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药学专业《体内药物分析实验》改革实践与探索

2016-05-30向铮蔡小军郑晓咏杨小凤蔡跃飘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19期
关键词:临床药学实验课程

向铮 蔡小军 郑晓咏 杨小凤 蔡跃飘

摘要:为了适应社会对临床药学专业的需求,我校对临床药学专业的各类课程进行了基于职业胜任为导向的教学改革。通过对实验内容的选择优化及教学方法改革等措施,提高体内药物分析实验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掌握临床血药浓度监测等基本技能,培养能胜任临床药学日常工作所需的人才。

关键词:临床药学;体内药物分析;实验课程;职业胜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9-0112-02

由于临床合理用药和个体化用药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临床药师在医疗体系中的地位及重要性日益显现,临床药学工作已经成为医院药学工作的核心[1,2]。临床药学专业培养能够胜任临床合理用药、个体化用药、血药浓度监测及药物-药物相互作用等工作的医药兼备的复合型药学人才,以保障患者临床用药安全、合理、经济。目前,我国共有10余所药学或综合型大學开设临床药学专业,我校自2012年设立临床药学专业[3]。

体内药物分析研究生物机体中药物、药物代谢物及内源性物质的含量变化,通过分析的手段了解药物在体内ADME性质,获得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各类参数和转运、代谢的方式、途径等信息,是一门理论与临床实际工作紧密相联的学科,主要包括生物样品的预处理和药物分析方法的建立与评价[4,5]。体内药物分析实验教学不仅是技能训练和培养,更是创新思维和能力的锻炼[6]。体内药物分析实验教学面向的是大三下半年的学生,经过上半年的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学生具备了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同时开课时间又在药剂学、药物分析实验课程之后,具备良好的开设综合设计性实验的环境与条件。因此,我们根据高教文件精神和体内药物分析课程特点,使实验教学更好地与岗位技能对接,使学生无缝对接就业岗位所需技能,围绕药品的血药浓度监测和药物相互作用等临床常见工作内容,对传统的生物样品含量测定等实验内容进行精心选择,突出药物分析技术在临床药学中的作用[7,8]。结合教学实践,对临床药学专业体内药物分析实验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一、分析岗位技能需求,确定实验教学目标

根据对临床药学专业学生就业岗位意向的调查可知,学生毕业后主要倾向于在医院从事与临床药物相关的工作。这些岗位都要求学生能够讨论药物治疗的方案,开展药学的监护、咨询和用药的指导,对病人、对护士进行用药指导,有关用药的问题请临床药师会诊,报告不良反应,做各种记录、写药历。临床治疗药物监测和生物利用度的测定是体内药物分析的基本工作。因此,体内药物分析实验教学目标以培养适应未来岗位需求的学生为出发点,根据岗位技能要求,学习生物样品的前处理技术和体内药物分析方法学的建立,具有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药品的体内过程[9]。

二、以岗位技能培养为导向,开展实验教学

(一)提高实验的临床实用性

体内药物分析实验主要是运用了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技术对药品进行体内分析检测。随着现代分析技术的不断更新,以及《中国药典》每五年修订一次,实验课的内容也要不断更新,以此紧跟专业发展的步伐。在实验内容上,我们选择有代表性的、在临床药学领域应用较多的方法和典型药物,包括药物的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等内容。实验教材的编写要以实用为原则,要与职业技能培养相联系,编写的过程有临床药师参与,只有这样的岗位技能对接才能有最真实的临床药学内容,真正的将临床实践融人教材。学生的教材中部分实验内容没有具体的实验步骤,学生要想完成实验,自己必须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这样就把实验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二)改进教学方法,注重能力培养

长期以来,学生实验只需要按照实验讲义的实验步骤选用实验老师事先准备好的实验试剂、仪器就能完成。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实验所用试剂的标定及配制和仪器的调试及校准等都需自己完成,在一段时间内很多同学难以适应。因此,为了使学生了解实验的整个过程,在实验准备老师提供药品的情况下,具体药品的浓度的配置过程让学生自己完成,使实验教学更接近于临床实际工作。共同思考、解决和应对整个实验过程中出现或可能出现的问题,共同探索新思路和改进实验新方法,极大地激发了教与学的互动性,提高学生实验的积极性。

