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力资本的全球雇佣在产业升级中的作用

2016-05-30刘潋

现代管理科学 2016年3期
关键词:产业升级人力资本

摘要:文章以半导体行业为例,分析韩国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进程和经验。韩国半导体行业的发展,历经劳动密集型的封装测试,资本密集型的芯片制造,以及知识密集型的芯片研发三个阶段。人力资本存量的提高,政府的支持与推动,以及财团的成长和转型,都是促成这一系列转变的重要因素。在本国人力资本增长的基础上,大企业采取全球雇佣人力资本的策略,即在全球范围内雇佣优秀的科研人员,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适当条件下,这种策略能够帮助后发企业较快缩短与世界领先企业的科研差距,实现在研发上的赶超并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关键词:产业升级;人力资本;全球雇佣;韩国经验

一、 引言

韩国是二战后少数几个摆脱中等收入陷阱成功步入高收入国家的经济体。从产业升级的角度来看,韩国经济成功的由劳动密集型,过渡到资本密集型,再向技术和知识密集型的方向发展。然而事实上,二战后,发展中经济体成功实现产业升级的经济体十分稀少。虽然有不少经济体曾经经历过繁荣,但是这些繁荣没有能够持续,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产业升级的失败。2010年中国的人均GDP达到了4 400美元(2000年美元),步入中高收入国家。与此同时,中国也面临了劳动力价格大幅上升,原有增长模式需要改变的情况(卢锋,2012)。因此,研究、吸取韩国产业升级的经验,对于包括中国下一步如何进行产业升级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应该不无裨益。

促成韩国产业升级成功的积极因素有很多,其中一条是对人力资本投入的高度重视,乃至在全球范围内雇佣人力资本。我们把企业突破国籍限制在全球范围内雇佣优秀人才的企业行为称为人力资本的全球雇佣,而人力资本的全球雇佣可能是值得后发企业借鉴的重要经验。

学术界对于韩国产业升级的分析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1. 国家层面,很多文献强调韩国政府的作用(Lall(1992);Green(1992);World Bank(1993);Mathews(2001);Viotti(2002)),主要关注政府通过产业政策与财团之间的互动在产业升级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2. 产业层面,Park和Lee(2006),Lee(2013)强调产业的技术周期因素对于后发国家产业升级的作用。他们认为,技术周期短的行业因为产品更新速度快而使得后发国家追赶发达国家的机会大大增加。

3. 企业层面,很多研究关注作为后发企业如何获取先进技术并提高技术能力(Hobday,1995;Kim,1980;Kim,1997;Kim,2001;Mathews & Cho,1999;Hobday et al.,2004)。Hobday等(2004)强调财团选择赶超的混合策略可能比较好。Mathews和Cho(1999)和Kim(1980)则认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企业技术进步的路径不一样,并各自提出相应的后发企业技术进步的模式。

本文以韩国半导体产业升级为例分析人力资本全球雇佣在产业升级中的重要作用。

二、 韩国半导体行业的产业升级

半导体行业是韩国产业升级成功的典型代表之一。韩国半导体行业起源于产业链中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工序,经过十多年的发展,韩国逐步进入产业链的高端,并且在全球半导体行业中的DRAM和闪存研发和生产方面取得了领先地位(表1)。

根据韩国半导体企业所处在产业链位置的不同,我们将韩国半导体行业的发展历程分为三个阶段:(1)装配生产阶段;(2)技术转移阶段;(3)技术创造阶段。

1. 装配生产阶段。韩国在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同时劳动力相对便宜,这吸引了美国和日本很多半导体企业选择韩国投资设厂。截止1974年韩国已经有9家美国公司拥有所有权的公司(马修斯和赵东成(2009))。

2. 技术转移阶段。到了20世纪70年代中期,韩国着手本国生产半导体产品而不是从事单纯的装配加工,而这一阶段的技术主要依靠美国和日本企业的技术转让。

政府在这一阶段也有所作为。1973年韩国工商部公布了电子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六年计划。1974年韩国半导体公司成立,它专门从事半导体生产,这标志韩国半导体制造工业发展的来临。尽管如此,在整个20世纪70年代,韩国半导体工业所需的技术基本上从美国和日本企业获得。在这一阶段,韩国在半导体行业的优势还在于模仿能力和生产能力。不过,通过技术转移从事半导体生产,韩国积累了一批从事半导体行业的熟练工人和工程师,为下一阶段从事技术研发奠定了基础。

