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学科竞赛在农科类实践教学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2016-05-30代培红刘晓东阿依先·艾力李月刘超李克梅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26期
关键词:学科竞赛实践教学人才培养

代培红 刘晓东 阿依先·艾力 李月 刘超 李克梅

摘要:学科竞赛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实践教学改革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探讨了目前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及存在的问题,并从学科竞赛对农科类实践教学的改革、优秀大学生的培养、实验室开放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及存在的弊端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供大家借鉴。

关键词:实践教学;学科竞赛;人才培养;实验室开放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6-0166-02

实践教学是高校重要教学环节,是实现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1],它对全面加强学生知识、技能、能力、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培养等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生物技术引论与实验”课程是一门实验技能培训课程,其特点是开设的内容综合,是一门面向全校生物科学类专业(农学、植保、生技、园艺、草业、农资、林学、药学、动医、动科等专业)开设的实验技能培训课程,其特点是开设的内容综合性强,主要涉及的是分子水平实验,微观、抽象,且在短暂的时间内完成70学时的实验内容,而相关的内容又属于层层递进、环环相扣,联系较紧密,知识点较多,其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协作精神,对于生物科学类学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传统的实验教学中,主要由教师制定教学计划,安排实验内容,准备实验材料和器具,然后指导学生完成规定的实验内容,最后学生写出实验报告,老师根据实验报告册给出成绩。实验教学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实验预习报告照抄书本,做实验时看别人的,实验结束后实验报告抄同学的。自己动手做实验的学生大部分也只是“照方抓药”,按部就班地照老师说的做,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实验成绩仅凭实验报告给定是不科学的。报告仅反映学生实验的部分情况,难以反映出全部情况,特别是实验操作技能方面的情况,可能造成不动手做实验者成绩更高,而其技能不一定高,事实上,往往统计起来学生的实验成绩不呈正态分布,这种教学方式中,最大的不足是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的学习较为被动,缺乏认真的思考。

随着教学体制和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入,以创新教学为核心,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成为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议题[2]。学科竞赛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增强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跨学科拓展综合素质的大平台,可以培养新型的拔尖人才,是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推动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本文将从通过“生物技术引论与实验”课程竞赛的举办,浅谈一下学科竞赛对农科类实践教学的改革、人才培养、实验室开放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一、实践教学与竞赛结合,促进实践教学改革

学科竞赛以探索式、研讨式的方式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内容应用于实际的操作中,这无论对实践教学内容的改革还是教师知识水平都有较大的促进作用。通过学科竞赛项目的设置,改变了传统的演示实验和验证实验,拓宽了综合性实验内容,提高了设计性实验的难度,改革了原有课程体系。虽然生物技术引论与实验课程中的实验部分具有一定的连贯性,但是学生对整个实验没有一个连贯的思维。因此,在今后的实验教学过程中,结合专业特点,需要增加设计性和创新性的实践教学环节,改革课内实验和实践环节,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该门课程的学习,如让学生以第二课堂的形式、兴趣小组的形式进入实验室,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的学习和钻研,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挖掘学生的专业学习潜力,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使得学生在实践教学和实践练习中得到锻炼和发展,以此扩大竞赛的受益面。

举办学科竞赛,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这对教师的发展来说也是一个督促,督促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需要不断地探索新的教学方式方法,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知识结构,改变实践教学的思维,促进教师在实验教学手段和方法与学科前沿的实际应用紧密结合,进一步促进教学手段、方法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抛弃被动式的“填鸭式”教学方式,讓学生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做的实验有何用处,目前是否有应用等。

二、学科竞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创新能力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3部分[3]。各类竞赛通过竞争,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在动手能力及基本技能方面都有较大的提高;另一方面,通过学科竞赛能训练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学科竞赛过程中涉及的内容较多,综合性、灵活性较强,这无形中就要求学生参加竞赛的过程中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动手能力,在竞赛的准备阶段,学生需要自己动手进行实践操作,动脑去思考问题,不再是被动地按老师的教法被动地接受新知识,从而突显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助于学生主动构建科学的知识体系,学会更好地将各个知识点联系起来,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原本是为了在知识竞赛中获得较好的成绩,但是在实际中,学生的新思维、新的意识在不断的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形成,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在参加竞赛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前期准备阶段整理好的思路在竞赛的会场上进行检验和实践,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最终在竞赛中做到动手能力强、思维模式新等各方面都表现较突出,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达到创新能力培养的目的。

