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春风得意壶”里的艺术意蕴

2016-05-30周勋

江苏陶瓷 2016年2期
关键词:方壶汉方凤翔

周勋

宜兴紫砂壶古朴典雅、风格独特、气韵生动,深受世人喜爱。历代能工巧匠在传承紫砂艺术的同时,不断尝试创新,将多门艺术融入其中。“春风得意壶”的创作(见图1),就是将制壶工艺和陶刻相结合,丰富了紫砂壶的意蕴,使人耳目一新。

1 “春风得意壶”的造型艺术

“春风得意壶”的整体造型为“汉方壶”式,属传统经典器型。壶高约12cm,容量约300毫升。系采用优质紫砂泥料制作而成。此壶健雅古拙,线条收放自如,因而不觉咄咄逼人,唯有君子之气,端庄刚毅、落落大方。壶身长方形,底部刚正四方,踏实沉稳。四道身线修长而若星芒划过,直中有曲平添几分温和气息。四方壶盖吻合紧密,与壶身承接自然。流、把、钮融合方圆,线条流畅、刚柔并济。

2 “春风得意壶”的历史追溯

“汉方壶”是历史上传统经典壶型,其造型源自陶钫。钫本是春秋时期的一种青铜制方口大腹的容器,战国后期开始出现的陶钫盛行于西汉,东汉时已不见,因此我们可以推断“汉方壶”由此得名。历史上最有名的“汉方壶”当推时大彬的一把“汉方”款式。明代周高起著的《阳羡茗壶系·雅流》有记载:“邵文金,仿时大彬汉方,独绝。”此壶历经百年流传,被清代嘉道年间著名金石家、古籍鉴藏家张廷济购得。此壶工艺精湛、造型质古,其凛然之态仿佛一个端正方刚的义士,性情温和恭谨,神情坚定稳重。

历史上最美的“汉方壶”当推康熙、雍正年间的紫砂艺人华凤翔所制的“汉方壶”。华凤翔善仿古,所制壶精雅而不失古朴风味,兼长紫砂炉均,所制仿“汉方壶”精美绝佳,多上均釉,巧妙而不纤,工而能朴,以方章“荆溪华凤翔制”为款识。“汉方壶”在清代中晚期盛行,常施釉,“虽光彩照人,却失本来面目”,这种紫砂壶施满釉的风格终因不适品茗而式微。

3 “春风得意壶”的陶刻装饰

陶刻是紫砂壶最主要的装饰手法之一,手法独特,以刀代笔,将中国的书法、绘画、金石、篆刻诸艺术融于一体,神韵具足,彰显了笔墨艺术与工艺技巧高度结合的高雅风貌,形成了具有民族工艺特色的艺术。

陶刻艺术的题材极为广泛,形式更是丰富多样,举凡山水、人物、花鸟、博古诸图案均可作为入画的素材。陶刻作品特别讲究各体书法,利用正、草、隶、篆、钟鼎、石鼓等各种不同的书体来表现于各式形体,或图文并茂,或情趣盎然,表现出作品的构图严谨、参差有致,体现了陶刻艺术的精髓。紫砂壶肌理丰富,器表光挺细滑,以其质朴古雅著称,两者的结合可谓相得益彰。

此壶正面陶刻一奔马,此马昂首挺胸,四蹄翻腾,两只前蹄交叉,右蹄踏地,左蹄悬空,后蹄蜷缩前倾,鬃毛和尾巴随着呼啸而过的风飘起,姿势壮美。反面陶刻“春风得意马蹄疾”以应此景。整壶诗文、图画、器型相融为一,气韵独特,让人爱不释手。

4 “春风得意壶”的人文意蕴

“春风得意马蹄疾”这句诗出自于唐代孟郊《登科后》诗:“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四十六岁那年进士及第,他自以为从此可以别开生面,大展拳脚,龙腾虎跃一番了。满心按捺不住的得意欣喜,便化成了这首别具一格的小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活灵活现地描绘出诗人神采飞扬的得意之态,酣畅淋漓地抒发了他心花怒放的得意之情。

人生得意之事实属不易,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实属正常,但是得意却不能忘形;此情此景下的 “汉方壶”无时不在告诫众人:得意时宜淡然。因为得意时,不忘形,不志得意满,宜淡然,静下来,你会发现这点成功实在是微不足道,没什么了不起的;不轻狂,不狂妄浮躁,宜超越,静下来,下一个目标就在前面。脚踏实地地前进,在成功时能坚持不懈,要比遭到失败时顽强不屈更有难度。

这款“春风得意壶”也是在提醒每个制壶者,紫砂之路漫长,不要满足于现状,要勇于探索创新。自己也将本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态度致力于紫砂事业。

猜你喜欢

方壶汉方凤翔
“冠方壶”艺术特征刍议
浅析“弦儒无方壶”的创新特征
定西市安定区凤翔幼儿园
凤翔探索“提醒制”
“神药”出厂价18元零售卖1000多元
村“两委”换届“十严禁”
日本汉方教育现状及对中国中医教育的启示
浅谈紫砂《六方掇球壶》的文化及其魅力
Birkhoff symmetry and Lagrange symmetry
汉方、韩方、日方,自然酝酿完美养肤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