不强。有效激发学生情趣并培养文言文的自主学习能力,定能让文言文“鲜活”起来。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自主学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18-022-01

0

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活动中的有机组成和重要内容。“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这是《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生阅读文言文能力提出的明确要求。然而,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常常会因教学方式的单一,而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打折扣。在教学时创新教法,倡导“自读、质疑、讨论”,强调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中心,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课文,发现问题,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传授学习要领,夯实学习基础

七年级到九年级的文言文篇目虽然不多,但几乎都是经典,自然经典篇目就得花时间诵读。新课标明确强调“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流利的诵读首先是读准字音。如《出师表》的教学时,作为教师先背诵课文,之后借助多媒体朗读带,进一步引导学生认真听读,注意字的读音。读准字音,尽量读好句中的停顿,教师随时纠正学生的读音错误。借助多媒体课件显示正音:疲弊(bì)、恢弘(hóng)、驽钝(núdùn)、裨补阙(bìquē)、行阵和睦(háng)、夙夜忧叹(sù)、崩殂(cú)、妄自菲薄(fěi)、陟罚臧否(zhìpǐ)、以彰其咎(jiù)等。读就要读准字音和句中停顿,尽量读得流利。想控制好节奏,就要了解写作背景、了解作者,准确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情感,作品表现的神韵。记得在《观沧海》教学反思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主要表现出来的问题是:学生们对古诗歌的认识还很粗浅,甚至是基本的律诗、绝句的格式都不知晓,致使不能很好的去理解诗歌的内容。这一点也和学生们刚刚接触到诗歌有很大的关系。反思整个教学实践活动,还表现出学生们对诗歌的朗读不够深入。学生们的个性化朗读与朗读体验表现得不好,没有良好的语感、节奏、韵律对于理解诗句和对联都要有很大的影响。

二、创设良好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活动的潜在动力。”创设合理的情境,对于学好文言文及古诗词是十分重要的。如在教学《水调歌头》时,我创设音乐情境的方式,引用一首由王菲演唱的《但愿人长久》,利用音乐使学生进入诗词的情境,体会诗词的意境清远。在《愚公移山》中,也是从欣赏同名歌曲《愚公移山》开始的,然后提出“愚公是谁?为什么要移山?结果如何?后来人为什么要赞叹?”等系列性问题导入课堂教学的。

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可结合时代背景、历史故事、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等,创设寓教于乐的良好教学情境,有效激发课堂的学习情趣,从中赢得相得益彰的效果。

三、加强诵读感悟,提升审美能力

凡是入选教材中的文言文中不乏是流传千古的名篇美文,对于名家名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多读感悟,在帮助学生读诵感悟中不断地增进理解,从中获得丰富多元的美的享受。如:如《天净沙·秋思》典型地体现意境美这一特色。在教学时我引导学生首先找出全诗的意象。因为全诗总共五句二十八字,一共描写了九个事物,也就是说有九个意象。在学生朗读后,引导学生:这九个意象不是用关联词承接起來的,那是用什么把它们串联起来的?学生通过思考得出:是用一种情即游子的羁旅愁情作为线索把它们串起来的。

“三顾茅庐”、“火烧赤璧”“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诸葛亮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的第一流杰作,文章质朴诚挚,为后人所钦仰。陆游说“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在教学这篇杰作时,也就是强调诵读在先,在感悟中获得新知,并获得审美愉悦,自主学习和探究的问题有:(1)文章开句就提到“先帝”刘备,在文中起什么作用?(2)诸葛亮提出的三条建议中,最关键的是那一条?这些建议表现了他怎样的政治愿望?(3)第六段作者自述身世的目的何在?(4)七段追忆“白帝城托孤”在文中起什么作用?(5)举例说明诸葛亮提出的三条建议的现实意义。(6)作者如何表达了出师的决心?(7)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诸葛亮的一片忠心?你如何看待诸葛亮的忠心?(8)结合课文内容评价一下刘备和诸葛亮的人物形象。

四、通过比较阅读,注重知识迁移

比较阅读法也是文言文学习中的常用之法,也是极其有效的学习方法。在比较中感悟,既可以促进知识的迁移和运用。如教学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时,就借助阅读杜甫的诗《登岳阳楼》,比较这首诗与《岳阳楼记》在写景和抒情上的异同。

古诗词欣赏中十分重要的一点是指导学生整体把握诗词的主旨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品读《记承天寺夜游》一文,探究文人心境。古往今来,有这种豁达乐观心态的文人很多。(出示幻灯片):柳宗元被贬到柳州,仍然在乎山水,题词写诗,最终被后人称赞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被贬到滁州,但仍与百姓同乐,写下“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名句;范仲淹,驰骋沙场的时候就很乐观,在变法中被贬后,居于偏僻之地,但仍然保持着他积极的人生态度,挥笔写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句子。明月不老,经典永远不朽,明月不老,精神永远年轻,面对生活的风雨坎坷,经常读一读苏轼的经典之作,愿我们的心灵永远澄澈明净,愿我们的人生更加豁达从容。

猜你喜欢

文言文教学自主学习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新课改下初中文言文教学探析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文言文教学之流弊及矫治
让文言文教学迸发思维的火花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