三、学科竞赛促进实验室的开放

学生的动手能力不强,除了与实验课程时间紧、实验室仪器设备利用效率不高、实验人员紧缺等因素有一定的关系,目前大家都在提倡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但是仅凭课堂上的50分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是远远不够的。目前,高校中实验室的开放主要包括时间和空间、实验室仪器设备、实验内容的开放[4]。

时间和空间的开放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验机会,是实验室开放的基本条件,根据实验课程的安排、教室的空余时间及教师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开放,特别是参加竞赛的学生;仪器设备的开放为师生提供实验的物质基础,是实验室开放的必要条件,本实验室中的仪器设备主要都是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等常常应用的常规仪器设备,没有较大型的仪器设备,所以对于学生在设备上开放要求远没有大型仪器设备的高。根据设备的性质、特点,学生需提前提出申请,且学生在会用的情况下进行开放,为了避免学生开放期间因错误操作而导致仪器设备损坏,所以本实验室特在“生物技术引论与实验”课程网络平台上开设了仪器设备正确操作栏目,可以让学生在进入开放实验室前,提前先学习仪器设备的正确操作,然后再进入实验室使用仪器设备。

实验内容的开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是实验室开放的本质要求[5],在实验室进行开放时,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实验教学课程中的某些实验的开放,这样就无法真正达到实验室开放的目的了,实验教学、知识竞赛、科研或者大学生创新项目都应该根据实验室条件、实验室经费等给予开放,从而达到实验室、仪器设备等利用率的最大化,且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提高,创新意识的培养都可以达到最大化。

四、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建议

纵观本次竞赛,发现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改进,如考虑到知识竞赛过程中的实验室开放所需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学校应该设立长效激励机制,对实验室开放过程中参加指导的老师、实验室管理的老师、竞赛各个环节出力的老师,给予计算工作量,同时给予一定的金钱补偿,同时对参与这一系列活动的老师给予工作上的肯定,才能更好地调动老师们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去举办竞赛这样的大型活动;新疆是一个少数民族和汉族杂居的一个省份,存在大量的少数民族学生,这些学生大多汉语基础不是很好,基础相对较薄弱,将他们和汉族学生放在一起竞赛,在初赛时就将大部分的少数民族学生淘汰了,能进入复赛的只有为数不多的少数民族学生,这样会大大地降低他们参加竞赛的积极性,因此在今后的活动中,特殊地区的学生竞赛应该考虑到特殊群体;另外,参赛的教室和经费等条件的限制,这就会在举办竞赛时考虑到参赛的人数和队数,建议可以进行多个专业联合起来搞竞赛,增加参赛队数量和参赛人数,以更好地考察实验教学的整体水平和质量。

结束语:

通过举办“生物技术引论与实验”知识竞赛后,发现学生参见竞赛的准备阶段、参赛阶段都比较积极主动,学生愿意在课前进行自主的学习理论知识、进行实践操作,构建相关的知识体系,这对于农业院校的学生来说,学科竞赛活动是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提高大学生綜合运用所学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分析问题等的能力,对于农业院校实践教学水平的提高,大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忠刚,王兴芬,彭书华,等.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学科竞赛管理机制改革初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12):34-38.

[2]高云鹏,滕召胜,黎福海,等.开放实验室与学科竞赛平台相结合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04):360-363.

[3]李国锋,张世英,李彬.论基于学科竟赛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03):24-29.

[4]强根荣,刘秋平,盛卫坚,等.普通高校实验室开放的模式与管理机制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10):185-187.

[5]高云鹏,滕召胜,黎福海,等.开放实验室与学科竞赛平台相结合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4):360-363.

猜你喜欢

学科竞赛实践教学人才培养
浅谈独立院校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的组织与实践
“学研赛”并重的计算机类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