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典舞技术技巧之教学方法的探究

2016-05-30孙艺萌

音乐生活 2016年6期
关键词:古典舞技巧舞蹈

孙艺萌

内容提要

中国古典舞的艺术形象主要是通过肢体语言进行塑造的,因此,古典舞的技术技巧是古典舞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也是其艺术魅力的突出表现。同时古典舞的技术技巧也是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问题,本文从古典舞技术技巧教学难点入手,对古典舞技术技巧教学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古典舞 技术技巧 教学方法

引言

中国古典舞在近60年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中,充分融入了中国的戏曲、武术、艺术体操和其他门类艺术技巧与审美意趣的元素,作品中丰富多彩的技术技巧彰显着中国古典文化鲜明的艺术特征,经典的技术技巧往往成为古典舞作品表演过程中的点睛之笔。古典舞中技术技巧是必须掌握的技能,更是教学训练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对技术技巧进行科学的训练和标准的规范,才能培养出技术好、能力强、综合素质全面的古典舞表演人才,为创作出更多更优秀的古典舞作品奠定坚实的基础。

1.古典舞技术技巧的教学难点

中国古典舞不仅继承了中国传统戏曲元素、武术元素和其他门类的舞蹈元素,并对西方芭蕾舞训练进行了充分的融入与借鉴,在中国传统的审美意趣的基础上融合了中西方的舞蹈艺术元素。中国古典舞在形体、神态与韵律上,应当体现出中国民族文化鲜明的审美特征。中国古典舞的技术技巧在很大程度上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审美观念,在表演中讲究虚实相生、刚柔并济,其技术技巧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巧妙地融合了中国传统舞蹈技巧以及西方芭蕾元素。

中国古典舞多元化的审美意趣一方面是古典舞独特的艺术魅力,另一方面也是古典舞技术技巧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当今古典舞题材的舞蹈作品中,丰富多彩的技术技巧层出不穷,技术技巧难度更高、融入其他门类元素更多、舞姿造型更精彩,作为教学工作者应不断地探索和创新。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很多学生对于古典舞技术技巧动作的表现缺乏生命感,对于传统舞蹈技巧以及西方芭蕾元素的融合程度有限,导致身体僵硬、舞蹈中的技术技巧与动作之间的配合缺乏感染力,因此古典舞技术技巧中的核心内容就是如何在展现出古典舞的审美意趣的基础上,体现出古典舞本体的艺术审美个性,能充分彰显中国古典舞民族文化内涵的审美取向。为了实现中国古典舞表演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原有技术技巧基础上应继续发展和挖掘,不能仅限于强调表演者的能力和动作的规范,应注重技术技巧之间连接得更科学、动作与技巧连接变化更合理、技术技巧的复合性变化更协调流畅。

2.古典舞技木技巧的教学方法

2.1尊重学生的能力差异性

为了提高古典舞技术技巧的教学质量,作为专业教师应当深入了解学生的身体素质差异,制定有针对性的科学训练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身体素质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差异化教学,有选择地重点训练不同的技术技巧。在现实教学中易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课堂训练内容缺乏对学生自身条件的把握,训练强度和目的缺少针对性,最终教学效果难以体现每个学生的自身特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存在只注重技术技巧难度和完成数量,忽略了技术技巧在舞蹈作品中的作用,使完成的技术技巧只是展示它精彩的一面,而动作与技术技巧连接的流畅感、身体韵律与技巧相互配合的美感,技巧与技巧连接的协调性,轻重缓急的风格特点,难以体现出中国古典舞本体的审美特征。在尊重传统教学规律的基础上,应当对训练模式进行一定的创新,实现学生舞蹈素质的多元化发展,夯实学生的古典舞技术技巧功底。

古典舞技术技巧中的软度、控制、翻身、旋转、跳跃、地面软翻等不同技术技巧,可根据学生自身优势有选择地重点训练,尤其进入中高班后学生的优势和不足已基本定型,为此教师应对每个学生进行量身打造,有针对性地制定有计划、有重点的教学方案,使每个学生的技术技巧都能彰显个人的优势和特点。与此同时。还应当根据男性与女性生理结构的不同,对男女生技术技巧的训练重点进行区分。例如男生在训练跳跃、翻腾等技巧时,主要强调动作的爆发力以及速度反应;女生在训练跳跃、翻身、旋转等技巧时,强调动作的协调性以及曲线的美感。

