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川南城际高铁对泸州市社会经济的影响研究

2016-05-30熊升银

中国集体经济 2016年28期
关键词:社会经济泸州市高铁

熊升银

摘要:2015年动工的川南城际高铁给沿线各城市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文章从高铁经济的内涵入手,分析高铁给泸州市社会经济带来的影响,通过加大宣传,优化产业结构、吸引人才,建立配套政策等几个方面提出适应高铁经济时代的对策。

关键词:高铁;泸州市;社会经济

川南城际铁路的建设将产生成渝经济带和川南城市群的“同城效应”,必将推动川南城市群的协同发展。泸州市要承接高铁效应、发展高铁经济,对于进一步提升泸州川滇黔渝结合部中心城市、打造成渝经济带增长极具有现实而深远的重要意义。

一、高铁经济的内涵

在高速铁路以及高铁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经济活动已经离不开这种高速而且高效的交通方式。“高铁经济”是指依托高速铁路,带动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快速流动,并吸引其他生产要素不断向该区域集聚。它有效带动区域经济增长,推动沿线城市发展战略转型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二、川南城际高铁建设现状

川南城际高铁分为内江至自贡至泸州铁路和自贡至宜宾铁路两段。内江至自贡至泸州铁路起于内江市成渝客专内江北站,向南经白马、永安后进入自贡境内,再经大安、自贡市区沿滩区、富顺县进入泸州境内,尔后线路南行经泸县止于泸州市:铁路全长220.65km,其中内自泸城际高速客运专线正线长度130.96km,自宜城际高速客运专线正线长度89.69km,为新建客运专线,速度目标值350km/h,全线共设车站12个。区域枢纽站为自贡东站。该项目总工期为5年,于2015年12月25日开工,其中内自泸段将于2019年建成通车,总投资约309亿元。川南将力争在2020年,携手迈入高铁时代。

三、高铁给泸州市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分析

(一)区住交通优势更加突出

泸州是全国“五纵七横”交通干线上的重要节点,处于成都、重庆、昆明和贵阳四大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的中心位置,也是长江上游唯一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既和四个国家级综合交通枢纽高效互连,直接接受其辐射影响,又因独特的长江水运优势和区位条件,与四大枢纽互为补充,互动发展。川南城际城际铁在泸州市设置高铁站,工程建成通车后,川南几个城市真正纳入半小时经济圈,泸州市将与成都、重庆等与其他城市之间人员、资金、信息等交流将变得更加快速频繁。

(二)进一步提升城镇化水平

随着川南城际枢纽的建成,城市化进程将不断加快,城市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高铁带来的巨大人流将产生强大的购物、餐饮、休闲、商品和服务消费能力,高铁枢纽站区将被打造成商贸服务业为主体的新的增长极,城市配套设施将逐步完善。2016年,泸州市紧紧围绕“建设川滇黔渝結合部区域中心城市”的总体定位,着力完善城镇体系,强化产业支撑,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到2017年,泸州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2.2%,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6.7%,实现新增38万农业转移人口和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

(三)进一步促进泸州市商贸旅游业发展

川南城际高铁开通以后,西南商贸城的交通优势也越来越方便,对于很多商户的生意也会有极大的帮助。另外高铁第一客运对象为商务人群,其次是旅游人群,商务、旅游成为最先、最直接的受益产业,商务与旅游融合发展将带动商贸、餐饮、住宿等第三产业发展。川南城际铁路的建设,将为游客到泸州市各个景点旅游提供便利的交通条件,同时也使到这些景点的游客数量不断增加,促进了泸州市旅游业的发展。2016年以来,泸州市加快推进商贸物流业现代化进程和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不断完善商贸流通体系,努力扩大城乡居民消费。总之对泸州地区旅游资源整合、做大做强旅游品牌、凸显城市名片也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

(四)进一步促进物流业发展

泸州作为西部地区东进长江、南下出海最为便捷的通道,具有发展成为川滇黔渝结合部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集散中心的基础和条件,规划建设的高速铁路等重点交通项目将使交通更加便捷、物流通道更加畅通。目前,我市物流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已拥有A级以上物流企业20家,企业数量和经营规模都仅次于成都,居全省各市州前列。川南城际高铁的开通有利于物流运输承载能力进一步提升。这种高铁物流由于运输快、吞吐量大,大大提升了物流企业的承载能力。有利于助推了新概念物流企业的发展。高铁物流是一种新概念的物流,这种新概念的物流公司现在也是逐步得到了发展,他们公司没有庞大的运输团队,都是依靠与高铁企业开展合作实现物流运输。