(三)规范书写实验报告,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

撰写实验报告是实验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需要客观地记录实验的过程和结果。我们在以往的实验教学中发现,上实验课时,有些学生实验态度不端正,甚至抄袭他人实验结果;有些学生未如实记录真实实验数据,甚至随意篡改原始数据。因此,我们改革实验报告的形式,利用我校天空网络课堂作业的形式进行,让学生通过网络课堂系统提交电子实验报告,关键步骤实验现象用手机拍摄,把实验过程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出来,做到“有图有真相”,并可长期保存。这一实验报告的改革避免了不同组同学之间实验报告相互抄袭雷同的现象。

三、以职业岗位能力为导向进行实验课程考核

以往实验考核比较简单,主要是依据学生的实验报告和平时实验技能表现作为评分标准,这种考核制度缺乏一定的公正公平性。因此,为了更客观、更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实际水平,将实验课的出勤、实验操作技能水平、实验设计、实验报告都作为实验成绩的一部分,期末进行综合考试。这样教学组织及学习效果评价都能紧紧围绕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以及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进一步凸显了临床药学类职业教育的特色,我们目前形成了如下的评价模式。

(一)学生相互评价

以往学习成绩中很少有学生参与的成分,一般都是教师直接打分。在改革中,我们在学生PPT汇报实验设计中加入学生间的相互评价分数,培养学生的评判能力,也促使不同组别学生间能相互倾听实验设计。

(二)教师评价

教师通常能够对学生掌握知识技能有个很好的把握,包括学生实践的前期认知能力、操作能力、仪器动手操作能力、实践创新实施能力等。同时实验小组的团队合作情况也是其中考核的对象,都将作为评判的标准。

(三)临床药师参与评价

请医药药学部的临床药师以岗位要求来评价学生的实验成果,因为临床药师更能够从岗位技能、方案设计、职业能力考查和创新合作能力等多方面了解学生的实验是否符合一个专业岗位的要求。这改变了传统的考试评价方式,体现了过程评价与目标考核相结合的原则。

教学团队经过摸索和探讨,现采取的方法是实验课平时表现(实验预习、实验技能、实验设计、实验态度等)占总成绩40%,实验报告成绩占20%,学期末进行一次实验基本知识,该成绩占总成績的40%。这样既可做到实验课考核的公平、公正,提高了学生对实验的重视程度,也调动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不仅可以考核个人,也可以考核团队小组。科学合理的考核方法不仅提高了实验的教学效果,还提高了学生对该课程的重视程度和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也起到了促进作用。

四、我们的优势

临床药学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离不开医院的支持与合作,所谓校医合作模式,即高校与医院等用人单位开展专业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工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教学计划,共建教师队伍。培养出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符合临床实际需要的高质量合格人才。我院建立临床药学系,并在22所学校附属医院建立了临床药学教研室,为校医合作的教育模式奠定了体制基础。临床药学体内药物分析课程理论和实验课部分跟临床紧密结合的内容直接由有经验的临床药师来教学,让学生以医院药师的角色和技能要求参与到临床药学的常规工作。这种培养模式以进一步拓展学生在临床药物分析中的专业素养。

五、小结

体内药物分析实验教学对于培养临床药学人才的实践操作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开展药物分析实验教学改革,实验教学实践表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实验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同时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体内药物分析的相关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有利于形成科学、严谨的实验作风,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创新意识。我们将在今后的药物分析实验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李品良.我国临床药学发展的现状问题和建议[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20):128.

[2]李奎.促进我国临床药学发展的深入研究[J].健康之路,2015,(07):109.

[3]李晓平,邵宏,唐忠婷,等.国外52所大学临床药学专业研究生教学体系的比较研究[J].中国药事,2007,(11):933-938.

[4]李康.体内药物分析实验新教学模式构建的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32):22.

[5]范辉,宋粉云,陈晓颖,等.体内药物分析实验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广东药学院学报,2008,(04):374-375.

[6]石娟,陈慧娟,杨群英.药学专业应开设体内药物分析实验课[J].药学教育,2000,(03):30-31.

[7]林晓,陈铭祥,典灵辉,等.提升药物分析实验教学质量的探索[J].亚太传统医药,2015,(09):142-143.

[8]艾凤伟,杜丹,汤道权,等.临床药学专业药物分析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J].基础医学教育,2014,(02):114-116.

[9]刘朝霞,陈国华,苏香萍,等.以培养产业化人才为导向改革药物分析实验教学[J].大学教育,2013,(20):81-82.

猜你喜欢

临床药学实验课程
临床药学在慢病高血压个体化治疗中的效果研究
智能信息处理实验课程建设
以会计学为例建设财经类实验课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