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京科学技术产业关联特征演变

2016-05-30王叶军

现代管理科学 2016年3期
关键词:产业融合投入产出

摘要:文章基于2002年、2007年和2012年北京市投入产出表,利用投入产出法,通过分析最初投入结构和产业关联特征的动态演变,揭示了北京科学技术产业的结构特征及其与其他产业的融合状况。在此基础上,文章从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视角,探讨了北京科学技术产业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投入产出;产业关联;产业融合

一、 引言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由此,创新驱动战略成为我国重要的发展战略。具体到北京,科技创新则更具特殊意义。2014年,北京市在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的基础上赋予了科技创新的职能,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成为北京新的战略定位。北京市在实施《科技北京行动计划(2009-2012)》的基础上,制定了《北京技术创新行动计划(2014-2017年)》。基于此,研究北京科学技术产业的投入结构和关联效应,对于北京首都功能定位的实现,对于京津冀协同发展,更具鲜明的现实意义。

目前,大量的研究文献集中于科学技术产业的投入产出效率,有关科学技术产业投入产出结构和产业关联效应的研究主要有:张华初(2008)对2002年我国科学研究事业投入产出结构的研究;耿献辉(2010)运用1997年和2002年全国投入产出表,分析我国科学研究事业的投入结构以及关联效应;司增绰、苗建军(2011)以江苏省为例,运用投入产出法研究了科学研究事业的产业关联效应;司增绰、苗建军(2013)以江苏省为例,分析了综合技术服务业成长中的产业间依赖状态及变化;王直节、许正中(2014)利用北京市2002年~2010年投入产出表,分析了研究试验与发展业的产出结构与关联效应。

科学技术产业不仅包括科学研究事业(研究试验和发展业),同样也包括综合技术服务业,将两个产业合并更能完整反映科学技术产业的产业结构。基于此,本文从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即科学技术产业的角度,来分析北京市的投入产出结构和关联效应。

二、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 产业关联特征的测度方法。本文采用投入产出模型中的最初投入结构、劳动报酬影响乘数、生产税净额乘数、营业盈余乘数、影响力系数与感应度系数指标,鉴于相关文献中对投入产出理论做过详尽介绍,这里不再赘述。关于修正的影响力和感应度系数,下文将在必要地方加以介绍。

2. 数据来源。本文数据来自北京市2002年、2007年和2012年的投入产出表。在2012年北京市42部门投入产出表中以“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代表科学技术产业。而在2002年和2007年的北京市投入产出表中,“科学研究事业”(研究与试验发展业)和“综合技术服务业”是分开来进行统计的。为此将两个产业部门合并,统一为“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由此形成41部门投入产出表。

三、 北京市科学技术产业投入产出结构

1. 投入结构分析。根据计算得到2002年~2012年科学技术产业最初投入结构系数(见表1)和2012年三次产业及42个产业最初投入结构系数均值(见表2)。由表2知,2012年科学技术产业的劳动者报酬系数为66.3%,大于二、三产业系数均值及42个产业系数均值,但小于第一产业系数均值,劳动密集性特征显著;生产税净额系数为11.7%,大于一、三产业系数均值,但小于第二产业、42个产业系数均值,利税能力较强;固定资产折旧系数为8.7%,小于三次产业系数均值以及42个产业系数均值,物质资本投入比重较低;营业盈余系数为13.3%,大于第三产业系数均值,但小于一、二产业和42个产业系数均值,营业盈余能力有待提升。

从2002年~2012年最初投入结构动态变化看,劳动者报酬比重在2007年上升后2012年略有下降,但总体为上升趋势;生产税净额比重在小幅下降后又快速上升,总体上升幅度较大;固定资产折旧比重在大幅下降之后略有上升,总体显著下降;营业盈余比重在上升之后又略有下降,总体为上升趋势。总体来看,科学技术产业的劳动密集性特征显著,资本密集性有所下降,利税能力显著增强,营业盈余能力略有提升。