3. 技术创造。到了20世纪80年代,韩国半导体企业的快速发展对日本半导体企业已经构成了潜在的威胁。日本半导体企业不再愿意转让技术给韩国企业。同时,随着韩国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传统的简单加工、附加值低的产品不再具有竞争优势,这些促使韩国半导体企业也开始重视研发。

政府的支持以及全球雇佣优秀科研人员,使得韩国的研发水平与世界领先水平逐步缩小。表2反映了韩国在半导体DRAM芯片上与世界领先水平的技术差距,可以看到韩国企业于1995年取得了256M容量的DRAM的世界领先水平。

三、 人力资本全球雇佣与产业升级

韩国在半导体行业取得了世界领先地位,这是韩国产业升级的重要标志。半导体行业成功的原因有很多。和很多其他行业一样,韩国政府在促进半导体行业的升级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政府的作用主要体现在:(1)建立研究机构,比如KAIST(韩国高等科技研究院)和KIET(韩国电子科技研究院),以支持半导体技术的研发;(2)提供优惠贷款,支持半导体行业的研发投资。与此同时,韩国企业自身通过人力资本全球雇佣也是迅速缩小和世界领先企业的科研差距的重要因素。

1. 人力资本全球雇佣的概况。随着韩国企业在半导体行业的崛起,美国和日本公司都不愿意和韩国企业进行技术合作。同时,半导体行业产品周期太短,产品更新速度快。因此,如何有效快速的研发新的产品是韩国半导体企业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不管是率先宣布进入半导体行业的三星还是大宇,现代公司,在技术升级的过程中都开始雇佣美籍韩裔科学家。即所谓的人力资本的全球雇佣。

具体来说,韩国大企业人力资本全球雇佣可以分为两个阶段:(1)雇佣美籍韩裔科研人员;(2)雇佣全球范围的科研人员。以三星电子为例,他的人力资本全球雇佣也经历了上述两个阶段。在刚进入半导体研发领域的时候,三星公司只雇佣了少数美籍韩裔科学家组建研发团队从事研发工作。如,三星电子在1983年雇佣了5个顶尖的美籍韩裔电子行业工程师从事64KDRAM的研发。随着三星在半导体DRAM领域取得了一定市场地位(表4),三星的全球雇佣的规模和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三星电子逐步在全球范围内设立研发中心并雇佣当地的工程师。三星电子的研发人员一直保持增加的趋势。到2011年,三星电子的雇员中接近25%的是研发人员,并且在全球设立了20个研发中心(三星电子2011年年报)。表4反映了三星电子全球研发中心的分布情况及其在各个地区所雇佣的员工数目。从表5可以看出,2008年以来,三星全球雇佣的员工超过总员工数的40%,并且在2011年达到了54%,首次超过本土员工数。

除了三星电子以外,人力资本全球雇佣这一策略也被韩国其他大企业所采用。2010年以来,现代汽车和LG电子的外籍员工数都超过了总员工数的25%,其中LG电子的雇佣规模超过了65%。

可见,人力资本全球雇佣成为韩国半导体企业在研发方面普遍采取的措施。但是围绕着人力资本全球雇佣存在一个理论问题是之前学术界所没有回答——人力资本全球雇佣的条件。我们知道,韩国企业普遍采取人力资本全球雇佣也只是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而且主要是在研发领域。这告诉我们,人力资本全球雇佣的成功是需要条件的。接下来我们用经济模型分析这些条件。

2. 人力资本全球雇佣的条件。企业采取人力资本全球雇佣从事研发实际上做出了两个重要选择:(1)企业选择从事研发;(2)研发企业选择全球雇佣人力资本。第一个选择意味着从企业自身来看,由于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原先依靠廉价劳动力的生产模式已经不存在优势了。因此,要继续保持竞争优势,有能力承担研发成本的企业必须从事研发。研发成本不仅包括支付给科研人员竞争性的薪水,还有研发所配套的仪器设备的固定投资。1980年代中期左右的韩国是符合这个前提的。进入20世纪80年代,韩国实际劳动力工资上涨很快,传统的简单加工、附加值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优势逐步丧失。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竞争力下降迫使韩国财团投资产品的研发。同时,这一时期进入半导体行业的财团,比如三星,现代,大宇和LG,和韩国经济一道已经获得了近二十年的快速发展,此时已经是韩国的大企业,他们具备研发所需的资金实力。

