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昌都市精准扶贫工作的几点思考和对策建议

2016-05-30陈万儒

决策与信息·中旬刊 2016年4期
关键词:新局面精准扶贫

陈万儒

【摘要】扶贫开发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具有深远历史意义和重大战略意义的部署决策,坚持把扶贫开发作为关乎党和国家政治方向、根本制度和发展道路的大事来抓。我们必须紧密结合西藏实际,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上来,全力打好西藏扶贫开发攻坚战,开创西藏扶贫开发工作的新局面。

【关键词】精准扶贫;新局面;业务考核

一、概述

昌都市地处三江上游、青藏高原边缘沟壑山区,贫困人口多、贫困面积大、贫困程度深。近年来我市在扶贫开发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15年年初至今,扶贫投资22500万元,城乡推进项目180个;涵盖蔬菜种植、经济林种植、藏猪藏鸡养殖、奶牛养殖、灌溉水渠、乡村公路等面上扶贫项目77个;2011年至2013年建设贫困户安居工程3200户。但是还存在扶贫开发不平衡、群众满意度不高等问题。贫困县、乡、村发展规划不尽合理,缺乏科学性、合理性。资金投入不足、贫困县乡面貌改变不明显等情况,还有就是我们有些领导干部对扶贫工作认识不到位。面对现实,昌都市应该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二、精准扶贫的思想由浅入深,在全局上精准用力

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宏伟目标,贯彻中央“两个一百年”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重要思想、适应昌都扶贫开发新形势的需要。昌都市根据扶贫实际情况,应落实市政府提出的“六个一批”扶持原则即:产业扶持一批、能力提升就业一批、搬迁安置一批、低保兜底一批、医疗救助一批、能人带动一批,以贫困村、贫困户、贫困人口为工作对象,以增加贫困农牧户的收入和改善贫困村发展环境为目的,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实施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责任制。深入实施基础设施改善、富民兴昌产业培育和社会事业提升三大工程,突出“对象、目标、内容、方式、考评、保障”六个精准。强化组织领导、典型引领、项目支撑、人才保障、改革推動五个保证。特别是围绕中央、区党委扶贫开发的一系列决策部署,深入到贫困村、贫困户充分研究,制定灵活的扶贫攻坚规划。全面实现精准扶贫。到2020年稳步实现全面小康,基本达到小康各项主要指标,努力与全国一道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这一目标。

三、精准扶贫的力量由弱变强,在领导力上精准用力

为了更加扎实推进全市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昌都市应该成立由市委主要领导任总指挥,市直属部门、自治区驻昌都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昌都市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指挥部。通过工作力量的进一步充实加强,形成“上下衔接、协调联动、聚力推进、精准扶贫”的工作格局,确保每个贫困村、贫困户都有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负责。责任单位和责任人需对自己联系的贫困村、户进行多次复查核实,看是否有因机构变动、人事调整造成的“漏扶”贫困村、户,及时协调帮扶户得到帮扶。创新帮扶方式,各级牵头单位充分发挥牵头总抓、组织协调作用,积极协调帮扶力量,使帮扶工作由点到面,整市推进,强化市在扶贫攻坚中的主体责任,统筹协调工作队的力量,使责任单位与扶贫村、户规划有效衔接,形成工作合力。

四、精准扶贫的标准由低变高,在基础上精准用力

识别贫困对象是做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础工作,也是关键工作。要按照区、市部署,县、乡镇、村要采取各种形式,广泛开展宣传动员工作,在确定贫困户的工作中要让群众广泛参与进来。要坚持“农户申请、社内评议、村民复议,入户调查、村级评议,乡(镇)审核”、两到三次公示,一次公告,实名建档、动态管理”等多个步骤。全面进行公开公示、健全完善表册材料,对一些逐步脱贫的农户实行贫困消名,把一些后来因灾害、疾病、残疾等原因致贫的农户纳入新的扶贫对象,做到全市精准帮扶全覆盖所有贫困户。建立资源整合机制,加大项目资金整合力度,把优质扶贫资源向最贫困的村户倾斜,把有限的人力财力用在刀刃上,必须把大水“漫灌”式扶贫向精准“滴灌”式扶贫转变,有效放大精准扶贫的整体效应。

五、精准扶贫的方法由粗变细,在落实上精准用力

昌都市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能否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关键在于扶贫方法措施细不细、实不实。要提高精准扶贫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就必须做到全方位帮扶、在帮扶过程中做到全程监管,及时启动市、县、乡镇三级联网的精准扶贫大数据信息系统建设。对贫困人口逐村、逐户分析,分析贫困原因、录入脱贫指标,分类制定帮扶方案,建立横向的“任务清单”。根据贫困村、户的基础条件、发展水平、致贫原因、脱贫状况等进行分类指导、分层推进。对建立贫困档案的贫困村和贫困户,应该制定个性化的帮扶规划,实施差异化的帮扶措施,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确保如期完成脱贫任务,对已经脱贫或基本脱贫的村、户,应调整帮扶重点和精力。在保持原有的帮扶关系不变的情况下,应以日常指导为主,进一步帮助、提升、完善、巩固成果,防止返贫,做到帮扶“目标精准”。

六、各级干部的作风由虚变实,在考核考评上精准用力

要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与“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相结合,要用真扶贫、扶真贫的具体行动来检验是否落实“三严三实”的成效。要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效果作为考核领导干部的主要内容,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考察内容,作为评先选优、选拔任用的主要依据,强化监督检查、完善制度办法,引导党员干部到扶贫工作中锤炼作风、增长才干。

建立督查工作帐,实行地厅级领导包县、县级领导包乡镇、牵头单位盯重点,采取跟踪督查、随机抽查、定点检查等方式,对认识不到位、精力不集中、措施不得力、工作不扎实、效果不明显的干部和牵头单位集中督查或召开现场推进会,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先期进行整改落实。通过严格的考核和约束机制,有效的转变领导干部作风,确保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及自治区、市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罗凌.关于精准扶贫的调查和思考[J].中国乡村发现,2014(04).

[2]赵建军.精准扶贫攻坚克难——访山西省扶贫开发办公室主任王立伟[J].农产品加工,2014(03).

猜你喜欢

新局面精准扶贫
新常态下构建宣传思想工作新局面
精准审计的现状研究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
激发基层工会组织活力,开创工会工作新局面
探索工会工作新思路 开创工会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