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翠屏山矿F8南地层构造的重新认识及今后找煤方向

2016-05-30钟能文

科技尚品 2016年3期
关键词:岩组泥质采区

钟能文

摘 要:本文根据翠屏山煤矿301采区F8断层以南+80、+120探巷的揭露情况,进行该区地层构造的分析对比,推翻了原资料的地层构造,重新确定该区地层为童子岩组三段地层,并提出矿井今后找煤建议。

关键词:地层构造;重新认识;找煤建议

1 概况

1.1 矿井开发情况

福建煤电股份有限公司翠屏山煤矿于1976年建矿,1981年11月投产,原设计生产能力9万吨/年,采用平硐开拓(+380主平硐),矿井现设计生产能力为51万吨/年,主要开采童子岩组22、28、37、38、38下、39等煤层,从建矿至2015年12月底,累计生产原煤700.72万吨。

1.2 主要生产采区

1.2.1 301采区概况:301采区可采储量408万吨,设计生产能力15万吨/年,设计服务年限为21年。开采范围北以第9勘探线以北40m为界,南以17勘探线为界,采区开采标高在+200~±0m之间。区段垂高40m,共分5个区段开采,目前301采区为主要生产采区。

1.2.2 305采区概况:305采区可采储量280万吨,设计生产能力9萬吨/年,设计服务年限为18.6年。开采范围北以矿井北部边界为界,南以301采区为界(9线),采区开采标高+200~±0m之间。区段垂高40m,共分5个区段开采,目前305采区为主要生产采区。

2 资源储量情况

2.1 表上资源储量

2015年末,翠屏山矿表上保有储量为1822.36 万吨,其中(122b)755.80 万吨,(333)995.56 万吨,(2S22)71.00万吨,2015年末可采储量为1049.57 万吨。

2.2 实际资源储量

经核实,扣除F0断层抬升等造成的构造损失、小煤占用、煤柱损失等资源储量,翠屏山煤矿2015年12月末核实保有储量213.27 万吨,可采储量154.09万吨,服务年限为4.01年。因此,对翠屏山煤矿开展扩边探底工作,通过投入硐探工程进行地质找煤,是延长矿井服务年限的主要途径。2014年末,矿井决定从2015年1月开始,对301采区F8断层以南一段煤层进行补充硐探。

3 301采区F8断层以南原地层构造情况

翠屏山矿以前没有对该区进行过探采,该区一段煤层位于F8断层上盘11线~15线之间,标高-50~+160m的范围。从原13勘探线剖面图看,如从+80水平掘探巷,过F8断层进入其上盘后为文笔山组地层,再进入标Ⅰ,再往前陆续出现39#、38下#、38#、37#等煤层,在揭露F3断层后进入三段地层(见附图一)。

3.1 地层

本区含煤地层为下二叠统童子岩组(P1t)地层,由一套海陆交互相沉积的细砂岩、砂质泥岩、泥质砂岩、泥岩及煤组成,厚度785m。根据岩性和古生物特征可分为第一、第二和第三段。

3.1.1 童子岩组第一段(P1t1)

厚255m。煤层编号31~45,分上、下两个亚段。

上亚段:第Ⅱ标志层~36煤层,厚约100m。上部以细砂岩为主,含煤4层,均不可采,产双园海百合茎、黄氏新轮皱贝、直形贝等化石。中部以砂质泥岩为主,产燕海扇、古尼罗蛤、寿昌菊石等化石。下部以细砂岩为主,其中35、36煤层顶板均含丰富的动物化石舌形贝。

下亚段:自36煤层~第Ⅰ标志层,厚约155m。为一套浅海相为主的海陆交互相沉积。由砂质泥岩、薄层细砂岩组成,含煤10余层,编号37~45,其中39煤层可采,37、38、38下煤层局部可采。

3.1.2 童子岩组第二段(P1t2)

厚103m。为一套浅海相沉积。岩性自下而上由泥岩、砂质泥岩、渐变为泥质砂岩夹薄层细砂岩。以不含煤为特征,见较多钙泥质、菱铁质结核。底部为一层厚1.5m的钙质细砂岩,为标Ⅱ。

3.1.3 童子岩组第三段(P1t3)

厚427m。根据化石组合特征进一步分为上、中、下3个亚段。

下亚段:标Ⅲ1至标Ⅲ2,厚128m。为海陆交互相碎屑沉积。岩性以泥质砂岩、砂质泥岩为主,夹薄~中厚层状的细砂岩,含煤12层,编号23~30,其中28煤层可采。

中亚段:标Ⅲ2至标Ⅲ3,厚124m。含煤23层,编号13~22。为海陆交互相碎屑沉积。岩性以砂质泥岩、泥质砂岩、薄层细砂岩夹煤。含丰富的植物化石:蕉羊齿、栉羊齿、带羊齿以及舌形贝为主要特征。其中14、16煤层顶板产丰富的裂齿蛤,17煤层顶板产丰富的戟形华夏贝、燕海扇等海相动物化石。