2.2注重古典舞技术技巧训练的科学化

完成高质量的技术技巧需要扎实的基本功基础,借用博速球器械的辅助训练,改革传统的训练方式。博速球兴起于2000年,由大卫瓦克(David Weck)发明,现已成为世界上最流行的体能训练方法之一,成为当今运动生理学和运动训练研究的热点问题,也引起专业舞蹈教学中综合素质能力训练领域的关注,并逐渐运用到舞蹈训练实践中。通过博速球上的站立训练达到身体核心部位肌群能力的提高,缩短了学生素质能力教学的训练周期。在半球上通过不同的站立方式,不同的舞姿站立,全脚与半脚结合的站立,达到身体核心肌群和踝关节的肌群能力的全面提高。通过非平衡能力的训练,使身体重心平衡、控制能力、爆发力及协调能力收效显著,避免了传统的训练方式造成肌肉负担过重甚至造成运动损伤的现象。运用这种科学训练方法不仅提升了训练效果,更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了传统训练带来的心里负担和压力。古典舞技术技巧并不是对理论与技巧进行一味地灌输,科学合理的古典舞教学应当遵循一定的教学规律,从学生实际身体素质以及认知规律出发,合理设置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流程。古典舞技术技巧的训练不仅停留在生理层面上,需要学生提升相应技术技巧的熟练程度,还应当对学生的心理素质进行培养,减少其对于古典舞技术技巧学习的排斥心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以及意识等心理效能的发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了解学生的生理特点,合理地设计训练频率以及训练强度,因此科学化和合理性的训练方式是确保高质量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

2.3结合武术训练进行辅助教学

在古典舞技术技巧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武术训练,对学生的肢体能力进行培养。由于中国古典舞在对西方芭蕾舞进行了借鉴的同时,也对中国传统武术元素进行了继承,中国古典舞的技术技巧有很大一部分来源于武术。在古典舞技术技巧中结合武术训练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爆发力、提升学生气息与动作的稳定性。对学生的肢体能力训练具有较大的实践价值。例如笔者在开展古典舞技术技巧的翻身训练过程中发现较多学生存在动作僵硬、气息不均的现象。由于古典舞技术技巧以腰为轴,动作的协调感与腰部训练存在着较大关系,因此笔者选择了太极拳训练调理学生的气息以及身体稳定性,使学生在太极拳训练中主动探索虚实相生、动静结合的舞蹈技巧,实现腰与气合、气与身合,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舞蹈动作的灵活性以及协调性。

2.4结合节奏训练进行辅助教学

在古典舞技术技巧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节奏训练,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对节奏感的把握,培养学生的舞感,掌握气息节奏。在古典舞表演中掌握技巧动作的节奏感不仅可以提升古典舞表演者的表演连贯性,而且可以有效地契合古典舞观众的心理结构,实现观众观看需求以及表演者表演活动的统一。在古典舞技术技巧的节奏构成中,古典舞动作形态的基本节奏主要是由具有变速特点的“弹性”式节奏构成的。这种“弹性”式节奏极为强调舞蹈中时间性的变化以及时间点的把握,讲究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具有自由性与灵动性的节奏特点。在古典舞技术技巧的节奏训练过程中,教师不仅应当讲解在古典舞技术技巧中使用节奏的原因,还应当仔细剖析运用不同的节奏产生的差异性艺术效果。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后,通过具体的古典舞技术技巧实践教学,使学生亲身体J晤古典舞技术技巧的节奏规律。通过古典舞技术技巧中的节奏训练教学,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舞感,从而提升古典舞的表演张力。

2.5遵循因材施教的训练原则

在古典舞技术技巧教学过程中,古典舞教师应当革新传统的能力评价方式,尊重学生的能力差异性,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优势能力,从而提升学生对古典舞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古典舞技术技巧教学效率。虽然受到身体条件差异性的制约,有些技术技巧并不适用于每一个学生,但是每一个学生都有着自身的优势能力,例如身高有限的学生一般较为擅长翻身技巧,身材修长的学生的跳跃技巧以及旋转技巧表现更为突出。因此古典舞教师可以在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对传统古典舞技术技巧进行创新性发展,开发学生的优势技能,深入挖掘学生的艺术潜力,从而突破传统古典舞技术技巧教学模式的限制。对学生优势能力进行针对性的开发,可以有效地提升古典舞技术技巧教学的教学效率,提升学生对古典舞技术技巧的学习兴趣,从而将枯燥的技术技巧理论同实际古典舞表演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古典舞技术技巧的训练教学转换为生成理论的基础来源,实现古典舞技术技巧教学的升华。

结语

总而言之,中国古典舞是一种技术技巧性较强的表演艺术。技术技巧不但是其舞蹈语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古典舞训练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古典舞教师应当在传统古典舞教学的规范性基础上,对辅助训练教学方法进行积极探索,深入了解学生能力的差异性,尽可能地挖掘每一位学生的潜力,从而提高古典舞技术技巧的艺术价值。

(责任编辑 霍闽)

猜你喜欢

古典舞技巧舞蹈
肉兔短期增肥有技巧
承古之韵的当代“古典舞”
高校古典舞教学中的表演素质培养策略研究
学舞蹈的男孩子
开好家长会的几点技巧
冰上舞蹈搭档
舞蹈课
指正要有技巧
论古典舞气息在古典基训课堂的重要性
提问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