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高校基层团支部活力提升建设的思考

2016-05-30于虹霞王晶王琳孙慧丽

科技创新导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共青团高校

于虹霞 王晶 王琳 孙慧丽

摘 要:高校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对高校的共青团建设至关重要。团支部作为开展工作的基本单位,它的活力直接影响和决定了高校团组织的活力。当前高校共青团紧扣时代脉搏,贴近青年需求,推出了一大批青年喜闻乐见的品牌活动,但在基层团组织建设方面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据此探讨了当前高校基层团组织建设和管理中面对的新形势、存在的问题,并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就加强高校基层团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团组织在共青团事业发展中应有职能的措施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高校 共青团 基层团组织活力提升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1(b)-0078-02

2015年初,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2015]4号),这是新时期指导、推动党的群团工作不断开创新局面的纲领性文件。文件深刻阐述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出“新形势下党的群团工作更为重要和紧迫,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只能改进提高、不能停滞不前”[1]。共青团中央《学校共青团工作五年规划纲要》也明确突出了学校共青团的基础性战略地位,提出“以提升活力为关键,巩固班级团支部主阵地;进一步明确基层团支部工作职能,规范基础团务工作”[2]的工作要求。随着当前形势的发展和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学生的思想、行为、心理、需求等方面都呈现出许多新情况、新特点,学生参加基层团组织活动的主动性也大打折扣。因此,改进高校基层团建模式,提升基层团组织活力,是目前面临的一项迫切而重要的任务。

1 当前高校基层团支部的新特征和存在问题

1.1 “95”后团员青年的新特征

长期以来,高校共青团依托校、院系、团支部实行三级管理模式。随着一批批95后大学生进入高校,自然聚合成一个个班级团支部,他们已逐步成为高校团员青年的主体,但这批大学生存在一个共性问题,即团员意识淡薄。团员意识是团员在观念上自觉形成的区别于一般青年的意识,是团员在团内生活和社会活动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思想基础和行为准则。其中政治意识是核心,组织意识是基础,模范意识是关键。“95”后对“行政式”团组织生活“过敏”,习惯游离于组织之外,对官方组织和信息本能排斥[3],这些都对高校基层团支部建设工作提出了更大挑战。

1.2 团支部团员组织意识淡化

最近几年,各高校小班团支部团员比例不断升高,这背后也存在着一些隐患。根据笔者学校的实际情况,很多学生都是因为高中成绩优异而加入团组织。由于高中学业压力大,他们几乎没有接受过团组织的系统教育,所在的支部也很少组织活动。进入大学校园后,每个团支部的绝大多数学生都是团员,部分支部团员比例已达100%。很多团员并不能意识到自己的团员身份,更遑论是理论知识的学习。

1.3 团支部组织动员能力弱化

对高校基层团组织而言,班级团支部是活动主体。为了能够吸引团员青年参加,很多支部活动都以“贴地气”为主,比较娱乐化,而团支部真正需要开展的思想教育、理论学习等活动往往开展较少,或者仅仅是应付了事,向上级团组织“交差”。随着年级增长,活动开展难度提升,于是很多团支部迫于无奈,将参加活动情况作为评奖评优的评判标准。

1.4 团支部工作制度不健全

高校团支部的工作制度不健全主要体现在很多小班团支部没有完善的支部工作制度。没有工作条例和制度的约束,很多支部就不能按照团组织要求开展团的思想建设。一些团支部将民主生活会开成了政治学习、理论研讨学习,缺少了团员的相互批评和自我批评环节。团员无定期的民主生活会,缺乏正确的思想引导,没有一定的奖惩制度,会严重地影响团支部的作用发挥。基层团支部的职能不能充分被保障,团支部阵地的凝聚力、战斗力也被大大减弱。

1.5 团支部组织建设活力不足

目前,高校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组织建设的动力不足。院系团组织和学生社团工作的积极性不高,活力逐级递减。学校团委工作力度大,能够调动的资源更丰富。因此,校级的精品活动参与度高,规模大,在学生中有较广泛的影响力;而基层团支部工作不够系统,组织建设不够规律,组织活动的目的不够明确,活动在学生中间缺乏号召力,团支部组织建设活力明显不足。从工作力量上看,绝大多数团支部都是由书记来承担主要工作。而正常编制中的组织委员、宣传委员往往只起到辅助作用,或根本不发挥作用,导致团支书工作压力大,工作热情降低。从工作的内容来看,基层团组织活动中,能够真正发挥教育功能、专业指引的活动少,这也导致对团员青年缺乏足够的吸引力。

2 加强高校基层团支部建设的措施

2.1 明确团支部建设目标

以提高基层团支部吸引力、凝聚力、战斗力和扩大有效覆盖面为总体目标[1],以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团支部为牵引,把基层团支部建设作为系统工程来抓。团支部是学校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是高校团建的基础点。要认识到团的工作是为党和国家培养可靠接班人的重要意义。团支部要让支部成员能够自觉接受团的教育,特别要利用主题团日活动、理论学习会、社会实践、团情调研等不同形式,夯实团员青年的政治理论基础。与此同时,团支部要把握团员青年的思想实际,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结合团员青年的特点,调动主动性和积极性。