上亚段:标Ⅲ3至翠屏山底砾岩,厚175m。含煤12层,编号1~12,上部以泥质砂岩为主夹薄层细砂岩和煤线,富含完整的植物化石。下部为标Ⅲ3,厚20m,其顶部的12煤层顶板砂质泥岩中富含单网羊齿,往下为中厚层状的细砂岩。

3.2 构造

3.2.1 褶皱

本区处于永福复背斜和龙岩复向斜之间,勘探区地表基本为一个向东、部分向东南方向倾斜的单斜构造,而深部为大幅度倒转褶曲,浅部和深部均有缓断层破坏,褶曲在剖面上成反S型,幅度大小不一,形态各异,轴面呈波状起伏。

3.2.2 断层

本区断层发育,构造复杂,主要断层有缓倾角断层、正断层和逆断层。

缓倾角断层有:F0断层:为隐伏断层,上盘为文笔山组地层或童子岩组第一段地层,下盘为栖霞组地层;F3断层:出露矿区中部,倾向东南,上盘为童子岩组第三段地层,下盘为童子岩组第一段地层,出露长度约3150m。

正断层有:F南1断层:出露本区北部,上盘为文笔山组地层,下盘为童子岩组第一段地层,走向东西,倾向南,断距50~100m。

逆断层有:F8断层:出露本区北部,上盘为童子岩组第一段地层,下盘为文笔山组地层。走向北东,倾向南东,倾角50°~65°,出露长度约1500m。

3.3 煤层特征

3.3.1 22#煤层。下距Ⅲ2标志层约10m。平均厚度1.21m,可采系数0.80,为较稳定煤层,直接顶板为砂质泥岩,含腕足类动物化石,底板泥质砂岩含植物根茎化石。

3.3.2 27#煤层。下距28煤层25~30m,全区平均厚度0.55m,可采系数0.60,为局部可采煤层,直接顶板为砂质泥岩,含丰富的植物化石,底板泥质砂岩含植物根茎化石及白云母片。

3.3.3 28#煤层。上距Ⅲ2标志层约60m。结构简单。煤厚0.36~2.11m,全区平均厚度1.09m,为较稳定煤层。直接顶板为砂质泥岩,水平层理或脉状层理,含丰富的单网羊齿、栉羊齿等植物化石。底板为薄~中厚层状的细砂岩,层面上含较多白云母片。

3.3.4 38#煤层。为块煤或含块煤的粉煤,平均厚度1.6m,除少数点因受挤压变薄外,均达可采厚度,煤层结构简单,属较稳定煤层,顶板为厚层状泥岩,底板为细砂岩。

3.3.5 39#煤层:下距Ⅰ标90m,平均厚度2.1m,简单结构,为较稳定煤层。顶板泥岩,含泾县矮小戟贝动物化石。底板泥质砂岩,含豆状泥质结核。

4 探巷设计方案

为搞清F8上盘含煤块段的构造情况和38#、38下#、39#煤层煤炭赋存情况,2014年末,矿井布置两条探巷对本区进行生产补充勘探,具体布置方案如下:

(1)从301采区+120区段南大巷16#测点进去50m处开始施工,按160°方位掘250m后,以90°方位掘160m,再以平巷迎头27°倾角施工下山90m至+80区段作为回风上山,再从+120区段下山口附近按140°方位掘220m揭露39#煤层。

(2)从301采区+80区段南集运巷8#测点开始,以方位180°施工120m探巷后改方位为123°施工367m,再转为方位90°施工163m,预计520 m见39#煤层、570 m见38下#煤层,594m见38#煤层、650 m见37#煤层。

5 探巷揭露情况与原地质报告情况对比分析

从两条探巷的揭露情况看,+80区段探巷揭露的地层较完整,构造较简单,应作为对比分析的主要依据。+120区段探巷地层倒转,构造复杂,可作为对比分析的辅助依据。从实际揭露情况对比分析,两条探巷所揭露的煤层为童子岩组三段煤层,并非原资料推测的一段煤层,依据如下(见附图二)。

