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把越胡拉起来

2016-05-30徐叶陈红於邵一

特别健康·上半月 2016年3期
关键词:拉琴夫妻俩木匠

徐叶 陈红 於邵一

宁波北仑区百合社区王国光的家中,挂了十余把大小不一的越胡,很多人以为是他掏钱买的。事实上,王国光不仅会拉琴,还会做琴。

王国光今年65岁,年轻的时候在生产大队参与过文艺宣传,与妻子王菊芬也是因此结缘。他早年学过木匠,后来的几十年都在跑运输。到了60岁以后,社区里文艺氛围特别浓,夫妻俩重拾爱好,和一群老伙伴又开始拉琴唱戏。

琴用久了就会磨损,坏了还得找人修。王国光就寻思,要不自己也做做看,反正失败了也没关系。

虽说做过木匠,可做乐器的活儿并不简单。第一把越胡算是“复制”的。王国光量好了样琴的尺寸后,找来各种制琴所需的材料。家里装修时留下一些废旧木料,他就用来做琴筒、琴杆,又到市场上买了琴皮、琴弦,甚至学着上网找材料,还让儿媳妇从网上给他买了雕花的琴头来搭配。

第一把越胡做了一个星期。琴筒不好做,六棱形的筒子需要无缝拼接,否则用不了多久琴体就会出现裂缝,影响琴的音色。而蒙琴皮的时候,皮又不能绷得太紧,不然没拉几曲就该破了。用胶之后,还得反复晾干。就这样反复调试和研究,他在“复制”第一把越胡的基础上,又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了些调整,制作出具有不同音色的越胡。完成之后,又根据经验细細调音,一直到自己满意为止。做顺手之后,他又开始“批量生产”,就像汽车流水线似的,一批做四五个琴筒,然后同步往下做。

王国光拿起一把越胡讲解:“琴筒小的,就像小孩的声音,尖脆;琴筒大的,就像成人的声音,平稳。筒越大,声音越低沉。”这些音色不同的越胡,可以应用到不同主题的曲子里。比如一些悲凉的曲调,就必须要用大胡琴,否则根本无法体现曲子的意境。这些越胡还可以组合成越胡组,一起演奏。

今年年初,百合社区成立了民乐队,王国光担任副队长,夫妻俩对文艺方面的投入就更多了。有时候老朋友们来家里串门,王国光就拿出自己的宝贝越胡,和大伙儿一起吹拉弹唱一番。

“自制的越胡毕竟粗糙,有时就送给老朋友们随便玩玩。”王国光说。自己做的越胡没有买来的好,但是作为一种爱好,动手琢磨的过程很快乐。再说成本不高,送人时双方也都觉得轻松又开心。

猜你喜欢

拉琴夫妻俩木匠
特长
木匠身影
小猴拉琴
木匠手中的诗情画意
认错
猜猜我是谁
谭木匠
一双筷子
生孩子
拉琴人的不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