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乡村到城市:用基层故事对外传播“十三五”宏图

2016-05-30曹凯

对外传播 2016年3期
关键词:小分队十三五基层

曹凯

如今的西方世界,充满了对中国的各种质疑。5年内7000万人口脱贫,年均GDP增速6.5%,十八届五中全会和“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的这些目标中国共产党有没有能力实现?

这也是我们新华社“聚焦十三五 · 新华社记者基层行”小分队所要回应的问题。2015年11月初,新华社组成三支调研小分队分赴全国各地采访。我所在的第一组成员来自新华社对外部、中央新闻采访中心、参编部、摄影部、新媒体中心等部门,主要关注三大主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经济增长新动力、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这三个主题都为外界所关注,并广受质疑:中国究竟能不能如期建成小康社会?经济能否保持中高速增长?中国共产党有没有能力带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平稳向前发展?小分队深入贵州、重庆和上海等地,试图从基层寻找答案。

精准扶贫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带着这些疑问,我们第一站来到了贵州毕节,中国集中连片贫困人口最多的省份里扶贫攻坚难度最大的地区。毕节的扶贫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已开始,但过去的大水漫灌模式扶贫看起来政绩漂亮,但却没有“问需于民”,效果欠佳也无法持续。

吸取了以往的教训,毕节七星关区广泛调研后根据贫困户需求推出的精准扶贫套餐,给了农民自主选择养牛、养羊或者种菜等机会,政府提供的贴息贷款和担保也解决了困扰贫困户最大的瓶颈——资金问题,58岁的贫困户张祥印也第一次有了信心规划人生。

张祥印十几岁就成了孤儿,穷了一辈子,靠租朋友的牛分得牛仔和几亩土豆为生,生活困苦,儿媳妇在孙子一个多月时忍受不了贫穷而一去不回,儿子常年在外打工,老两口独自抚养孙子,从来没想过自己还能过上好日子。

毕节七星关区推出的精准扶贫套餐,解决了张祥印资金上的后顾之忧。政府提供了三年2.4万元贴息贷款,张祥印得以购买两头良种能繁母牛,政府还提供技术指导,对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造成的损失进行兜底,张祥印得以毫无顾虑地迈上养牛致富之路。

张祥印心中有了自己的“十三五”规划:一年学习养殖技术,两年还本,三年脱贫,四年后供孙子上小学,五年后把儿子借债修的平房再加高。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时,也是张祥印彻底脱贫致富走向康庄大道的新起点。

我们采写的《张祥印的“十三五”规划》用生动鲜活的故事反映了基层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践中的制度创新,这也是三支小分队此行播发的第一篇稿件,被《新华每日电讯》配图表采用。配照片的稿件在新华社客户端播发后,阅读量超过72万。

根据毕节和贵州务川武陵山片区扶贫调研后采写的英文重点稿《中国改变策略 用金融手段抗击贫困》被《中国日报》香港版、《环球邮报》、《伊斯兰财经》等媒体采用。

消费和服务成为经济增长新动力

2015年前三季度,中国GDP同比增长6.9%,是2009年二季度以来中国GDP增速首度跌破7%,质疑中国经济增长的声音再度甚嚣尘上。我们在调研中发现,服务和消费,尤其是农村消费是中国经济潜在的增长点。

在腾讯的帮助下,贵州黎平偏远的侗族寨子铜关村村民已经习惯了使用微信和淘宝购物,农产品也有了网上销售渠道,2015年10月铜关村还出现了第一家快递代收点。中国最大服务贸易电商猪八戒网在历经八年亏损后2015年融资26亿元估值百亿,创始人朱明跃认为“2015年是一个转折点,服务贸易的春天来了”。国际物流撮合交易平台咖狗网2015年9月才成立,总经理李姿认为他们面对的是一个“百亿美元级别的蓝海”。依托上海自贸区的优惠政策,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上海)2015年9月和11月相继举办境外新版图书展和文化授权展,交易额过亿元。

在采访中我们发现,尽管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但经济结构出现积极变化,新的经济增长点正加速形成。电商、互联网金融等模式创新,新能源汽车等技术创新,智能穿戴等产品创新和众筹等业态创新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创新驱动所产生的新业态、新技术、新产业和服务、消费领域孕育的新的增长点将力保完成“十三五”时期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的目标。