(1)+80区段探巷开口处属于38#煤层附近层位,施工至35m处见F南1断层,由一条破碎带宽0.6m的主断层及一组产状一致的派生断层组成,从周边及现场揭露情况分析,该断层为一向南倾的高角度正断层。从F南1断层往前掘30m见31#煤层及标Ⅱ,标Ⅱ由1m厚砂岩组成,经盐酸实验为钙质砂岩,产丰富的希瓦格蜓、双圆海百合茎等动物化石,定为标Ⅱ没问题。再往前即为二段地层,岩性自下而上由泥岩、砂质泥岩渐变为泥质砂岩夹薄层细砂岩,见较多钙泥质、菱铁质结核,产丰富的双圆海百合茎、菊石、齿状钩盖贝等动物化石。315m处见标Ⅲ1,由一套厚8m的硅质胶结的细砂岩组成。450m处见28#煤层,结构简单,煤厚0.9m,直接顶板为砂质泥岩,水平层理,含丰富的单网羊齿、栉羊齿、树枝等植物化石,底板为中厚层状细砂岩,层面上含丰富的白云母片。

(2)+120区段探巷从301采区+120区段南大巷16#测点进去50m处开始施工,施工至30m处见F南1断层,由一条破碎带宽0.5m的主断层及一组产状一致的派生断层组成,从周边及现场揭露情况分析,该断层为一向南倾的高角度正断层。过F南1断层后地层倒转,为二段地层,岩性自下而上由泥岩、砂质泥岩渐变为泥质砂岩夹薄层细砂岩,见较多钙泥质、菱铁质结核,产丰富的双圆海百合茎、菊石、齿状钩盖贝等动物化石。365m处见标Ⅲ1,由一套厚9m的硅质胶结的细砂巖组成。590m处见倒转28#煤层,结构简单,煤厚1.2m,直接顶板为砂质泥岩,水平层理,含丰富的单网羊齿、栉羊齿、树枝等植物化石,底板为中厚层状细砂岩,层面上含丰富的白云母片。

(3)如探巷所揭露的煤层为一段煤层的话,中间要过一条断距约500m的F8断层才能成立,但从两条探巷揭露情况看,并未揭露如此大的断层,因此,探巷所揭露的煤层只能是三段煤层。

6 结论

(1)从以上地层构造分析可知,两条探巷所揭露的煤层为童子岩组三段28#煤层,并非原资料推测的一段煤层。

(2)由于三段煤层总体煤厚较薄、煤质较差,加上该区控制程度低、构造复杂,因此,该区地层构造及资源储量还不明朗,不宜马上进行采区建设,今后,要加大对该区的探采、开拓力度,早日探明该区地层构造,确保采区正常接替和矿井长期稳定生产。

7 今后找煤建议

7.1 做好探底扩边工作

翠屏山煤矿深部受F0断层控制,已无找煤空间,F8断层南块段揭露的虽然是三段煤层,但仍是找煤的最重要的区域。由于该区16、17勘探线有两个钻孔揭露28#煤层,通过分析,16、17勘探线附近构造较简单,煤层赋存条件较好,应作为今后主要的探煤方向,在探清该区地层构造后,重新编制《301采区F8上盘块段生产地质报告》,为301采区F8上盘块段采区设计提供可靠依据。

7.2 加强老区复采

由于翠屏山煤矿构造复杂,复杂构造在破坏煤层连续性的同时,也为老区复采留下可能。要利用现有生产系统,充分了解老区的开采情况,加强地质分析,进一步搞清矿区地层构造,有条不紊地进行复采。除301、305采区+120、+80、+40现有生产区段外,+120以上区段也可作为复采区段。通过复采,增加矿井资源储量,缓解生产接替紧张局面,确保采掘接替正常进行。

7.3 积极进行表外煤层的寻找

由于控制程度不够,加上煤厚较不稳定,41#、42#煤层原地质报告没有计算储量。通过后期的生产揭露,41#、42#煤层虽然煤厚较不稳定,但在10线以南,这两层煤都稳定可采。因此,在今后的生产过程中,要利用现有巷道对41#、42#煤层进行探采,以增加矿井资源储量。

参考文献

[1]陈泉霖.龙永煤田隐伏区找煤前景分析[J].中国煤炭地质,2009,21(8):17-20.

[2]陈泉霖.龙永煤田东部逆冲推覆构造研究[J].Coal Geology of China,2012,24(6):11-14.

(作者单位:福建煤电股份有限公司翠坪山煤矿)

猜你喜欢

岩组泥质采区
银川市地下水赋存条件及动态特征
稠油热采区块冷采降粘技术应用
淮南潘集深部勘查区15-2孔工程地质岩组划分
基于Delphi-TOPSIS法的露天矿采区接续方案优选
白音华煤田三号露天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分析
某泵站厂房泥质粉砂岩地基固结沉降有限元分析
不同泥质配比条件下剩余污泥的深度减容研究
露天矿首采区以及拉沟位置选择的评价
煤矿采区上、下车场气动推车系统
高升油田泥质细粉砂综合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