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电子技术专业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模式的研究和探索

2016-05-30居水荣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19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

摘要:本文针对微电子技术专业的高职与本科分段人才培养模式,以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和南通大学正在试点的项目为例,介绍分段培养的意义,并提出这种模式研究的具体内容、研究方法和预期研究成果。

关键词: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微电子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9-0116-03

一、引言

国外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启示我们,作为高等教育类型之一的职业教育,高职教育应该具备完整的结构层次体系,这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必然要求。因此,适度发展高职与本科的分阶段培养能够改变高职教育社会地位不高的现状,也能进一步提高高职学生的人才培养质量。对于微电子专业来说,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更是微电子技术人才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和集成电路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本文将从研究内容、方法和预期成效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二、研究内容

1.培养目标和岗位定位。集成电路产业包含了设备制造、芯片设计、圆片加工、芯片封装和测试、芯片应用等完整的产业链;产业链上所需要的人才各不相同,包括人才的层次、技能要求、技术要求等。在充分进行企业调研后,结合学生个体的诉求,按照人才总体“技能强、技术够用、基础扎实”的能力要求以及“创新意识”、“发展潜力”、“职业素质/责任心”等三方面的素质要求,本研究项目制定“3+2”分段培养的目标和岗位。具体包括:在三年高职阶段,主要培养学生成为面向微电子产业,具有一定的微电子专业知识,系统掌握微电子制造工艺技术,具备从事芯片生产过程的工艺加工和器件测试能力、集成电路版图设计能力、一定的生产管理能力和较强的岗位适应能力,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和创新精神的高技能人才。在两年本科阶段,主要培养微电子学、信息技术领域内具备宽厚理论基础、实验能力和专业知识,了解微电子材料及其工艺技术、具有电路与系统、电磁兼容技术,以及集成电路芯片设计、系统封装设计、多芯片組件设计等多方面知识,能在该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程设计和新产品、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部分岗位名称和描述如表1所示。

2.技能和转段要求。国外高职教育之所以有巨大的市场和良好的办学效益,职业资格证制度是直接原因之一。“3+2”分段培养模式与常规应用型本科对学生的技能要求有所不同,必须突出在高职阶段所强调的技能,因此在培养过程中对技能证书必须提出明确的目标。主要包括:半导体芯片制造工(高级)、集成电路版图设计师、电子工程师等资格证书。

为顺利从高职向本科转段,首先要达到高职的毕业要求,包括主修课程和选修课学分要求、英语和计算机能力达到相应要求。学生完成高职阶段培养方案规定的所有课程并达到合格标准,获得大专学历,准予毕业。在此基础上,经考核合格可进入南通大学进行本科阶段的学习。转段考核由南通大学和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共同组织,由南通大学负责录取。在进入南通大学学习后,要顺利毕业和拿到学位证书,需要遵照《南通大学全日制本科学生学士学位授予办法》,满足修业年限、学分、英语和计算机能力以及学位课程的平均学分绩点等要求,可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3.课程体系。制定专本衔接、实践导向的专业课程体系是本研究的重点,也是难点。先要考虑所培养学生将来从事的岗位能力要求,要充分认识进入“3+2”分段培养体系中学生的学习习惯、能力和发展潜力等,还需要满足高职和本科两个阶段需要达到的要求等因素。在课程体系构建中,根据“3+2”分段培养模式所面向的职业岗位群,先分析其典型工作任务(包括工作内容、工作对象、工作手段、工作组织、工作产品等),得出完成典型工作任务对应的职业能力,结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要求,按照职业成长规律和学习规律将职业能力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进行整合,构建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将课程分为公共素质模块、职业基础模块、核心技能模块、专业综合与拓展模块等四大模块。具体参见图1所示的高职与本科衔接的课程体系。

高职教育的起点和归属是应用,而本项目中与高职对接的也是地方应用型本科学校,因此实践教学应该在本项目的课程中占据极其重要的比例。另外在课程体系建立过程中还需要确定学位课程,包括高等数学、电路分析与测试、模拟电子技术与应用、数字电子技术与应用、半导体物理、半导体器件原理与实践、集成电路版图设计技术、复杂数字系统设计、通信系统、CMOS模拟集成电路设计等。

