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物象喻离愁

2016-05-30

作文评点报·高中版 2016年31期
关键词:春草清平乐苏武

清平乐

李 煜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赏析】

李煜(937—978),初名从嘉,字重光,五代时期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公元961年继位于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公元975年,宋灭南唐,他被俘虏到汴京(今河南省开封市),过着囚徒一般的生活。他前期的词,主要写宫廷的享乐生活;被俘以后,大都抒写失去昔日生活的悲痛。

这首《清平乐》,表现了词人在恼人的春色中,触景生情,思念离家在外的亲人的情景。

词人开门见山地写出了特定的环境和心情。分别以来,现在已进入了春季过半的时节,举目所见,没有一处不勾起他难过的心情,使他觉得好像肝肠都快要断了。最为触目伤情的莫过于那台阶下的落梅了。那白色的梅花从树上纷纷飘落,令人心烦意乱。而他站在树下,陷入沉思已经很久了。他就像是站在花雨之中,一会儿身上就披满了落花,刚刚用手拂拭干净,随即又披满一身。“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两句,既写了时正春半,使人肠断的景致,也写了久立花下,离愁满怀的情绪。纷乱的落花,使人联想到愁绪的烦乱,落花拂了还满,又使人联想到离愁萦怀,排遣不开。词人把白梅的落花比作雪花,突出了一个“乱”字,花落在身上,拂之不尽,突出了一个“还”字,这就在看来平常的景物中,寄寓了作者特有的感情。

他为什么久久地站在花下呢?他在思念远方的亲人。“雁来音信无凭”是说雁来了,信没来;雁归了,而人未归。“路遥归梦难成”,从对方难成归梦说起,极写离人道途之远,欲归不能。信亦无,梦亦无,剩下的只有情天长恨了,于是逼出结尾二句: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把怀人的情思比作远在天边的春草,正在不断地繁衍滋生。词人运用“更行”“更远”“还生”三个简短的词语,将复迭和层递等修辞手法交织,以春草的随处生长比离恨的绵绵不尽,委婉、深沉、余思不尽。

他久久地站在花下的原因,是在思念远方的亲人。“雁来”两句把他的思念具体化了。原来他在盼信,并希望能在梦中见到亲人。古代有鸿雁传书的故事。西汉时,苏武出使北方,被匈奴扣留多年,但他坚贞不屈。汉昭帝派使臣要匈奴释放苏武,匈奴谎说苏武已死。使臣知苏武未死,假称皇帝曾射下大雁,雁足上系有苏武的书信说他正在匈奴的某地。匈奴听了,只得将苏武放回。所以词人说,他看到大雁横空飞过,为它没有给自己带来书信而感到失望。他又设想,和亲人在梦中相会,但“路遥归梦难成”,距离实在是太遥远了,恐怕他的亲人在梦中也难以回来。古人认为人们在梦境中往往是相通的。对方做不成“归梦”,自己也就梦不到对方了。梦中一见都不可能,更叫人思念万分。这就更加强烈地表现了词人的思念之切。

全词以离愁别恨为中心,线索明晰而内蕴丰富,上下两片浑然一体而又层层递进,感情的抒发和情绪的渲染都十分到位。词人手法自然,笔力透彻,尤其在喻象选择上独到而别致,使这首词具备了不同凡响的艺术魅力。

猜你喜欢

春草清平乐苏武
苏武庙
清平乐
春 草
萧娴《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
清平乐
“青春版”越剧《春草》首演
苏武:七千个日日夜夜的坚守
苏武守节
清平乐
《苏武传》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