2. 乘数效应分析。根据计算得到2002年、2007年和2012年科学技术产业的三个乘数,即劳动者报酬影响乘数、生产税净额乘数和营业盈余乘数(见表3)。劳动者报酬影响乘数基本保持不变,生产税净额乘数和营业盈余乘数显著增加。这表明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对劳动就业的带动效应没有发生变化,对财政税收的带动效应明显增强,对其他部门的营业盈余带动效应明显增强。一方面,财政税收效应的增强,为首都功能的实现提供了稳定的财政资金;另一方面,对其他产业部门营业盈余带动效应的增强,则对于北京提高核心功能产业竞争力,进一步培育“高精尖”经济结构起到了有力的支撑作用。

四、 北京市科学技术产业对主要功能产业的关联效应

1. 科学技术产业的产业影响力和感应度。在分析科学技术产业对主要功能产业的关联效应之前,先对北京市科学技术产业整体的产业影响力和感应度进行分析。从2002年、2007年和2012年北京市科学技术产业的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见表4)来看,除2002年影响力系数系数小于感应度系数外,2007年、2012年的影响力系数均大于感应度系数,表明科学技术产业对经济的拉动效应总体要大于其支撑效应。另外,影响力系数呈现先上升后下降,总体上升,对经济的拉动效应有所增强;感应度持续下降,对经济的支撑作用持续减弱。

2. 与主要功能产业的关联效应。为了研究科学技术产业对北京市经济结构的关联效应,这里考察了科学技术产业与北京主要功能产业的产业间融合程度。北京市的主要功能产业主要包括:核心功能产业,即承担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职能的产业部门;支撑功能产业,即支撑核心功能运行的必要职能部门,如部分经济管理功能;一般功能产业,即一般城市所具备的功能,这里指的是宜居功能。

根据三类功能划分,结合北京市投入产出表的行业分类,考虑到行业分类的一致性,这里选取了11个主要功能产业,即:通信设备、计算机和其他电子设备,仪器仪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教育,文化、体育和娱乐,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金融,房地产,住宿和餐饮,租赁和商务服务。

为此,除了使用影响力和感应度系数指标外,还引入修正的影响力和感应度指标,用以衡量科学技术产业对主要功能产业的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其计算公式如(1)、(2)所示。

ezj=■(i,j=1,2,…,n)(1)

eiz=■(i,j=1,2,…,n)(2)

其中,ezj表示某产业j(本文为科学技术产业)对其他关联产业z的影响力系数,eiz表示某产业i(本文为科学技术产业)对其他关联产业z的感应度系数,i和j分别代表投入产出表的横行与纵列,n表示产业部门个数,C为里昂惕夫逆矩阵系数,即C=(I-A)-1。

通过计算可得科学技术产业对北京11个功能产业的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从静态比较来看,科学技术产业对其他产业的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的比较如下:(1)对于影响力系数,2002年对通信设备、计算机和其他电子设备、金融业、房地产业、住宿和餐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的影响力大于对所有产业影响力的均值;2007年则仅对通信设备、计算机和其他电子设备、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的影响力大于对所有产业的均值;2012年对通信设备、计算机和其他电子设备、仪器仪表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大于对所有产业的均值。从产业后向关联的角度看,通信设备、计算机和其他电子设备、仪器仪表、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与科学技术产业关联程度较高,且相对稳定。(2)对于感应度系数,2002年对通信设备、计算机和其他电子设备、仪器仪表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的感应度系数大于对所有产业感应度的均值;2007年对主要功能产业的感应度系数均小于对所有产业的均值;2012年对主要功能产业的感应度系数也均小于对所有产业的均值。从产业前向关联的角度看,北京市主要功能产业与科学技术产业的前向关联度普遍降低,且低于所有产业的均值。

从动态变化的角度看,2002年~2012年科学技术产业对主要关联产业的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的变化不尽一致:(1)对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教育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房地产业、住宿和餐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均显著下降,因此科学技术产业与6个产业的关联程度均显著下降;(2)对仪器仪表、金融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和其他电子设备的影响力系数总体上显著上升,感应度系数则显著下降,表明科学技术产业对3个产业的后向关联程度明显增强,前向关联程度明显降低;(3)对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的影响力系数总体略有增加,感应度系数显著下降,表明对其后向关联程度增强,前向关联程度明显下降。

五、 结论与政策启示

1. 结论。由北京科学技术产业的最初投入结构与产业间关联效应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从最初投入结构来看,科学技术产业的劳动密集性特征显著,资本密集性特征有所下降,利税能力显著增强,营业盈余能力有待提升。

