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让化学教学更“接地气”

2016-05-30谷雪铭

南北桥 2016年6期
关键词:接地气学生主体课堂效率

谷雪铭

【摘 要】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的教学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作为师范学校的一名化学教师,培养的学生以后也会走上三尺讲台。这为我的教学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但面临学生基础差,教学时间短,任务重的诸多难题。

【关键词】初始课 课堂效率 学生主体 接地气 化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6.075

一、用一堂优质的初始课,拉近和学生的距离

由于我校的特殊性质,学生构成比较复杂,除了本市的学生,还有一些临近市县的学生。如何让这些学生到了学校后能够安下心来读书、学习,是每次面对新生时我都要思考的一个问题。为此,我每次都会精心设计一堂初始课,用它作为我和同学的见面礼,比如,今年的初始课我做了这样的安排:

(一)自我介绍

在这个环节除了简单的给学生说了自己的姓名,联系方式外,更多的用诙谐的语言介绍了自己的兴趣爱好,从中间也自然的展示了自己的教学风格。

(二)谈谈师范化学与初中化学的异同点

1.学科特点上。化学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化学的形成和发展,起源于实验又依赖于实验,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初中化学知识点少、浅,主要为记忆型知识,处于“知其然”阶段,以背诵为主,化学知识点多,散、深,主要为理解型知识,必须还要“知其所以然”。

2.学习方法。第一要“观”,即观察。我们在化学实验中,培养自己良好的观察习惯和科学的观察方法是学好化学的重要条件之一。那么怎样观察实验?首先应注意克服把观察停留在好奇好玩的兴趣中,要明确“观察什么”和“为什么观察”,在老师的指导下有计划有目的地去观察实验现象,遵循“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的顺序(反应前反应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反应中的条件和各种现象,反应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例如:钠与氧气反应的演示实验。从教师展示一瓶钠并取用,就可知道其物理性质:软、亮、轻(密度小于煤油)

条件及现象:空气中光亮的表面很快变暗;受热时会熔成小球,与氧气剧烈反应,产生黄色火焰。

观察到生成物为淡黄色固体。

结论:钠在常温和加热条件下都能与氧气反应,条件不同时,现象不同,产物也不同。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百看不如一验”,当条件允许时,学生可亲自动手实验,以便加深我们对乱说的认识、理解和巩固。

第二要“记”,即记忆。化学知识点繁多,记忆尤为重要,这是由于化学本身有着独特语言系统——化学用语,如元素符号、化合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对这些化学用语的掌握是化学入门的首要任务,而其中大多数必须记忆。另外有一些物质的性质、制取、用途等也必须记忆才能掌握它们的规律,有些特性和俗名还只能通过机械性记忆(死记硬背)。例如氢氧化钠又名烧碱、火碱、苛性钠;甲烷又名沼气、坑气;常温下唯一呈液态的金属单质是Hg,非金属单质为溴。

例如:a.从细口瓶中向试管中倾倒液体的操作口诀“掌向标签三指握,两口相对视线落”(视线落指倾倒时要观察试管内的液体量,以防倒得过多)。b.地壳中含量较多的元素从低到高可谐为“养闺女,铁盖拿,夹母亲”。c.氢气、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操作是:“实验开始时先通气后加热,结束时先停止加热后停止通气”可会意气体早出晚归,酒精灯迟到早退。d.师范学氧化还原反应可记忆为升失氧、降得还。e.原电池的形成条件为两极一液成回路;电极反应为原电池里浮只羊指的是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解池的阳极发生氧化反应可谐为挠痒痒。f.元素周期表可归纳记忆为:七横七周期,三短三长一不全,十八纵列十六族,七主七副一零一;第四周期元素可记为:嫁改康太反革命,铁姑捏痛新嫁者。g.师范学习化学方程式的记忆不同于初中的死记硬背,重点记反应物和生成物,自己配平;有机化学方程式要学会依葫芦画瓢,像加成反应,加聚反应中的双键变为单键。

这样用一样课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了将要学习学科的特点,又了解了老师的教学风格,这样有了好的“第一印象”,以后的教学就会轻松很多。

二、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效率

一切教学应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切教学活动必须以学生为中心,以教会学生知识,提高学生能力为目的。要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应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只有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提高教学效率。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不是要求化学老师单纯地提高教学速度。一些化学老师对高效课堂教学的理解不到位,认为只要在规定的教学课时之内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教学任务就是高效。实则不是这样简单,因为和谐、高效的课堂教学不仅仅是指教师要在给定的课时内尽可能地教授给学生更多的知识,还要保证其所教授的这些知识能被学生灵活地掌握并能在实际的实验操作与生活所需中展现出来。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选择好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其核心内容就是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教学效率。如在教授《元素周期表》的时候,为了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多的了解,我在预习环节安排学生动手做了一些相关的练习,学生要做这些练习,势必要对所学知识进行预习,这样学生就做到了预习先行,有了学生这些动手练习,后面的教学就显得轻松自如了。

三、实施“学案导学”教学模式

“学案导学”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是通过教师提前所编制的导学案,提高教学效益。所谓“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以教师的指导为主导、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学案,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然后,根据学案要求完成相关内容。学生可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见解,师生共同研究学习。这种教学模式一方面满足了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又能满足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需要,对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的体现有十分积极的作用。而教师则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习惯,教会他们怎样学习、怎样思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接地气”的化学教育能够让更多的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更多实际有用的知识,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还能让学生从枯燥的理论知识学习中发现化学其实是一门充满趣味性的学科。只有让学生和老师共同进行努力,化学教学的春天也就不远了。

猜你喜欢

接地气学生主体课堂效率
浅谈学生主体在高职《经济数学》中教学改革
高校中长跑运动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浅谈高中英语教学中怎样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立足高考下优化高三英语阅读理解教学有效讲评浅析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的方式方法研究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效率的有效措施
品德教学利用微课开展预学的实践研究
中水电,在老挝“接地气”有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