第二个选择意味着研发企业认为选择全球雇佣人力资本能够使得企业的研发效率有很大的提高甚至较短时间内赶上领先企业。而人力资本全球雇佣提高后发企业的研发效率与很多因素有关。就韩国经验来看,在人力资本全球雇佣的第一阶段,韩国企业将美籍韩裔科研人员招聘至研发团队,并且通常由他们担任团队骨干,进而培训韩国本土工程师。研发团队由少数美籍工程师和多数韩国本土工程师组成。这样做的目的是降低研发成本。可见此时相对便宜的韩国本土工程师仍是构成韩国企业的研发团队的主体。因此和美国企业相比,韩国研发企业的竞争优势仍然在于成本。为了能够赶上领先企业,除了有成本优势,还要求自身的研发速度不能和领先企业有太大差距。而这又与取决于美籍工程师和本土工程师之间互动的效果。如果美籍工程师能够以较快的速度提高本土工程师的研发水平以至于韩国半导体企业的研发效率与美国企业相比相差不大。那么韩国企业赶超领先的美国企业的可能性就大大增加。但是这种互动的效果与多种因素有关。比如文化背景的差异,人力资本水平的差异等。不过,由于在人力资本全球雇佣的初期是韩裔科研人员,文化背景的差异相对较少。

另外技术转移与模仿阶段也为韩国进一步产业升级培养了大量的熟练劳动力,韩国企业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技术能力。这些都有助于缩小本土科研人员和外籍科研人员的差异进而提高他们之间的合作效率。

四、 总结性评论

韩国被视为摆脱中等收入陷阱的典范,其中产业升级的作用至关重要,也令人印象深刻。因为作为一个小国经济体,韩国从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转变成大量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知识密集型产品的技术大国,并且在全球范围内,其电子行业,汽车行业,半导体行业,造船行业,钢铁行业都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而这些成就是亚洲四小龙中其他经济体所也不能比拟。

韩国产业升级成功的经验是否值得借鉴是每一个面临产业升级的挑战的发展中国家需要考虑的问题。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也成功从低收入国家进入中高收入国家行列,因此产业升级是中国经济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虽然两个经济体的发展具有很多不同之处,我们认为,人力资本全球雇佣可能是一条值得中等收入国家的企业学习的经验。就产业升级本身而言,由于廉价的劳动力时代正在走远,过去依靠成熟的技术和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在国际市场取得成功的经验不再有用。企业必须自己投入研发活动中来,不要满足于国内的人力资本,可以尝试人力资本的全球雇佣,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工程师和经理人。

参考文献:

[1] (澳大利亚)约翰·马修斯,(韩)赵东成,著.刘立,等译.技术撬动战略——21世纪产业升级之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 (韩)李庆植,著.金香兰,译.三星内幕[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2.

[3] (美)查默斯·约翰逊,著.曹海军,金毅,许鸿艳,唐吉洪,译.通产省与日本奇迹:产业政策的成长(1925-1975)[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0.

[4] 陈中佛.从半导体技术进步看半导体设备发展方向[J].电子工业设备,1994,23(3):38-44.

[5] 董向荣.韩国起飞的外部动力:美国对韩国发展的影响(1945-1965)[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6] 韩鑫涛.韩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教训与启示[J].中国金融,2011,(15):18-19.

作者简介:刘潋(1982-),男,汉族,湖南省长沙市人,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经济增长。

收稿日期:2016-01-10。

猜你喜欢

产业升级人力资本
欠发达地区区域创新能力培育探究
江苏省OFDI产业升级效应浅析
我国生产性物流业促进装备制造业升级的策略分析
浅谈国有企业人力资本投资与改革研究
濉溪县产业结构转型与升级
企业人力资本会计计量方法的新探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对贵州经济发展的研究
浅析人力资本的经济权利与企业剩余分配
关于福建自由贸易区发展理念和辐射带动海西产业升级模式的探究
人力资本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理论及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