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社会保障收入再分配调节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6-05-30张小瑛

现代管理科学 2016年3期
关键词:社会保障问题对策

摘要:收入再分配是社会保障的题中应有之意。社会保障在收入再分配中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尤其对于我国目前的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趋势起到一个非常重要的抑制和消减作用。而这种作用充分发挥的前提是要有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尚存在很多问题,导致社会保障收入再分配作用受到抑制,甚至出现了“逆向调节”的现象,因此,我们须要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充分发挥社会保障对收入再分配的应有作用,调节城乡之间及不同层次、类型和区域以及代际之间的社会成员的收入分配关系,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关键词:社会保障;收入再分配;问题;对策

一、 引言

客观地说,我国的收入分配差距逐渐扩大,是经济运行本身的结果。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决定了我国的分配方式是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在社会主义这一制度下,利用市场经济这种手段来发展经济,带来了经济的繁荣与发展,但同时也继承了了它的缺点。私有制经济的发展,使得资本剥削劳动的现象日益明显,资本主义的诟病逐渐的侵入,使我国市场经济的运行出现了歪曲,导致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社会保障作为一种社会稳定机制,不能根本解决这种既定的由经济运行过程本身带来的收入差距问题。但是,收入再分配是社会保障的题中应有之意。社会保障在收入再分配中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尤其对于我国目前的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趋势起到一个非常重要的抑制和消减作用。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自实施以来,通过不断的完善,的确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收入再分配的调节,使大部分社会成员的生活得到了基本的保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影响其对收入再分配调节作用的充分发挥,甚至还起到了逆向调节作用。因此,我们要尽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使它的再分配功能得以充分发挥,从而调节收入分配关系,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保障全体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使社会成员都能得到经济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实惠,促进我国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二、 我国社会保障在收入分配调节中存在的问题

1. 社会保障覆盖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截至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覆盖率还较低,远没有达到基本全覆盖的程度。有众多贫困人口与弱势群体尚未被纳入低保范围,大部分的社会成员尚未享有社会福利,社会成员中有很多还未参加社会保险。私营民营单位职工、灵活就业人员、新老生代农民工等中的大部分还没有被包括到社会保障中来。就农村的社会保障而言,新农村合作养老保险以及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现已基本实现了全覆盖,但是,保障水平和标准却还很低,远不能满足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需求。另外,工伤、失业以及生育保险的覆盖面最小。失地农民还未实行社会保障,对其还没有一套保障体系给予保障,游离在了保障体系之外。

2. 社会保障水平偏低。只有社会保障资金充足才是社会保障调节收入再分配的根本保证,它保证社会成员在遇到经济困难时能够享受到切实有效的生活保障。但是我国社会保障资金投入不足,财政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偏低,比重太小。城镇低收入群体以及农民工和农民得不到应有的保障,在高收入群体收入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得到的社会保障也越多,从而加剧收入分配差距。

3. 社会保障统筹层次低。我国社会保障统筹层次还太低,基本上都实行市(县) 级管理为主,社会互济性差。到目前为止,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层次仍然较低,并且还只停留在政策层面。失业、医疗保险目前还处在市级统筹标准,且县、市级统筹的调剂能力差。而省级统筹相对于县、市级统筹来说,调剂能力相对较强,但由于各省、市经济发展水平层次不齐,这种能力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这会影响社会保障资金在不同群体、阶层以及地区之间的正常流动,阻碍社会保障调节收入再分配作用的正常发挥。

4. 社会保障发展不平衡。由于社会保障“碎片化”的制度安排,导致其发展不平衡,出现明显的城乡、区域及群体分割现象。城镇保障水平要远远高于农村;机关、事业单位保障待遇优于一般单位。东部保障水平高于中西部尤其西部地区。另外随着城镇化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农民工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大量涌现,但却在这种“碎片化”的社会保障制度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不能被纳入社会保障范围。由于土地集体所有制的模糊性,使得在城镇化的大浪潮下,地方政府大量征用农民的土地,却不能给予农民合理的补偿费用,由此产生了很多的失地农民,他们的生活得不到应有的保障。这种发展的不平衡,不但没有对收入再分配起到合理的调节作用,反而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拉大了城乡收入差距。

5. 社会保障资金使用存在不合理现象。社会保障资金使用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社会保障调节收入再分配作用的正常发挥。我国社保资金监管体系不健全,出现了对社会保障资金滥用、套取等现象,这主要在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领域尤其是医疗保险领域较为突出。其一,我国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管理实行国家或政府直接管理模式,缺乏专业化投资理念和能力,投资渠道较为狭窄,应对风险的能力差,基金保值增值的可能性小,易造成基金投资损失,还易使具体操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私自和专业投资机构合谋投资高风险产品,从中牟取高额利润。另外政企不分、政资不分,管理混乱,挪用情况时有发生。其二,医保方面存在道德风险:第一,医方过度供给,患者过度需求,造成高标准或不必要的医疗消费,高价回收药品等现象猖獗;第二,医生为谋取利润和提成,利用高度专业化的医疗水平能力,在不对患者生命造成危险的情况下,大量开似是而非的医疗保健产品,或者夸大病情,过度治疗,使患者身体健康状况面临极大风险;第三,医疗服务机构之间的兼容性差,患者在不同医院对同一个检查项目要重新重复进行,造成医疗费用的浪费,损害患者的身体。

