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求简、求优、求深

2016-05-30孙静静

新课程·中学 2016年2期
关键词:高品质语文课

孙静静

摘 要:目前,追求高品质的课堂已成为一线教师倾心缔造的一个教育理想。站在学生发展的角度,站在语文责任的高度,高品质的语文课堂应讲究:教学过程简化、教学活动优化、学生思维深化。

关键词:语文课;高品质;思维深化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全新的理念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语文的人文性决定了语文课在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又要进行人文教育,熏陶感染学生的精神世界。而语文的工具性决定了语文课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对学生字词句段篇及听说读写的训练过程,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那么,到底该如何真正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缔造出高品质的语文课呢?

一、教学过程简化——“大道至简”

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教学过程简化,就是用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取得教学实效,换言之就是要减少花样,简化环节,留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让学生从感知到理解,从理解到内化,最后学会表达运用,从而提高语文能力。比如,毛老师的《五柳先生传》,整堂课以“不”贯穿全文:说“不”导入文本,寻“不”感知内容——探“不”解說人物——悟“不”体会情怀。“不”是一篇之眼目,也是一课之线索。这样以“不”这个字眼贯穿全课教学,板块式推进,简单而又高效地将课文学习推向高潮,完成了本课的教学任务。

二、教学活动优化——“择优而从”

初中语文课堂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学习活动,在活动中掌握相应的文本知识,体验过程方法,感悟情感态度。但这些活动必须要紧扣学习目标,运用正确的方法,达到提升语文素质的目的。课堂是学生的课堂,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老师是课堂的辅助,一切课堂活动应该在二者的参与下有序、有效进行。当然,这就需要教师在学生课堂活动中给予学习目标的引导和活动方法的指导,将学生课堂活动始终掌控在完成学习目标、开展有效学习的范围内。我在教《伤仲永》一课时,首先让学生知道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让学生知道教学重点是诵读课文、梳理字词,教学关键是整体感知文本大意。让学生通过朗读,试着口译,继而感知文本——讲述了一件什么事,品味仲永才能变化的三个阶段、原因所相关联的语句,体悟到后天教育对于成长的重要性。通过指导学生各种形式的朗读,从读中去感知文本内容,从读中去品析语言魅力。让学生在有序有效的活动中完成课堂学习目标任务,学会开展有效学习活动的方法,达到“活动有方向,课堂有活力”的效果。

三、学生思维深化——“神会心融”

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激励学生思考,使学生的心理处于冲突而又渴望得到解决的状态中,并撞击出创新思维的火花。那么,该如何深化学生的思维呢?

1.启发学生于无疑处生疑,教会学生善于发现

首先,老师应该在备课中力求吃透教材,让学生在本不经意的地方品出味道来。如金老师所讲的《五柳先生传》,学生会对陶渊明去亲旧家喝酒,“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处感到他的率性与直爽,但是却不明为何“曾不吝情去留”。当时,金老师就引领学生思考到“酒”与“渊明”的心性关联,让学生了解到陶渊明的一生与诗酒结缘,他的诗文有疑篇篇有酒,文中说“曾不吝情去留”大有深意,质朴的语言蕴含深意。

2.培养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美学素养

比如,李老师执教的郁达夫《故都的秋》为例。开始时用白朴的《天净沙·秋》和曹雪芹的《秋窗风雨夕》导入,创设了符合阅读审美相和谐的气氛,又为学生能够明白“以情驭景”做好铺垫。教学的中心环节是让学生小组合作探讨对于文本所渲染的“清静、悲凉”这一秋意的领悟。课堂上,学生都很认真地品读文本,在小组合作探究中各抒己见。接着,讨论文本中情景交融这一问题,最后比较阅读郁达夫的另一篇散文《北平的四季》,以书面形式写出两篇文章的异同。李老师在这堂课上的作用除了创设情境,鼓励学生大胆发言以外,还密切注意学生的思维走向,用激疑、点拨等方法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二度审美,使他们的思维不断向深度开掘,向广度拓展。

3.拓展文本内容,促发学生的想象

语文教学要着力培养学生合理的想象能力,使他们真正感受到文学的艺术魅力。在梳理课文内容时,可以让学生通过改写或续写等训练来有机延伸文章的内容思想。如在教学《皇帝的新装》时,可以叫学生续编童话,让学生想象当皇帝得知新装是假的自己根本就没穿衣服时,他会有怎样的表现?这时学生会纷纷展开联想,有的学生说他会缉捕并且严惩两个骗子,训斥撒谎的老大臣。也有的学生说他会改掉爱慕虚荣的思想,从此成为一个关心国事的明君……这种续编活动,可以启发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合情合理的推想发展,从而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激励学生畅所欲言,培养学生的表现欲

语文课堂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我们应该激励学生各抒己见,对于个别学生的独特见解,更应细心呵护。如黄老师的《五柳先生传》中涉及一个问题:陶渊明的为人?众说纷纭,基本上学生说他是一个淡泊名利、直率洒脱的隐士。可是有一个学生就提出来:陶渊明是假隐士。因为陶渊明有很深的门第观念,而且他之所以回归田园,只是当时形势所迫,并不是自己欣然所往。对于这一观点,黄老师尊重学生的主体感受,马上抛出:“还有同学有不同的看法吗?”整堂课学生都互相补充、争辩,如此一来,使得课堂具有“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的勃勃生机,也营造了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并及时给予赏识。我惊喜地发现,有几个一开始上课沉默寡言的学生,他们一改“金口难开”“冷眼旁观”的做法,积极发言。活跃分子更不甘寂寞,语文课堂逐渐变得异彩纷呈。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要追求高品质。高品质的语文教学,要求教学过程简化、教学活动优化、学生思维深化。高品质的语文教学,要还学生一份自主,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当主角,尽情演绎自己的角色;高品质的语文教学,还要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收获“幸福”。

编辑 孙玲娟

猜你喜欢

高品质语文课
打造高品质流翔高钙对比示范村
可怕的语文课
语文课里挣分忙
高品质汽车用钢SAE5120H的研发
高品质的忠实还原 FIBBR Ultra Pro2 HDMI光纤线
让语文课永远充满生命的涌动
满足多元化、高品质出行
跟着明星感受高品质的吃喝玩乐
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语文课
放开那本语文课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