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服务业发展优势的影响因素

2016-05-30徐明

中国集体经济 2016年28期
关键词:发展优势服务业

徐明

摘要:通过采用按就业人数进行算术平均计算的就业人员人均GDP重新来衡量我国三次产业的发展状况,发现尽管目前我国服务业的GDP比重超过了第二产业的,但是服务业的就业人员人均GDP却仍然落后于第二产业。在此基础上,量化我国服务业的发展优势并将其作为解释变量。将消费、出口、政府投资、外资、进口以及经济发展作为被解释变量,建立GMM回归模型,发现出口、消费、经济发展正向推动了我国服务业发展优势的提升,然而进口、政府投资和外资却对服务业的发展优势存在负面影响。

关键词:服务业:发展优势;GMM

一、引言

当今世界,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服务业被各国提到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可以说,服务业的发达程度已经成为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核心指标。按照世界各国发展经验,经济越发达的国家,服务业发展的水平越高;相反,经济欠发达的国家的服务业的发展也比较落后。比如说,像美国、日本、英国等一些发达国家的服务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0%以上,服务业在这些国家已经处于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和农业、制造业相比,服务业凭借其吸纳就业的能力强、环保、创造价值的能力大等特点,成为许多国家非常重视的产业部门。

历来有许多学者致力于怎样发展服务业这个问题的研究。Yoshima,Arab(1997)等人通过实证研究证明城市化通过提高劳动力的渠道促进了服务业的发展。马章良(2012)通过计量方法证明外商对服务业的直接投资能够长期均衡地促进我国服务业的增长。程大中(2003)认为资本增强型的技术进步是我国服务业的增加值比重偏低、就业比重偏低和人均增加值偏低的原因。刘纯彬等(2013)运用面板数据分析了专业化分工、工业化程度、服务效率、产业融合程度、政府规模、制造业集中度以及对外开放度对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影响。

服务业也受到我国政府的重视。我国“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规划都将大力发展服务业作为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重点,发展服务业也是我国寻求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必经之路,是我国的国计民生问题。出口、投资和消费这三驾马车长期以来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也深刻地影响我国各个产业的发展。为此,本文试图分析投资、消费和出口这三驾马车对服务业发展的影响,为我国下一步政策制定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二、我国三次产业发展状况的再衡量

以往学者一般用三次产业各自产值占总量GDP的比重来反映它们的发展状况。然而,这个指标没有考虑就业人数多少对产业总产值所造成的影响。举个例子,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5年我国第二、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分别为40.5%、50.5%,这个指标反映出我国第三产业对国家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了第二产业。但进一步思考,如果2015年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远远超过第二产业,那么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人均创造的产值未必能超过第二产业的了。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总量GDP强国,与此同时也是一个人均GDP弱国。与总量GDP相比,人均GDP更是让我们关切的问题。所以,为了全面真实反映出我国三次产业的发展状况,本文采用按就业人数进行算术平均计算的人均GDP来进行分析。按全国总人口进行算术平均计算的人均GDP虽然能刻画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收入水平,但全国总人口还包括了非就业人员,事实上大部分非就业人员并未参与经济活动,因此传统意义上的人均GDP不能真实反映一个经济体中从事经济活动的人所创造价值的能力。本文将采用按就业人数进行算术平均计算的人均GDP,该指标能够真实反映我国从事经济活动的就业人员人均创造的价值,同时还能考虑三次产业因就业人数不同所带来的产值差异。

图1展示的是我国三次产业产值占总量GDP的比重。从该图可以看出,一直以来第二产业的GDP占比达到了40%以上,在2011年之前一直位于前列。第三产业的比重呈现出稳定递增的趋势,并于2012年首次超越第二产业。我国农业占GDP的比重自2000年以来一直保持在10%左右。

图2展示了我国三次产业按就业人数进行算术平均计算的人均GDP情况,它们分别等于产业产值除以各自的就业人数。从图2可以看出,自1990年以来,三次产业按各自就业人数进行算術平均计算的人均GDP都表示出稳定上升的态势,其中,第二产业一直稳居第一位。第三产业居于第二位,第一产业最低并且远远低于第二、第三产业。可见,虽然自2012年以来我国第三产业产值占总量GDP的比重超过了第二产业,但是如果按就业人数进行算术平均计算,其人均GDP却仍低于第二产业的。所以,就人均创造的价值这个层面而言,目前我国处于主导地位的仍然是第二产业。

三、回归模型的建立

为了定量检验投资、消费和出口这三驾马车对我国服务业发展的影响,这里采用计量模型进行实证分析。

(一)指标选取和数据来源

1.被解释变量

被解释变量为服务业的发展优势水平(service),为了衡量服务业在我国经济系统产业结构中的地位,本文采用指标service来反映服务业的发展水平。service的计算公式为:service=R3,/(R1+R2+R3),其中,R1、R2和R3分别表示第t期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按各自就业人数进行算术平均计算的人均GDP,即就业人员人均GDP。service的数值越大,表示经济系统中第三产业(即服务业)的发展优势越大,其就业人员的人均创造价值的能力越强。

2.解释变量

第一个解释变量为我国居民消费水平(cr)一数值等于全国居民消费总支出与GDP的比值,该指标能够刻画我国居民的消费水平。

第二个解释变量为外资利用水平(fdi),该指标采用《中国统计年鉴》公布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到位资金中实际利用外资所占的比例,它反映了在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中外资利用水平。

第三个解释变量为政府投资(g),该指标采用《中国统计年鉴》公布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到位资金中政府预算资金所占的比例。