三、 完善我国社会保障收入再分配调节的对策

1. 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社会保障的性质就是在社会成员尤其是低收入人群以及弱势人群在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时给予必要的的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应面向全体社会成员。因此,要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第一,扩大城镇社会保障范围。首先,实现社会救助对城镇困难群体的全覆盖,尤其在最低生活保障和医疗救助方面。其次,实现社会保险在所有城镇人员中的全覆盖。再次,将全体老弱病残及低收入群体纳入到社会福利范围内,维持其最基本的生活。第二,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救助的覆盖面及社会保险的全覆盖。第三,完善农民工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扩大保障范围。第四,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全覆盖。

2.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首先,提高财政支出对社会保障的支出水平,并调整支出结构。加大国家以及各级政府财政社会保障支出比重,调整支出结构:其一,加大农村社会保障资金支出在全部财政对社会保障支出中的比重,另外,国家还可调动各地方财政对财政收入较少的地区的政府间转移支付,调节地区、城乡间经济发展及社会保障制度的协调性。其二,加大财政对中低收入群体、中西部地区社会保障尤其是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的支出比例,及对农民工和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支出力度。

其次,政府可以公开向社会筹集资金,使筹资渠道多样化,如提高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垄断企业红利上缴比例,扩大社会保障基金的规模,进而用这些基金去弥补养老基金缺口,帮助低收入群体和特殊群体,以实现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政府还可对国有垄断企业规定一种强制政策,作为对其考核的基本标准,即每一家国有垄断企业和国有大型企业都负责帮扶一个落后、偏远地区,这样既可以解决当地人员的就业问题,又可以缓解这个地区的社会保障事业资金筹集负担。另外,政府对私营、民营企业尤其是高利润的企业,实行变相奖励的办法筹集社会保障资金,譬如,如果这些企业愿意资助落后地区的弱势群体,则对这些企业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和优惠,以确保其顺利发展。

再次,大力发展社会服务事业,一方面可以解决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缓解就业压力;另一方面利用社会服务事业的收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发展社会保障事业。

3. 提高社会保障的统筹层次。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城乡、区域以及行业不均衡,我国的地方政府财政支付能力差异较大,要实现社会保险的全国统筹,较为困难。因此,要根据不同的社会保险项目的实际情况,逐步进行。在养老保险方面,对基本养老保险实行全国统筹,率先实行全国养老保险一体化。在医疗保险、生育保险方面,首先实现省级统筹,在省级统筹的基础上,在进一步实现全国统筹。在工伤保险和失业保险方面,统筹相对来说较为缓慢,争取实现省级统筹,最终实现全国统筹。

4. 完善社会保障的多层次体系结构,确保社会保障从多层次体系向一体化体系的顺利转变。

(1)进一步完善城镇社会保障制度,实现机关事业单位与其他各类企业社会保障制度保持一致性。在社会救助方面,加大对经济发展水平较慢的城镇社会救助力度,提高其救助标准。提高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水平,保证城市贫困、低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水平。在社会保险方面,实行垄断行业以及机关事业单位和一般企业人员统一的社会保险缴费义务不同的缴费比例,尤其是垄断行业及机关事业单位的高收入群体的缴费比例应相对高一些,给付待遇标准相对低一些。对于医疗保险,建议对全体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实行统一的医保给付待遇。对于养老保险,提高一般企业的养老保险金给付标准,缩小其与垄断行业、对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待遇差异。对于失业保险,垄断行业、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相对而言,失业的可能性较小,而一般的企业人员失业的风险较大,实行统一的失业保险缴费义务,用垄断行业、机关事业单位的失业保险费贴补一般企业人员失业保险给付。对于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实现城镇所有企业以及职工统一的缴费和给付标准。在社会福利方面,削减甚至取消垄断行业、机关事业单位的高福利政策,加强由于企业经营性质所决定的生产经营正规产品的却对职工身体伤害较大的企业职工的福利水平,增加福利项目。另外,还要将社会福利的重点定位在失业者、无劳动能力者等低收入、弱势群体,采取物质保障、服务保障等手段相结合的方式,加大转移支付力度,提高其生活水平,保证其过上体面的生活。

(2)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

医疗保险和社会救助是农民对社会保障的最大需求。由于农村不同群体和不同地区的疾病发生率、疾病发生种类是不一样的,所以,要因地制宜、因群制宜,灵活调整医疗保险方案,设置灵活的缴费比例和医保给付待遇标准,保证农村农民都能看得起病,不会因病而陷入贫困、疾病、更贫困的境地,以致失去基本生活的能力,造成国家(社会)更大的负担,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和谐。社会救助对于城乡低收入群体、贫困群体都是最需要的社会保障项目。因此,需要对不同类型的救助项目进行适度的城乡整合。对于社会救助中的医疗救助和最低生活保障项目,应该根据需要实行统一的保障待遇。另外,农民种地,靠天吃饭,为防止自然灾害对其造成生活困难,则应加大对农民的自然灾害救助支出。

