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紫砂壶的自然韵味

2016-05-30宗媛

江苏陶瓷 2016年2期
关键词:瓜藤花器瓢虫

宗媛

紫砂壶的诞生和发展始终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譬如它因茶而生;又常常被附加上丰富的人文情怀;同时,它与自然亦有着天然的联系。自古以来,许多紫砂壶都保留着自然的韵味,并且给予人无限的艺术感怀。在表现自然韵味时,恰到好处的搭配融合十分考验制壶艺人的功力。但凡一件优秀的紫砂壶艺作品,定是浑然天成而不失美感创意,能够使人从中获取丰富的情感,体会到超越器皿本身作用的价值。

事实上,在紫砂壶中表现自然韵味的最佳方法便是在作品中植入自然元素,使之一目了然。紫砂壶以造型凸显整体艺术形象,作为最主要的表现形式,造型素来十分丰富而变化万千,珠圆玉润的圆器、棱廓分明的方器、脉络有致的筋纹器、趣味盎然的花器等,无不千姿百态。这其中,花器对于自然韵味的艺术表现力度无疑是最强的,它最主要的特征便是充分汲取自然元素精髓,并和造型创意融为一体,现所要赏析的这把“瓢虫瓜趣壶”(见图1),便是花器典范之作,其自然韵味更是不言而喻。

紫砂花货是用提炼取舍的艺术手法来表现自然形态中富有美学价值的部分,并符合功能合理、视觉美观和使用安全等实用原则,或直接将壶的形状塑成自然之物的样貌,或在几何形体上运用镂雕、捏塑等方法,将自然形态变化为造型的部件。现今所知的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紫砂壶“供春树瘿壶”,据说就是借鉴古老银杏树干上的瘿结而捏塑成壶型的,并成为了文献记载中的花器鼻祖。

“瓢虫瓜趣壶”采用花器造型的表现方式来传递其独特的自然韵味,同时装饰瓢虫、瓜叶,使整把壶透着空灵清秀的气息,描绘出一幅意境唯美的深秋趣图。壶身圆润饱满,形似一只蒂落的南瓜,整个壶身极富张力,占整件作品一大半的空间,这样的设计将秋日丰收的喜悦展现得淋漓尽致。壶身上南瓜筋纹的线条清晰利落,表现力极强,轻轻地一捺便刻画出瓜果饱熟的姿态,几条筋纹便足以将丰硕寓意写尽,象征着瓜熟蒂落的成熟。壶盖内嵌,与壶身化为一体,一柄瓜蒂作壶钮,整把壶完整而妙趣横生。瓜叶卷成的壶嘴,含蓄而美丽,一根老瓜藤作壶把,瓜藤卷曲的姿态,自然的纹痕,甚至其中空的特征,都进行了栩栩如生的细致刻画。

除了花器造型之外,这把“瓢虫瓜趣壶”也充分运用塑器装饰特征来丰富整体艺术内容。壶身塑整片瓜叶脉络清晰,叶茎向上自然伸展生机勃勃,瓜叶上暂歇的一只瓢虫形态逼真、比例协调,头、足、翅皆被雕刻得与现实中的瓢虫一模一样,再用黑色颜料点缀头和足,更是拍案叫绝,这只瓢虫是整把壶的画龙点睛之笔,不仅完美呼应了主题,更仿佛在宁静秋色中增添了生命的动感色彩,达到静中寓动的艺术效果。

“瓢虫瓜趣壶”将一瓜、一叶、一虫组合成壶的形态,传递出浓浓的秋意和自然韵味,给人以无限美的感受。宋代诗人秦观有诗云:“我来仍值风日好,十月未寒如晚秋。”而这把富有自然韵味的紫砂壶,则将秋韵浓缩,令人赏心悦目。除此之外,整把壶所流露出的生命力量和人文内涵,进一步提升了作品的文化品位,壶如人生,使人们在品鉴这把壶的同时能够反观自身,领悟成熟与成长的生命姿态。

日本汉学家、紫砂壶收藏家奥玄宝在《茗壶图录》一书中对紫砂壶有这样的评价:“温润如君子,豪迈如丈夫,风流如词客,丽娴如佳人……飘逸如仙子,廉洁如高士,脱尘如衲子。”可以说,紫砂壶是美物的代表,更是富有价值的艺术形式。罗丹说过,“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对于紫砂壶艺创作而言同样如此。

以似水流动的情怀去做一把壶,壶也会用感情来回应。为创作出有自然气息的生动的花器作品,不仅需要作者亲临自然,用敞开的心灵去感受自然的美丽和伟大,更需要在此之后撩动内心的创作情怀,提炼取舍把自然带入方寸之间的一把壶上。只有这样,才会赋予一把壶独特的艺术个性,这应是不懈的追求。

猜你喜欢

瓜藤花器瓢虫
顺藤摸瓜
穿花系列竹编花器
置胆插花馨 尊觚花器与簪花内胆
蘅皋掇菁藻 毡室伴清嘉 宋代占景盘与管瓶花器再议
瓶花佳趣 古代花器与花事
小小瓢虫
地瓜藤的“翻身仗”
地瓜藤的“翻身仗”
飞呀,小瓢虫
瓜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