第四个解释变量为出口贸易程度(export),该指标采用我国每年的出口贸易总额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值,同时还用汇率进行换算。

第五个解释变量为进口贸易程度(import),该指标采用我国每年的进口贸易总额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值,同时还用汇率进行换算。

最后一个解释变量为经济发展状况(e),采用按我国三次产业总就业人数进行算术平均计算的就业人员人均GDP增长率来反映。因为在经济发展越快的国家,投资和消费水平也会随之提高,对服务业的发展也越有利。

被解释变量和解释变量所用到的数据均来自历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采用的时间段为1990年至2014年。因为在1990年以前,统计局只统计了1978、1980和1985年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到位资金的构成,考虑到因年份不连续而存在的指标变动较大的问题,本文采用的数据起始时间为1990年。

(二)模型构建

本文采用广义矩(GMM)回归方法来建立模型。与普通最小二乘法(OLS)和两阶段最小二乘法(TSLS)相比,GMM对样本没有要求。同时估计量是稳健的,它不仅不要求扰动项的准确分布信息,还能够允许随机误差项存在异方差和序列相关的问题,所得到的参数估计量比其他参数估计方法更合乎实际,即GMM估计能够解决传统的计量经济模型估计方法中的问题f高铁梅,2009)。

回归模型如下:

(三)实证检验及结果分析

运用计量软件Eviews6.0对模型进行GMM(广义矩估计)回归。GMM模型关键在于选取合适的工具变量,并且工具变量的个数要多于解释变量的个数。经过多次尝试,这里指定的工具变量不仅加入了被解释变量和解释变量的滞后一期项,还加入了对外贸易依存度(记为open)和时间项(记为t),open在数值上等于我国每年的进出口总额与GDP的比值,总共有10个工具变量,它们是:service(-1)、c、cr(-1)、fdi(-1)、g(-1)、open(-1)、export(-1)、import(-1)、e(-1)、t。

得到的回归结果如表1所示,根据T统计量的P值可以看出,除了解释变量g在10%的水平下显著之外,其他解释变量都在1%的水平下显著,表明模型选取的解释变量都对被解释变量存在显著影响。

工具变量是否有效是GMM模型的关键,这里运用Sargan检验(Sargan test of over-identifving restrictions),该检验的原假设为“所有工具变量都有效”,如果检验的P值大于10%,表明在10%的显著水平上无法拒绝“所有工具变量都有效”的原假设,也就是说工具变量的选取是合适的。通过Saran检验,T统计量的P值为0.99,表明模型所选取的工具变量是有效的。

根据表1所示,就业人员人均GDP增长率(e)对服务业发展优势的影响系数为0.204233,即经济发展速度每上升1%,服务业的发展优势将提高约0.2%。另外,出口贸易水平(export)的影响系数为0.266944,消费水平的影响系数为0.003146,说明出口和消费都对我国服务业的发展优势存在推动作用,而且出口的影响系数要大于消费的。值得注意的是,外资利用(fdi)和政府投资(g)、进口贸易(import)对我国服务业发展优势的影响系数是负值,分别是-0.006932、0.003146、0.651754,另外进口贸易的表明外资利用和政府投资并不利于我国服务业发展优势的提升,不过负面影响非常微弱。这可能与我国外资及政府投资的结构有关。可见,在三驾马车当中,出口和消费确实促进了我国服务业发展优势的提升,而外资和政府投资对其存在的负面影响是我们要引起注意的问题。

四、结论及政策建议

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在三驾马车当中,出口、消费对我国服务业发展优势的提升存在正向推动作用,而且出口的影响系数大于消费的。而政府投資以及外资却对我国服务业发展优势存在微弱的负面作用。另外,就业人员的人均GDP增长率对我国服务业发展优势存在较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基于以上结论,为了提升我国服务业的发展优势,优化产业结构,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技术创新,促进我国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就业人员的人均GDP增长率不仅能够从宏观层面上反映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和水平,同时还从微观层面上反映出我国就业人员的劳动生产率情况,它们都极大地促进我国服务业的发展优势的提高。为此,我国应该进一步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人力资本水平,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推进出口贸易,提高贸易顺差。出口贸易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我国生产的产品以及提供服务的价格、质量和信誉,以及人民币汇率等。因此,我国企业应该不仅要提升产品质量,同时在严峻的市场竞争环境下还要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争取赢得价格优势。政府应该从税收优惠等手段鼓励我国企业产品和服务走出去,同时还要警惕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宏观经济波动造成的负面影响。

3.提高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水平。由于居民的消费水平不仅受到可支配收入的限制,很大程度上还与消费意愿存在关联。为此,我国不仅要推动经济又快又好发展,为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打好根基,同时还要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制度,通过政府的力量来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让我国居民真正做到有钱可花,而且愿花。

4.引导政府资金以及外资的流向。要提高我国服务业的发展优势,优化产业结构,不仅要依靠政府的投资,还可以充分利用外资,但关键在于除了保证投资数量,更应该提高投资质量,即要优化投资的结构,引导资金流向,要侧重我国的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猜你喜欢

发展优势服务业
做好服务业 做强鱼文化
服务业:从一二三到三二一
健康服务业:更多关注这个板块
海南省建设品牌马拉松赛的优势与效益研究
“互联网+农业”视野下现代农业的发展探讨
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的发展及优势研究
普惠金融视角下社区银行发展的优势、借鉴及建议
2014上海民营服务业50强
中介服务业
服务业集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