(3)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对于长期在城市居住的农民工,根据其具体的职业性质,可以将其纳入城镇相对应的社会保障范围;而对于经常流动的农民工以及年老返乡的农民工,可以实行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个人账户,避免他们在不同的城市重复缴费,却又得不到应有的保障,这个适用于他们的个人账户可以根据不同城市和地区的缴费标准而自行调整,退还或补齐缴费差价,让他们享受到和当地城镇居民相同的社会保障待遇。

(4)建立专门针对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迄今为止,还没有专门对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须要建立专门的制度,提高保障覆盖率,提高保障水平,增加对他们的就业培训力度,让其尽快学的一门手艺,以解决其再就业问题。筹集资金主要由征用土地的大财团以及相对应的村委会及当地政府财政负责。由他们来为失地农民的养老、医疗买单。对于失地农民中再就业的人员,可以考虑将其纳入到当地的城镇养老和医疗保障范围内。此外,国家对西部的社会保障制度要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支援大西部以及西部大开发等发展战略相一致。

5. 合理使用社会保障资金,加强对社会保障资金使用的监管以防套取、滥用。在养老保险方面,建立健全养老保险基金监督管理制度。设立专门的高度专业化的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机构,管理养老基金个人积累账户基金。一方面,可以防止政府利用行政手段私自挪用基金以权谋利;另一方面,专业性强的投资管理机构,对投资基金进行组合,分散投资风险,保证基金的安全运营。由专业化的投资管理机构,对养老保险基金合理运营,获取可观收益,以弥补制度转轨所带来的成本和资金缺口。

在医疗保险方面,建立和完善医疗保险监督管理体系,配备高素质、高水平、专业化的医疗保险监管队伍,减少甚至避免违规行为的发生,降低道德风险,确保医疗保险的正常合理使用和给付。定期审计,保证医疗保险基金的安全、正常运行。一方面,引入市场机制,加大商业保险公司对全体公民的医保服务力度,最大限度地确保医疗保险资金的合理规范使用。另一方面,建立医患双方的自我约束机制。首先,医疗服务机构要树立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服务理念,要明确自身的定位。同时,要对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的准入进行严格的把关,对定点医疗机构的医疗费用进行严格监管,以保证医疗保险资金使用的合理和规范。对在医保范围的各种诊疗项目进行统一化、公开化、电脑化的全国联网管理,以确保医疗服务收费的规范及合理性,从而控制医疗保险基金不合理的支出。其次,加强对患者必要的医学知识学习的引导,要让他们树立正确的医疗消费观念以及合理的医疗保障意识,真正懂得“是药三分毒”的道理,合理使用医疗费用。同时,加大对违规医疗行为的处理力度。对违规者,根据违规程度的轻重和违规次数的多寡给予不同的处理办法,程度轻以及次数少的给予罚款处理,重者给予罚款甚至考虑取消终身享受医疗保险待遇的资格。还有,规范医院与医生的关系,加强医生的医德教育,树立“白衣天使”的服务理念,确保患者的健康不受到侵害。

参考文献:

[1] 荣燕.社会保障与收入公平分配的相关性分析[J].学术论坛,2007,(2):98-101.

[2] 王延中,龙玉其.社会保障与收入分配:问题、经验与完善机制[J].学术研究,2013,(4):31-37.

[3] 谷成,李俊毅.城乡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整合[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4,(4):3-6.

[4] 张晓立,杜长宇,郭林.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与收入分配差距研究[J].经济论坛,2007,(15):49-50,62.

[5] 王茂福,谢勇才.关于我国社会保障对收入分配存在逆向调节的研究[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2,(6):46-50,103.

[6] 丁少群,许志涛.社会保障水平、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研究——基于VAR模型的实证分析[J].中国经济问题,2013,(6):3-12.

[7] 杨天宇.中国居民收入再分配过程中的“逆向转移”问题研究[J].统计研究,2009,(4):19-24.

[8] 陈建宁.社会保障对收入差距调节的困境及对策[J].保险研究,2010,(12):87-90.

[9] 龙玉其.中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演变、收入差距与改革思考[J].东南学术,2011,(1):103-115.

[10] 邓大松,仙蜜花.社会保障转移支付对收入分配差距的调节效应——基于东部12个省市的实证研究[J].社会保障研究,2013,(6):3-9.

[11] 张晓芳.关于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再分配的实证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学位论文,2011.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与完善我国现阶段分配制度研究”(项目号:09BJL003)。

作者简介:张小瑛(1985-),女,汉族,甘肃省泾川县人,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现代资本主义经济。

收稿日期:2016-01-11。

猜你喜欢

社会保障问题对策
社会保障
诊错因 知对策
社会保障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坚持就业优先 推进社会保障全覆盖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媒体募捐永远成不了社会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