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赢在人生的终点

2016-05-30周远喜

大作文 2016年2期
关键词:力争上游不争导语

周远喜

真题展播

梁启超和陈寅恪的“争”与“不争”展现了他们的君子风范,在你的生活中,一定也有过这样的“争”与“不争”的经历,回想这些经历,或许是学习上的力争上游、辩论中的据理力争、赛场上的谁与争锋……“不争”,或许是矛盾冲突中的主动示弱、荣誉评比时的谦虚礼让、平淡日子的快乐满足……

请结合自己的经历,以“我的“‘争”或“我的 ‘不争”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要求:①先将题目填写在横线上;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命题解读

2015年湖北宜都市中考作文“稳中有变”,命题依然坚持前有同类阅读《君子的争与不争》的熏陶感染,后有诗意导语的巧妙开启,且在立意、选材等方面有诸多暗示,降低了审题难度。同时,命题悄然回归了2012年命题作文的轨迹,给出“我的‘争”与“我的‘不争”两个题目供考生自由选择,便于考生展示才情,尽显人文关怀;命题紧贴学生生活,让考生有事可写,有话可说。

一、“争”与“不争”,立意高远。梁启超和陈寅恪两人在学术分歧上唇枪舌剑、互不相让,一定要“争”个高低曲直,但在工作和生活中仍相互提携,相互尊重和信任。两人是学术的“死故”,生活中的挚友。导语明确暗示学生的“争”与“不争”:学习上、辩论时、赛场上,一定要争先恐后,竞争会带来活力与生机;但生活中,在矛盾冲突面前、在荣誉面前、在生活享受上,要多一些大度、淡然和随意。

二、遵“规”守“矩”,追寻自我。中考作文一定要谨慎审题:无论是“我的‘争”还是“我的‘不争”,要注意以第一人称“我”行文,而“请结合自己的经历”的要求暗示了文体,选择记叙文、叙事散文更容易挥洒自如,而写议论文似乎不容易操作;“请结合自己的经历”,也暗示“我”是故事的见证者,最好是故事中主要人物。

另外,导语中的“争”与“不争”,开启了思维,但也容易造成选材路上的“堵车”;不妨变换角度,放眼生活,写一写家庭中的“争”与“不争”,社会生活中的“争”与“不争”,大胆选择带有自我色彩的内容,如此,选材就会新颖不俗。

三、过程曲折,重点突出。无论是“学习上的力争上游、辩论中的据理力争、赛场上的谁与争锋”,还是“矛盾冲突中的主动示弱、荣誉评比时的谦虚礼让、平淡日子的快乐满足”,都会有事件的起因,随着事件的升级、矛盾的展开,间或还有意外插曲,情节一定跌宕起伏,一波三折。行文要依托具体事件、特定场景展开故事情节,在情节的推动中,写出人物情感、态度的变化。

猜你喜欢

力争上游不争导语
力争上游
导语
艾草
阳光
本期专栏导语
力争上游、妙心
导语
力争上游的白杨树
不争的函谷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