(五)进一步促进城市功能完善

川南城际高铁的开通,必将吸引宜宾、内江、自贡、泸州、成渝等地人才、信息、资金、技术等各种生产要素相互融合。泸州市设置的高铁站,作为高铁沿线重要节点,所承担的功能必将促进泸州市进一步加快城市功能完善。伴随高铁经济的发展一定区域内的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通过各种方式汇集于泸州市,经过城市的优化组合产生了能量聚集效应和放大效应,改善交通状况和投资环境,以吸引更多的人才来泸州市创业、更多的客商我市投资置业。必定能推进泸州市进入“智慧、低碳、宜居”城市,提升信息化发展水平、改善人居环境、加强城市生态保护等提升城市功能。

四、迎接泸州高铁经济的对策

(一)加强高铁经济效应的宣传

川南城际高铁的通车,缩短了泸州与川内各以及重庆、贵阳等城市的时空距离,可乘坐高铁直达泸州的城市越来越多。那么泸州市主动迎接“高铁时代”的到来,努力推进基础设施、城市化、产业发展等方面与高铁的衔接,放大高铁产生的经济效应。泸州市宣传、旅游园林局等部门还强化了高铁宣传促销的力度,做好高铁沿线城市宣传促销和高铁专列、站台、沿线等广告投放的相关工作,努力为高铁造势,提升泸州市的整体形象和美誉度,扩大对外开放力度,招商引资的“触角”不断外伸,从而不断推动经济发展。

(二)建立适应高铁经济时代的人才队伍

高铁经济时代就是一种“新速度,新经济,新时代”。必然是人才的竞争。需要大量有创新发展能力又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创新驱动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在高铁辐射下的城市,必须要借助人才的力量的是实现自身的经济发展。想要留住那些具有高素质和高技能的人才,只有通过建立良好的人才引入机制来实现。这些高素质人才要深爱泸州市这一方热土、一心一意为泸州市400万人民谋福祉。由于大城市的人才竞争激烈,所以很多的人才无法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的平台,而这些平台在中小城市却很多,因此中小城市应该建立健全人才引进机制,建立更加适应人才发展的平台,有了专业的平台就能吸引人才的加入。

(三)不断优化产业结构

泸州市目前以白酒、化工、机械、能源为四大支柱产业,尤其能源和化工产业对环境的破坏较强,资源消耗也较大,这对于宜居和低碳城市存在较大阻碍。利用高铁经济发展的契机,努力打造高品质生活、休闲、娱乐为主的宜居城市,注重自然环境保护与文化资源发掘,不断调整四大产业布局,让更多的人才到泸州定居和工作。城际铁路开通后,首先要发展效益农业,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积极解决就业问题。其次大力发展无污染工业。可以说好的企业、好的就业环境、必将吸引更多的人才落户泸州。最后发展高品质服务业。以服务过往旅客为服务目标群,加快城际列车站前广场规划和商圈规划,加快发展货运、客运、零售、餐饮、金融等产业,实现现代服务业的高质高效发展,最大限度地把消费群体吸引在泸州市。

(四)完善适应高铁经济的政策体系

要建立适应高铁经济的全新思维,必须树立行政加快、服务质量提升,以开放、高效、透明、文明的理思维,为适应泸州高铁时代的早日到来做好政策环境。要通过制度建设、干部作风建设、创新服务等方式加强对全体干部的教育、树立清正廉洁、提高办事效率,优化发展环境。高速铁路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现的必要结果,要有开放、高质、透明、文明的思维为高铁经济保驾护航。全力确立和建设高质量的服务思维,早日实现行政加速,服务提升的效果。在高铁沿线的站点,积极规划建设新城镇和产业园区,要做到科学规划,有序引导,着力构建完整配套的政策体系。

猜你喜欢

社会经济泸州市高铁
泸州市人民医院
泸州市人民医院
泸州市人民医院
泸州市人民医院
高铁会飞吗
人地百米建高铁
社会经济发展中民商法的变化与发展
简论信息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第一次坐高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