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生特性区分的因材施教策略

2016-05-30储速梅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19期
关键词:个性化发展继续教育因材施教

储速梅

摘要:伴随着终身教育概念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参加成人高考或自学考试接受继续教育,这就导致高校继续教育学院入学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传统的教育方式已不能适应成人高等教育人性化的要求。通过聚类分析对继续教育学生进行基于特性的划分,实行基于学生特性区分的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是成人继续教育改革的必然方向。

关键词:继续教育;因材施教;特性划分;个性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9-0168-03

终身教育概念成为成人继续教育的强大推动力,这是教育事业发展的积极表现,但是学生来源的多样化使得教师在教学和管理的过程中往往无法兼顾全局,对于成人继续教育学生的教育日渐趋向普教化,失去继续教育的特点。传统的学生管理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终身教育的大背景,要想使我国成人教育继续保持活力,必须加强学生管理工作的改革。众多学者也论证了因材施教的重要性。李志强提出,在高等教育中实施因材施教是大众化高等教育背景下的需要,也是社会的需要和学生的需要[1]。黄友安提出,在我国,成人教育具有办学主体多样性、学习目的多维性、学习主体差异性、教学效果直接性、学习容易受多种因素干扰等特点,成人教育中的学员,每个人的生理素质、成长环境和受教育的程度等具有差异性,主观努力和学习风格不同,为了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需要在成人教育中认真落实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2]。王本洋与罗富和提出,因材施教可以促进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而进行因材施教的前提是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研究以人为本和因材施教教育思想及其与个体差异之间的关系[3]。针对我国成人继续教育的特点,必须在教育目标上承认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尊重和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本文通过对成人继续教育学生的特点进行科学分析,运用聚类分析的量化划分方法,将学生依照其特点进行科学的分类,分析学生的个体差异,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对具有不同特质的学生应该采用何种教育方法。

一、构建学生特质评价体系

构建能够反映成人继续教育学生个体特质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对继续教育学生进行基于特质区分的首要环节。众多专家和学者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领域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4-6],指出在进行学生素质评价时,要综合考虑目标导向性、科学性、全面性、主客观一致性、接受性以及可操作性等多种评价原则。

成人继续教育的对象范围较广,学生的来源多样,接受继续教育的学生不仅仅是过去意义上的走上社会的成人学生,更涌现出大量高考落榜的学生和希望获得更高学历的大专生。目前参加继续教育的学生主要有高中起点攻读本科的、专科转本科和攻读第二学历的,因此学生的个体差异相对于普通教育的学生更大,一方面继续教育个体年龄的差异大,各方面条件不平衡;另一方面是学生的学习动机相差较大,不同的学习动机会使得他们在平时的学习表现中存在较大差异。针对成人继续教育学生的差异特点,我们根据成人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最终目标,对继续教育的“学生特质评价体系”进行了分析,在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归纳提炼,本文对于普通高校成教学生学业质量评价体系的建构主要从道德修养、专业素质和实践创新素质三个维度来进行。

道德修养指标主要体现学生的道德品质素质,对于该指标的数据采集主要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来实现。成人继续教育学生的显著特点就是学生在学习上具有较强的自我导向、自我意识。到底在学习过程中付出多少,态度怎样学生自己最清楚。学生的自我评价是必不可少的方面[7]。学生对道德修养的自我评价主要包括思想道德品质、政治态度和学习态度三个方面,学生要对这三方面的内容实事求是的进行自我评估;专业素养指标主要体现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考查学生在校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这一指标也可称作学校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任课老师最清楚,而学习结果可以通过学生的学习成绩来体现。专业素养指标主要包括学习成绩、专业技能、学术水平和技术水平;创新实践素质指标主要考查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这一指标的主要包括创新能力、社会实践、承担社会责任情况、参与校园科技文化艺术活动、参与科学研究情况、业余参与兴趣小组活动情况。其中社会实践、承担社会责任情况主要通过社会评价实现。这样的评价方式也是由成人教育学生较强的社会性决定的。成人继续教育学生参加课外实践的机会较多,通过对他们的社会实践情况进行考察也能了解学生的实践能力,社会评价也是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另外创新能力主要通过教师的评价来考察。