在这些鲜活采访基础上写就的对外英文重点稿《中国瞄准消费和服务以驱动增长》和对外中文重点稿《中国寻找发展新亮点 力保实现“十三五”经济目标》被News United.com,bullfax.com, scoopnest.com, veooz.com,homilychart.com等境外媒体和国内各主流网站采用。

党的自身建设确保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是十八届五中全会和十三五规划建议中的重要内容。在很多人眼里,党建是理论问题,看不见摸不着。

小分队一行深入重庆黔江武陵山腹地,采写的《一江碧水,两个渔滩——渝东南一“上访村”20年之变》一文通过对当年上访老百姓和基层干部的采访,还原了加强党建、密切党和群众的关系如何让一个“上访村”成为一个明星旅游村的故事,凸显了党建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渔滩20多年的变化,是全国很多地区发展的缩影。黔江区冯家街道党工委书记唐洪芳的一席话令人印象深刻。“发展背后,关键要看党的建设。穷则弱在党建,脱离群众,做好事也像是上刀山下火海;富则强在党建,密切联系群众,基层党组织就是战斗堡垒。”

20年前的渔滩因为征地拆迁建水电站,村民没有得到适当的补偿,开始了漫长的上访之路。当时财力所限,对于上访群众,只能尽量安抚情绪。在干部眼里,渔滩是不愿碰、不敢接的“老大难村”“马蜂窝村”;在群众眼里,干部不干实事,村民卖菜都不愿意卖给干部。渐渐地,干部和群众之间的心路也堵了。

在弄清问题症结后,渔滩新一届领导班子将群众意见逐一办理,共性问题张榜公示,请党员和居民代表一起想办法、出主意。不久后,党组织的努力逐渐得到群众回应,甩白眼的少了,客观反映情况的多了,不少人还主动找干部提建议。有了群众支持,各项工作开始出现转机。

渔滩不仅已经连年没有群众上访,还将“渔”的行业拓展到了国外。路修好了,吊桥修起来了,一个依托渔滩水电站库区独特生态环境的世界溪钓公园,已经提上建设日程。2015年11月初,在这里进行的重庆黔江国际钓鱼邀请赛,引来14个国家400多名选手参加。在广东、浙江等地打工多年的李凤琼六年前回家开了渔滩第一家农家乐,年收入近20万元。在这次国际钓鱼邀请赛上,她第一次迎来了俄罗斯客人,每天净收入好几千元。

我们走进村庄,回溯历史,畅想未来,用生动的故事和细节让大家深刻领会了党建在基层发挥的重要作用。稿件被《新华每日电讯》和凤凰网等各大主流媒体网站采用。配图片在新华社客户端播发后,阅读量达到47万,党建题材的文章能有如此高的阅读量出乎大家意料。

我们一行还专程来到上海闹市中的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参观采访,这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的起点,是中国共产党的“根”,对于完成“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特殊意义。采访中我们还偶遇了来自新疆莎车的村支部书记考察团,专程来“一大纪念馆”瞻仰,希望從党的发展历史中吸取经验。

发端于上海,历经瑞金,长征转战陕北,落脚西柏坡后“进京赶考”,经历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适应复杂国情变化不断自我革新,如今成为全球第一人口大国、第二大经济体的领导者。从石库门到天安门,成立90多年的中国共产党站在全新的起点。

此次小分队调研是重大主题对外释疑解惑的一次有益尝试。用小切口的生动故事来反映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宏大的主题是我们对外报道的一大特色,核心在于能不能吃透政策,并深入基层挖掘出典型故事。

此次小分队的基层调研成果得到了中宣部的充分肯定:“新华社用基层鲜活故事对外宣传‘十三五宏图,以‘小切口、大主题、讲故事方式,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融入一个个鲜活的故事中,力争使五中全会精神形象被广大海外读者感知、理解、接受,是传递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的一次生动实践。”中宣部此次给予的评价也得到了有关中央领导的批示,“以小见大、生动鲜活,是一种很好的宣传报道方式”。

猜你喜欢

小分队十三五基层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穿越火线之排雷小分队
基层在线
赶潮小分队——潮汐能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我们是谁?我们是拖稿小分队!
劳动小分队,出发!
走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