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营改增”背景下的建筑施工企业对造价的管理优化

2016-05-30宋海峰

中国集体经济 2016年28期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营改增工程造价

宋海峰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脚步逐渐加快,建筑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优化,使建筑施工企业的经营管理的内部环境,同样面临巨大的挑战。目前,随着国家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范围的不断扩大,建筑施工企业同样被纳入营改增的范围当中。

关键词:营改增;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造价:措施

目前,我国的经济建设已将全面展开,面对固定资产的投资规模与日俱增隋况下,建筑行业俨然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因此对其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随着营改增大潮的不断推进,众多行业已经被纳入试点范围,建筑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由于其本身复杂的产业链,营改增的推进过程比较困难,在税制的完善和改善中,最终会完成营业税和增值税的相互转换。事实上,建筑行业已经于2014年,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了营改增。

一、营改增的背景

2012年,上海首先被选为营改增启动的试点,由此,行业范围和试点区域不断扩大。之后,2013年5月24日,由国家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颁布了《关于全国开展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税收政策的通知》。根据通知,自2013年8月1日起,已经在全国大范围进行交通运输(暂时不包括铁路运输方面)以及部分现代服务业的营改增试点。而建筑行业由于其复杂的产业链结构,在2014年也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实现营改增。

营改增的实施有利于完善税制结构,避免重复性的征税,还能减轻企业负担、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活力,同时对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实现可持续健康的发展具有良好的作用。

二、营改增在建筑施工企业的现状

为全面适应国家税制改革的要求,解决目前建筑行业营改增的问题,国家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办公厅于2016年2月19日正式颁布《关于做好建筑业营改增建设工程计价依据调整准备工作通知》,国际上税务局也于同年的3月23日颁布《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点的通知》。各項文件的相继出台,标志着我国建筑行业已经全面进入营改增模式中。

然而,在正式进行营改增之前,国家相关领导人对于建筑行业的营改增已经相当重视,特别强调,要在听取多方意见的前提下,谨慎的提出相关的决策议案。在做好充分调研的基础下,保障营改增工作的顺利推进,国家财税部门特地为此提出了与建筑行业实施营改增相关的五条过渡性建议措施:第一,对于试点前已经签订合同的建筑企业允许适用简易的计税法:第二,对于建筑行业普遍存在的关于施工方因使用建设方购买的主要建材产品导致其进项税减少的问题,主要是通过在施工方的计税销售额当中剔除材料进行的减款的方式解决:第三,允许建筑企业对于施工现场建设的临时设施以及相关的不动产,采取一次性抵扣所含进项税:第四,允许建筑劳务企业以及清包工企业等建筑产业链条的最底层,选择简易计税法来计算增值税:第五,将现行的商品混凝简易计税的办法,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为一般的计税方法。

三、营改增在我国建筑行业中所面临的问题

(一)企业的相关税负增加

建筑企业在实行营改增面临的首要问题便是关于企业的税负不下降反而增加了。营业税下的营业成本主要是价税合计数,实行改征增值税以后,企业的营业成本需要进行价税分离,只有一部分才能够成为真正的成本,剩余部分则是进项税额,销项税额主要是通过所获取的进项税发票来抵扣,抵扣数额直接关系到企业营业成本的多少。而其抵扣的数额主要由企业为一般纳税人的身份以及供应商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所决定。一般从理论上讲,企业只要在发生成本时充分获取相关增值税的专用发票进行抵扣,帮助企业实现降低总体税负的目的。但是,在实际的模拟税负测算中,很多建筑企业由于地材和辅助材料的特殊性很难取得发票、一些人工成本抵扣率过低或者无法抵押等,因此,很多企业的税负不降反而大幅度增加。

(二)加重企业资金流的压力

由于建筑工程一般都比较庞大,因此在建筑施工市场中,普遍存在建筑方业主付款不及时或者拖欠工程款的现象。实行增值税以后,企业不能像往常一样通过延付供应商的办法达到缓解资金压力的目的,因为在增值税制下,发票作为一种有效的凭证,在办理验工结算时就已经开好了,有利于直接确认收入销项税额。如果下游企业的资金不按时到位,便无法足额取得进项发票,将不能直接进行抵扣。在此期间,不仅会加大企业的资金压力,进一步增加企业的资金流出,企业还会面临资金流随时可能会断裂的风险。

(三)新形势下企业的管理水平难以适应时代的需要

更好的促进和实现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的现代化是建筑企业实现营业税改增值税的一个重要目的。但是,我国的建筑施工企业长期以来一直实行的是传统粗放式的管理模式,良莠不齐的管理水平加上宽松没有纪律的管理环境,使得企业无法实现对各项目部门和分公司全面、有效、科学的管理控制。于是,在全国各行业普遍开始实行营改增的大环境下,传统粗放式的管理模式开始显现出各种弊端。增值税较之前的营业额税,在关于征收管理环节方面更加复杂、纳税筹划空间更多,同时对企业的人员素质要求更高,需要的是高管控能力以及高财务管理水平的高素质人才。因此,营改增在建筑施工企业的实行需要其在不断健全管理制度的基础上,极力的改善对自身财务管理水平以及风险管控水平的提高,使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逐渐适应新形势下营改增的需要,实现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四、营改增对于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造价实施管理优化的措施

税制改革实行后,关于增值税的日常管理、纳税日期的申报以及相关的缴税将会大幅度的增加企业的经营管理成本。因此,做好工程各阶段工程造价的应对措施,将有利于建筑企业的发展。

(一)投标阶段

第一,合理管理好新项目的报价、成本预算等方面,并且做好相关的应对措施。营改增在建筑行业实施后,业主关于招投标的规划也会相应的发生变化,因此,这便需要施工企业对现有的施工项目进行仔细的组织梳理。