三、针对学生特性制定个性化教育策略

成人继续教育不应该仅仅局限于专业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针对学生的特点,充分发掘学生的潜力,把学生培养成学有专长、素质全面的适应社会的高层次人才。在基于学生特质的聚类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学生所适合的发展方向。根据现代心理学对个体差异的研究,与学习有关的个体差异可分为可变差异和不可变差异,可变差异就是指学生在知识储备、学习策略、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差异,这种差异是习得的,是可以改变的,它的具体内容是教学必须完成的任务。不变差异指的是相对于可变差异而言的较为稳定的、表现为个性特征方面的差异,它难以在短时间内加以改变。可变差异又称之為“学习结果”的差异,不变差异是表现为个性特征方面的差异。这些差异是教学和评价中不可回避的现实。只有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善待差异,才能利用差异、改变差异、发展差异[8]。

通过设置的学生特质评价体系对成人继续教育学生进行划分,其根本目的在于承认学生之间的不变差异。例如,部分学生学习用功,但不具备独立创新精神和意识,引导他们进行针对实际应用的理论学习会比引导他们进行面向创新研究的学习取得更大的成果;反之,部分学生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如果一味要求他们按部就班地学习基础知识,可能会束缚他们的创新思想;另外,还有一部分同学在社会实践上表现突出,则应该在保证他们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尽量为他们创造条件,保证他们的人性得以发挥。

因此,在进行了基于学生特质的聚类分析的基础上,大体上对学生各自具有什么样的特点有了了解,从而针对各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制定出科学合理的针对学生特性的个性化教育策略。教学过程要遵循“学生主体,教师主导,能力导向,突出个性”的教学宗旨,让所有学生都能学习、都会学习,保证继续教育目标的落实。

在实际操作中,首先要明确高校继续教育的总体培养目标,制定出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内容,无论学生具有怎样的特性,都必须掌握这一培养目标的要求,保证培养出的学生具有较扎实的专业技能、并能涉及较宽泛的知识背景。其次,针对具有不同特质的学生群体制定其个性化的培养策略。通过将学生的特质与学校采取的培养手段相结合,引起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保证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多方面地提高自身素质,让学生逐渐掌握自我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的自我学习和继续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此外,必须及时地对教学成果进行评价,及时掌握在此教学方案下学生的学习效果,对出现的偏差进行纠正和调整,保证对学生的培养能够朝预定的方向顺利进行。

四、结论

成人继续教育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并且日趋社会化、大众化,这导致继续教育学生水平参差不齐,采用高效的方法管理成人继续教育学生,提高教学和管理的质量至关重要。本文主要着眼于继续教育学生的差异,通过聚类分析对学生进行基于特性的划分,实行基于学生特性区分的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在实施全面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基础上,突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探索一种适合成教学生的教学新模式,这是终身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当然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还会遇到各种困难,只要我们勇于探索,与时俱进,因材施教,建立适合成教学生的创新教学模式是能够实现的。

参考文献:

[1]李志强.高等教育大众化视阈下的因材施教探析[J].高等教育研究,2013,30(4):65-67.

[2]黄友安.成人教育中因材施教的探讨[J].成人教育,2014,(4):35-38.

[3]王本洋,罗富和.以人为本与因材施教的探讨[J].中国林业教育,2010,28(1):1-4.

[4]张杰,李晗.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J].教育与职业,2014,(3):174-175.

[5]姚宏,叶宁.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1,27(12):17-25.

[6]賈金玲.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0.

[7]杜威.普通高校成教学生学业质量评价体系研究[D].西南大学,2010.

[8]张珍明.因材施教的新思路[J].教书育人,2004,(2):12-14.

猜你喜欢

个性化发展继续教育因材施教
小学作文如何实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改善学校教育,促进青少年个性化发展
民办高校大学生个性化发展培养模式探索
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问题的研究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对初中英语教师继续教育模式的思考
鼓励学生个性张扬,培养创新素质
中高职衔接的关键在于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