2.2 充实团支部工作内容

团支部要找准工作切入点,扎实开展“两会三行一创新”活动。以主题团日活动为载体,结合五四、十一、一二·九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工作,提高团员青年的思想认识水平,增强使命感与责任感。同时结合专业特色,找准学生的“兴奋点”,精心谋划设计开展形式多样的特色团日,以促进团员青年成长成才。在形式上,采取院系团委列出活动清单,团支部自主立项申报的方式,制定申报、审批、监督、反馈、评选的全过程工作体系,来控制和提高团日活动质量,保证团日活动的效果。构建团日活动激励机制,鼓励团支部对团日活动的形式和内容进行创新,激发团支部活力。完善基层团支部的网络阵地建设,大力推动“青年之声”新媒体建设,抢占网络思政阵地,借助网络在青年学生中的宣传平台和影响力,加强引导,扩大活动流行度,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氛围,最终提升基层团组织的吸引力和工作覆盖面。

2.3 完善团支部组织建设

团支部要完善支部委员会的岗位设置,明确团支部书记、组织委员和宣传委员的工作职责和身份定位。团支部的委员要经过支部大会选举产生,班长可同时兼任支部副书记,协同充分发挥支部作用。基层团支部课根据实际需要创新组织形式,如建在社团、公寓里,建设纵向团支部等。团支部要结合手机短信、QQ群、博客、个人或集体微信平台等网络舆情,及时关注团员青年的最新动态,并进行正确引导和服务,不让每一个团员青年“失联”。鼓励小班团支部推动工作创新,大胆进行探索,形成自身特色和亮点,使支部文化成为融合全体成员的一种信念和准则,促进校、院、团支部优势互补,增强育人效果[5]。

2.4 健全团支部制度建设

制定基层团组织工作考核条例,夯实基础,调动基层团支部的积极性。规划完善支部考评机制,鼓励支部建设自己的评优机制,鼓励团员青年创造性的开展活动,使团日能够真正贴近学生需求,走进学生心中,凝聚团员青年。规范团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对团干部的选拔。及时开展团支部书记例会,加强对学生干部的理论培训,定期开展专题培训、团支书工作坊等,提高团干部的工作能力,明确工作职责,提升工作效率。在团员青年中树立先进典型,在支部中起到引领带动作用,促进对支部成员的教育和管理,进而增强基层团支部活力与战斗力。

2.5 提高团干部综合素质

培养一批合格的基层团干部,是高校团建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学生干部的综合素质对团支部开展工作的能力水平有着决定性作用。高校团建工作的目标是造就一批新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不断提升团干部的学习能力、服务能力和引领能力。目前存在的实际情况是,小班团支部书记普遍阅历浅,缺乏足够的政治敏感度。实际工作中,很多团干部一兼多职,平时忙于组织活动、完成任务,对新理论、新知识没能及时跟踪和学习。校、院两级在选拔学生团干部时,要注重挖掘其中理论素养较高,思想素质较好的优秀分子担任团干。而很多高校都以充分锻炼学生队伍为目的,频繁地更换学生干部人选。但其实这种做法存在一些弊端。很多团干在经历一个学期的培训,刚刚对负责的工作上手,就被换掉了,然后还需要重新培养新一批的学生骨干。这不仅增加了校团委、院系团委(总支)的工作量,也不利于稳定和优化团干部队伍建设。

2.6 增强学生的团员意识教育

团支部要通过团校、团课,系统地开展团的基本知识学习,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统一团员思想认识,明确团员权利和义务,引导青年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扎牢植正。通过团情调研和大数据分析,结合实际需求开展工作,尊重团员主体地位和话语权。

所谓困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在新形势下,党中央给高校团建工作提出了更高和更全面的要求,为适应这种变化和学生的新要求,要勇于吸纳其他领域的好做法、好经验,将其引入实际工作中,让基层团组织的工作更高效,实现对基层团支部的全面覆盖。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5-07-10(4).

[2] 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学校共青团工作五年规划纲要[EB/OL].(2014-03-04)http://www.ccyl.org.cn/bulletin/xxb_xxgz/201403/t20140304_680450.htm.

[3] 李菲,宋嗣伟,王昊,等.筑牢团在高校中的组织根基[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5(2):21-24.

[4] 团中央组织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章程[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3.

[5] 张冲,王松峰.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基层团支部建设探析[J].学理论,2014(10):97-98.

[6] 李娅.关于高校班级团支部活力提升的思考[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4(10):186-187.

猜你喜欢

共青团高校
第二课:共青团的创立之时代背景
2020年警院共青团大事采撷
“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名单(共三百五十七人)
共青团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名单
相约二零一七,遇见魅力共青团
抗洪中的共青团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