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瓜木春华禅意浓

2016-05-30范洪初

江苏陶瓷 2016年2期

范洪初

摘 要 “瓜木春华提梁壶”以花货造型打造生动的自然艺术形态,深入挖掘内在人文禅意,给人以无限遐想的空间。

关键词 瓜木春华;提梁壶;禅文化

艺术创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通常分为生活积累、创作构思、艺术表达三个阶段,而生活积累便是创作根源,并最终达到“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状态。在紫砂艺术发展的长河中,一代代紫砂手艺人都经历着这样的过程,许多人终其一生的刻苦钻研,才使这门艺术得以发扬光大,流传至今。因此,将紫砂壶的艺术创作理解成对生活高度领悟的结晶是不为过的。

从细致入微的观察生活,到将其转变成紫砂艺术语言,这是质的飞越。若是生搬硬套,作品难免会有浓重的粗陶之气,只有用心构思,才能造就一件真正的艺术品。紫砂壶的人文意蕴是其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也是其区别于一般茶器的根本所在,其人文最终的追求便是人与壶的共鸣合一,使之成为情怀的载体,思想的承托。“瓜木春华提梁壶”(见图1)是一件典型的紫砂花货,一览无余的自然气息扑面而来,大有返璞归真的意境。整把壶着重于对自然瓜木的生动刻画,来达到表面意象的升华,富有一定的禅境意味,令人回味深长。然而,回归到“瓜木春华提梁壶”本身,它的主体特征非常明显,而禅意内容则源于作者深刻的借题发挥,更赖于壶人对此不同的解读和领悟。

花货是紫砂壶造型的主要类别之一,它将自然或生活中的各种物象形态经过艺术加工设计成紫砂壶造型,一般又分为两种,一种是直接将某一种事物的典型形象演变成壶的形状,另一种是用雕刻或透雕的装饰手法把某种典型的形象附贴在壶的恰当部位。“瓜木春华提梁壶”以自然界春日生发的瓜木为原型,并通体贯穿植入于壶上。壶身饱满圆鼓,呈不规则状;肩腹较鼓,至壶底微内缩;平底稳健有力,整体犹如自然捏塑成型。壶身上用刻刀自然刮出类似于树纹、树洞般的肌理,生动逼真地体现出一种斑驳之感,同时又充分表现出紫砂泥的自然质感,趣味盎然。三弯嘴从壶身前端探出,树枝式样,弯折自如。圈钮横卧于盖顶中央,犹如一段破土而出的树根,绽放出生命的活力。提梁是这把壶的特征之一,由树枝塑造而成的提梁在壶身两侧自然粘连,形成一个开放式的拱形空间,富有意境。同时,壶身与壶盖上分别贴塑丛生的瓜叶和初生的瓜果,其藤蔓筋纹刻画均细致入微,静中寓动,栩栩如生,仿佛是一幅自然意象的缩影,叫人身临其境,又心驰神往。

禅,是一种基于“静”的行为,在印度梵语中为“禅那”,意译为“静虑”、“思维修”、“摄念”,也就是冥想。通过禅坐训练将意念集中在一处,思考人生真理,从而使大脑里的杂念沉淀下来,使思维如水一样清澈、透明,用现代话简要地讲,禅是一种境界。

“瓜木春华提梁壶”以花货造型打造生动的自然艺术形态,通过造型与自然的结合,在保证实用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内在的人文禅意,给人以无限遐想的空间。禅文化是东方文化的精髓,而从一花一草处修禅,也是对这个世界最直观的感知方式。佛曰: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一草一天堂,一叶一如来,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一笑一尘缘,一念一清静。紫砂花货以紫砂为媒介,以造型为语言,取自然天趣为题材,与禅意世界有着天然的接近,因而更能够打动人心,使作品的情怀在一定程度上与人文内涵融为一体。此壶与禅文化的融合,进一步强化了作品的主旨,流露出丰富的哲学内涵,而其质朴无瑕、回归本真的自然宁静之心,本身便是一种对人生的参透,便是禅。

对于一个真正的壶人而言,读出壶的语言,也是禅悟的过程,思春华,悟秋实,在这把“瓜木春华提梁壶”上,人们能够体会植物生长的过程,感受生命变化的痕迹,仿佛能够感同身受一样,体会生命经历一次次抗争与洗礼,最终收获不平凡的命运果实,而这亦是瓜木春华对秋实的期盼和坚持。

参 考 文 献

[1]杨永善.陶瓷造型三题[J].文艺研究.2003(01):131-135.

[2]季羡林.禅与文化[M].中国言实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