4.人才培养保障措施的建立。为了确保“3+2”分段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实施,需要建立如下相应的保障措施。(1)教学资源。南通大学和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在“3+2”分段培养项目中利用两校在各级精品课程中的优势,利用江苏省高等学校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点——南通大学EDA实验中心、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中央财政支持建设的微电子实训中心等平台,采用两校编写并出版的《集成电路设计技术与工具》、《集成电路制造工艺》、《半导体器件物理》、《集成电路版图设计技术》等近10部教材,利用半导体集成电路、集成电路版图设计和半导体测试等教学资源库进行学生的培养,以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2)实训条件。为确保本项目的顺利实施,在实验实训条件方面需有充分考虑,利用南通大学的省级EDA实验中心和省级电工电子实验中心、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中央财政支持建设的微电子技术综合实训基地等优质的资源,以确保“3+2”分段培养项目中实践课程的有效实施。(3)师资配备。同样为了保证项目人才培养的质量,从公共素质模块、职业基础模块,到核心技能模块、专业综合与拓展模块的几乎所有课程,南通大学和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都配备“精兵强将”,选择各自专业中最好的老师承担教学任务。

5.项目实施过程的监控。根据本项目实施过程中所包含的主体,将进行以下多个层面的实施过程监控。(1)项目工作小组会同两校职能部门、学校督导、系部督导对“3+2”试点项目的教学开展质量监控,重点是采用多种多样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以案例分析、方案设计题型为主,重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发挥合作企业参与质量监控的积极性,校企相互协作,加强过程管理,实施全员、全程、全面管理。充分调动学生和学生家长的积极性,让他们参与到教学过程监控中来,实行信息员制度,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对教学质量进行多元化、全方位评价。

三、研究方法

具体研究过程和方法如下。

1.建立管理机制,做好顶层设计。为做好项目的协调工作以及专本一体的教学与管理工作,双方学院牵头成立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实施工作小组。由南通大学电子信息学院和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主要领导担任负责人,成员由双方系(教研室)主任和相关教师组成。

2.确定培养模式和转段要求,并制定分阶段专业培养目标。遵循技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规律,加强校企合作,实行学科课程、项目课程、综合实践课程有机结合,突出实践技能、技术应用能力培养。确定三年高职阶段和两年本科阶段的培养目标。

3.构建专本衔接、实践导向的专业课程体系。课程有效衔接是高职与本科分段培养、有效衔接的难点,项目工作组内的研讨会,制定专本衔接、实践导向的专业课程体系。分为公共素质、职业基础、核心技能和专业综合与拓展等几个模块。另外课程制定过程中突出实践类课程的重要性,并选择部分重要课程为本科学位课程。

4.按照既定的目標和要求开展人才培养。制定完成人才培养方案后,按部就班实施人才培养。首先,配备优质的教师资源,从基础课专业课,选择经验丰富、教学能力强的优秀教师承担本项目学生的教学工作;其次,优先支持并提供优良的实验实训条件,确保实践性教学环节高质量地实施;再次,制定一整套适合本项目学生的考核方法,以检验人才培养成效。

5.开展专本一体的质量监控和评价。本项目将在多个层面上进行项目实施的监控,包括学校、企业、学生等广泛参与,对教学质量进行多元化、全方位评价,以切实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四、研究预期成效

微电子专业高职与本科的衔接目前还处于试点阶段,希望通过本项目的研究,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成效。

1.微电子专业“3+2”分段人才培养模式有助于为江苏省、无锡市地方支柱产业培养优秀、合格的人才,并推动集成电路产业的升级。

2.微电子专业“3+2”分段人才培养模式也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能够满足受教育者接受更高层次教育的强烈需求。

3.准确的培养目标和岗位定位是一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起点,而针对“3+2”这种特殊的人才培养模式,关于技能和转段的要求将直接决定这种模式的成功与否。

4.课程体系是组成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本项目以培养“技能强、技术够用、基础扎实”的人才为目标,构建了专本衔接、实践导向的课程体系。

5.本项目实施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潜力”、“职业素质/责任心”等三方面的素质,并为之创造了教学资源、实训条件和教师团队等保障条件。

五、总结

本项目意在通过在微电子专业中探索一种新颖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对应产业链的岗位需求的设置,进行专本衔接的课程体系的研究,并配备足够的资源,实施分段培养;最终通过合理的评价体系鉴定人才培养的质量。通过对项目进行及时总结,把相关经验记录下来,以为今后进一步改进,并可推广到其他专业。

参考文献:

[1]居水荣.基于工作室模式的项目化版图设计教学的研究[J].北京: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5.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师范生教育实践课程体系的构建与改革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思政课”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课程体系的构建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以整合的理念构建卫生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