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壶中藏云龙,祥瑞显底蕴

2016-05-30范早大

江苏陶瓷 2016年2期
关键词:制壶云龙紫砂壶

范早大

宜兴古称荆邑,其制陶历史源远流长,早在新石器时代,先民便开始烧制陶器,在丁蜀镇等地就曾发掘出各种商周时期的古陶器皿及残片,而使宜兴成为举世闻名的“陶都”,则源于其举世无双的紫砂泥料和紫砂陶制作技艺,用紫砂泥烧制成的诸如紫砂壶、紫砂花瓶、紫砂文玩等各类紫砂工艺品,无不流露着独特的陶艺气息,这其中又以紫砂壶最为常见,并为世人所称道。得益于国人的饮茶风气,紫砂壶因具有不夺茶香气、壶壁吸附茶气、使用日久有茶香等优势,成为公认的“茶具之首”。

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作为传统手工艺品的紫砂壶被注入了越来越多的艺术和人文元素,使之成为具有实用价值和精神情感的高雅艺术品,深受文人雅士的青睐,并且其人文性能被逐渐放大,时至今日更成为一把壶不可或缺的组成元素。人文性能所涵盖的内容十分全面和广泛,但总体而言,这依托于制壶艺人的发挥与创造,是其个人文化修养和精神品位的体现。明、清两代的众多制壶艺人为此开创了先河,他们与文人交流合作或是文人主动参与设计制作等,这为紫砂壶增添了文化内容。时大彬、陈鸣远、陈鸿寿、杨彭年等一个个在紫砂历史上响亮的名字,都是紫砂文化发展过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代表人物,而陈鸿寿、杨彭年更是紫砂艺人结缘翰墨、文人雅士携手紫砂的典型,留给后世许多佳作和佳话。

这把紫砂“云龙壶”(见图1)就十分注重对于文化内涵的呈现,通过在壶型中注入传统龙文化元素,使作品超越了器皿范畴,流露出十分鲜明的龙文化内涵,升华了整把壶的文化意境。同时,该壶在形象构造上亦下足功夫,使之源于传统又不失创新,不完全拘泥于和文化的单调对接,不被形式所限制。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象征,龙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国文化的突出符号,龙的形象深入到了社会的各个角落,其影响波及文化的各个层面,多彩多姿,并成为一种文化的凝聚和积淀。在民间,龙寓意着祥瑞、美好和威严,在各种民俗和传统艺术形式中,龙都是极为常见的内容之一,紫砂壶更是不例外,将龙元素融入壶型或壶体装饰中,往往能进一步提升作品的人文性能。

这把“云龙壶”整体大气端庄,造型优雅美观,龙的形态贯穿壶型,并在作品中得到恰到好处的诠释,寓具象于抽象之中,给人以丰富的联想空间。整器将圆器造型与龙形雕塑装饰融为一体,壶身丰满圆润,壶腹十分饱满,线条流畅延伸,壶盖微鼓,口盖上下对应,子母线严丝合缝,盖沿母线较丰润,而口沿子线较细削,从而形成一种下压的稳定感,使整把壶更具气场;壶钮塑一朵含苞待放的花骨朵,一片片花瓣彼此相合相依,欲放而未放,营造出一种静中寓动的状态,散发出美的气息;壶嘴和壶把的造型则是整把壶的两点与核心所在,壶嘴作龙首造型,出水口即为龙口,卷曲的龙鬃、炯炯的双目都将龙的神韵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壶把造型与壶嘴对应,圈把上微微凸起的装饰恰似龙鳞,一捺底粘连于壶身,则更显静中寓动,作品整体犹如一条腾云驾雾的飞龙,给人以无限想象的空间。

“云龙壶”通过在形象上恰到好处的龙形塑造,使传统龙文化的韵味鲜明地凸显了出来,提升了整件作品的人文性能。同时,该壶壶身一侧又以陶刻装饰技法清刻一簇花草,画面简洁、意境清幽,对应了传统国画的留白效果,丰富了壶体的视觉审美内涵,使之寓象于形,又不过于单调,与传统文人的思想品位相接近,使作品的人文性能得到进一步表达。

对于紫砂壶艺而言,人文性能所能带来的思想共鸣、情感体验等延伸作用对提升一把壶的整体价值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紫砂泰斗顾景舟大师曾说过壶艺创作“形、神、气、态”四要素,说明形与神、内涵与外在的统一是衡量一把壶的重要标准,也是每一位潜心从艺的制壶艺人应该深刻认识、认真对待、不断攀高的标准。

猜你喜欢

制壶云龙紫砂壶
丁云龙:公益路上显大爱
坭兴陶手工拉坯制壶的基本技法应用与探讨
紫砂壶艺制作创新表述
此时无声胜有声——论紫砂壶“谦德提梁”的创作
大巧若拙,大拙至美——浅谈紫砂壶“供春”的传承与创新
论紫砂壶“洞天福地”的创作
紫砂壶的自然意趣——紫砂壶“怡情”创作漫谈
苏云龙作品
浅谈制壶的创新与发展
紫砂泥料在制壶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