第二,合理选择税负相对较低的工程。如果工程地点在境外,那就不需要计增值税:对于跨县市提供的建筑服务项目以及一些老项目等,计税都是按照简易计税法进行的。

第三,科学合理的利用企业的资质,采用最优的投标模式,对投标组合进行合理优化。在建筑行业未实行营改增之前,许多企业只能将自己的资质给他人挂靠,但随着营改增的实现,这种靠他人挂靠企业资质的方式很显然是行不通的。过去挂靠企业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对采购建筑材料的发票往往不会索要,被挂靠的企业也不能获得相关的进项抵扣发票,便会直接导致企业税负的增加。但是,如果开具了增值税的发票,相关材料的供应价格也会自然提高,便直接导致挂靠方的实际利润减少,为了企业的长久发展和生存,挂靠方会格外注意讲求诚信、注重质量,相应的因挂靠方偷工减料而影响工程安全问题和质量问题的行为也就会相应的减少或避免。通过非正当途径获取的可抵扣发票,无论是单纯只为减轻税负也好,只要情况属实便都存在骗税的嫌疑,后果不堪设想,情节严重者会受到相关法律的严重制裁,因此无论企业还是个人一定要通过正当途径获取发票。

第四,建立好新项目的报价测算模型,确定好新项目投标报价的方案。是否开票并不是增值税的重点,增值税以合同上面付款的时间为准,就是未收到相关款项,也要在合同上付款的当天缴纳一定的增值税。如果是垫资工程,则工程款和税款要一起垫付。

(二)签订相关合同阶段

第一,在签订合同时要做到尽量规避甲供工程的项目模式的同时,也要注意防止企业的劳务化问题。在招投标阶段,不仅注重与业主之间的合作谈判,将“甲供材”的比例尽量压到最低,争取实现“甲控材”,还要将增值税的税负最大程度的转移给业主,以及最大限度地降低建筑行业在实行营改增后因为“甲供材”问题,导致企业营业规模大幅度下降等问题的出现,从而对建筑企业造成的不利影响。

第二,避免造价风险的出现,要格外注意审核相关合同条款。首先对合同的总价格进行最先审核,具体包括税金、不含税造价以及含税造价。其次,要确定业主有给施工企业开过发票,但是要弄清楚计价时的具体问题,是按照扣除质保金额开发票,还是按照计价金额开发票,此外明白支付工程预付款时开发票的形式。如果没有扣除质保金而开的发票,企业就要垫付质保金部分的相关销项税。

(三)履行合同阶段

第一,管理好各成本组成项目的所含进项税额,从中筛选出供应商库。在实行营改增之后,原来服务提供方可能会从营业税纳税人实现到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转变,被服务接受方便可以将服务提供方相应的增值税作为进项用于抵扣。如:在进行材料采购时,在签订合同之前就应当先调查好对方的纳税资格是否符合资格审查的要求,并在合同中不断完善和补充与当事人名称相关的一些信息,对其是小规模纳税人还是一般纳税人进行考量。此外,还要搞清楚对其提供的结算票据能否进行抵押。

第二,实现“三流一致”。所谓的“三流一致”主要是指资金流——银行的收付款凭证、物流或者劳务流、票流——发票的收票人和发票人,三者之间的相互协调统一,也就是说收款方、货物销售方或者劳务方、开票方三方,必须是属于同一个法律主体。若三流中有任一流脱离,就不能實现对税款的抵扣。然而,要保证实现“三流一致”也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必须要在采购合同中与供应方约定好,要求其提供发出货物的出库凭证以及相应货物的物流信息。

第三。严格审核“进项税抵扣”。对属于个人消费的一律不得进行抵扣进项税,如差旅中的交通费、餐饮费、招待费等,住宿费除外,因为有住宿费专用增值税发票。同时,关于购买职工福利的相关物品也是不能抵扣税金的,但是用于组织业务推动会的场租费和会务费是可以进行抵扣的。

(四)其他措施

目前增值税一直实行的是“项目就地预缴,机构集中汇缴”的经营管理模式。根据建筑产品在空间上具有固定性的特征,建筑施工企业往往具有项目分布范围广泛、分支机构众多等特点,直接导致企业过长的管理链条,造成管理成本过大的不利影响。因此,企业内部必须要进行合理整顿,对各项业务进行合理的分拆,争取可以享受到国家给各种区域以及行业的税收优惠。

五、结语

营改增是适应大环境下,国家针对所有行业实行的结构性减税政策的福利,将营改增应用于建筑行业当中将更加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据相关专家组的测算,对建筑行业来说,工程造价比原来降低了百分之七,但是税负同比增加了百分之三。进行税制改革之后,一定程度上会使相当多的企业面临相关的利润降低,收入减少以及税负增加,现金流受挫的大危机。为此,建筑施工企业应该做好营改增模式下对工程造价的管理优化工作,加强对进项税的研究管理工作,同时加强对员工的管理和培训,提升整体员工的综合素质。本文主要就目前经济高速发展下营改增的背景进行了简单的阐述,并根据营改增在建筑行业中的实施现状,发现营改增在建筑行业中的问题,针对出现的主要问题,分层次、有条理的提出了营改增对于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造价实施管理优化的措施。

猜你喜欢

建筑施工企业营改增工程造价
如何加强工程造价管理有效的控制工程造价
建筑施工企业全面预算管理难点及信息化解决方案
建筑施工安全成本及优化和控制
浅析营改增后建筑施工企业的问题分析与应对策略
工程造价之旅
对工程造价进行审计的几点思考
如何有效控制工程造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