第二,从劳动报酬影响乘数、生产税净额乘数、营业盈余乘数3个指标来看,科学技术产业对劳动就业的带动效应稳定不变,对财政税收的带动效应明显增强,对其他产业的营业盈余带动效应明显增强。

第三,从科学技术产业的影响力和感应度系数来看,影响力系数有所上升,对经济的拉动效应增强;感应度持续下降,对经济的支撑作用持续减弱。

第四,从科学技术产业与11个主要功能产业的关联状况来看,通信设备、计算机和其他电子设备、仪器仪表、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与科学技术产业的产业后向关联度较高,但产业前向关联度明显下降。从动态变化角度来看,不同产业与科学技术产业的关联特征则存在较大的差异。

2. 政策建议。

第一,创新管理体制和经营模式,积极提高科学技术产业的盈利能力和竞争力。北京市建设科技创新中心,不仅应从科技经费投入、人力资本支持、技术引进等方面加以改善,还应注重科技企业、科研机构内部的组织创新,通过创新科研机构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模式,有效提高科学技术产业的盈利能力和竞争力。

第二,促进科学技术产业与主要功能产业相融合。一方面,采取积极的产业政策,巩固和强化科学技术产业与通信设备、计算机和其他电子设备、仪器仪表、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融合发展;另一方面,同时也要促进科学技术产业与教育、文化、体育和娱乐、信息传输、软件和技术服务业等的融合发展,实现科技创新中心与文化中心的互动发展。

第三,合理调整本地科技供应与对外科技输出的关系。北京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同时也是全国最大技术交易市场,其技术输出的绝大部分输往京津冀地区之外。同时,北京也承担着为天津、河北输出技术的职能,这也是实现京津冀科技协同的重要一环。因此,北京在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过程中,不仅要面向全国服务,更要注重对河北、天津的科技输出,积极创新京津冀区域科技协作模式,以科技协作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华初.中国科学研究事业的投入产出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8,(11):46-47.

[2] 耿献辉.中国科学研究事业:结构、关联与发展——基于投入产出表的实证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10,(2):5-9.

[3] 司增绰,苗建军.科学研究事业的产业关联效应研究——以江苏省数据为例[J].财经研究,2011,(10):113-123.

[4] 司增绰,苗建军.综合技术服务业的产业特性实证分析——基于投入产出表的江苏例证[J].上海经济研究,2013,(6):39-49.

[5] 王直节,许正中.北京研发业投入产出结构与产业关联分析[J].科技与经济,2014,(2):60-65.

[6] 汪江龙.首都城市功能定位与产业发展互动关系研究[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4):23-27.

[7] 王琪延,徐玲.基于产业关联视角的北京市旅游业与文化产业融合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4,(11):80-86.

[8] 蒋伏心,华冬芳,刘利平.论我国科技服务业的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J].现代经济探讨,2015,(9).

[9] 赵建强.我国地方政府科技投入行为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学位论文,2009.

[10] 王晓辉.中国产业结构的动态投入产出模型分析[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学位论文,2010.

[11] 殷青伟.员工绩效评价的理论与系统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学位论文,2012.

[12] 吴和成.投入产出模型若干问题的研究[D].南京:河海大学学位论文,2004.

[13] 黄立.非均衡经济增长宏观调控的有关模型及应用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学位论文,2005.

[14] 祝接金.中国地方政府科教支出的生产率改进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学位论文,2008.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都市圈内中小城市功能提升的模式与路径研究”(项目号:13AJL014);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世界大都市圈协同发展模式与京津冀协同发展路径研究”(项目号:ZD201416)。

作者简介:王叶军(1986-),男,汉族,河北省内丘县人,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城市经济、区域产业分工。

收稿日期:2016-01-12。

猜你喜欢

产业融合投入产出
无锡高新区制造业投入产出分析
基于DEA模型的省域服务业投入产出效率评价
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研究
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 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大数据时代广告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与机制分析
基于贸易转型背景下的大连服务贸易发展对策研究、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旅游经济
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上海市新闻出版产业链研究
基于DEA模型的煤矿安全投入产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