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挥教材优势 培养学生能力

2016-05-30韩效荣

大东方 2016年9期
关键词:新教材交流教材

韩效荣

在进行数学新教材的教学中,感到新教材较之原教材有很大的变化,新教材更加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科技的发展,较好地体现了师生、生生和课本之间的交流对话,在表现形式和陈述方式上都是学生所喜欢的,特别是在学习方式上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学习。新教材展现了学科的基本结构,但并不局限于学科结构,教科书既是教师教学的依据,又是一个拓展创新的平台。在教学过程中,课堂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学生思维活跃,敢于质疑,愿意与同学、老师交流,勇于发表不同见解,乐于表现自己。在办公室里,老师们热烈讨论、相互切磋的氛围也更加浓厚了。一个体现师生交往互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逐步形成。下面是我在教学中的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用好新教材,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只要相信学生,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低年级的学生同样具有创造潜能。一年级上册新教材提供了许多现实的、有趣的、探索性的教学活动。如教学“9加5”的算法时,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探究的方式,小组之间比一比,看哪组算法多,然后全班交流算理,使学生都有所体会和收获,最后允许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进行以后的计算,也体现了个性化学习。

二、用好新教材,培养学生选择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我们要指导学生从这些资源中选择一定的信息,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抽象出算式,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计算出结果。如在教学“9加几”时,教材为我们提供的资源是学校运动会的场景图,先引导学生观察,并把观察到的结果说给组内的同学听,在学生初步感知全景图意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提出学生们喝了一些饮料“还有多少盒?你能算出来吗?”这一数学问题,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计算方法上。这时让学生把自己的方法在组内进行交流,然后在全班交流。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经历交流多种算法的过程,逐步体会到各种算法的特点,从而选择更合适自己的算法。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

三、用好新教材,培养合作交流的能力

小组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教学时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合作交流的情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与同学相互交流。

开学初,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能力不强,缺乏合作交流的能力,在组内学习时,往往为了一点小小的得失而产生矛盾;在交流中,不懂得听取别人的意见,在别人的意见与自己的意见不能统一时,难以宽容别人的不同意见,也不会对别人的意见加以补充,课堂秩序较乱,影响教学效果。对于一年级刚刚入学的小学生而言,让他们合作交流是很困难的。但具备一定的小组想象能力和形成小组学习规范的组织秩序又是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根本保证,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交流。首先,在课余时间,加强了对小组长的培训。培训的内容是:怎样组织学生发言;怎样在小组内分工;遇到小組意见不统一时怎么办。其次,教会学生尊重他人,讲礼貌。在别人发言时,注意倾听,学会补充。再次,为了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也为了尽可能使每一个学生与班中其他同学都有共同学习的机会,定期调整小组结构和座位,便于学生与更多的同学进行接触、合作与交流。小组合作学习开始后,教师观察每组是否都有组织地开展活动,如果没有,应及时加以一定的辅导,在此基础上深入到一个组内,作为组内普通一员,把自己的思维转换到学生状态并与学生共同学习,凡是学生会的,教师决不代替,只有在学生遇到困难难以解决时加以点拨,协助学生完成任务。在教学实践中应引导学生逐步认识到教师不是唯一的指导者与合作者,有目的地开发周围的人际资源帮助自己学习与发展,学会与他人的交流与合作,这是终身学习的重要基础。同学,这是学生身边最丰富的资源。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学会与同学交往,培养交往的基本技能,经常创造交往的環境,尤其对不善交往的学生,要特别关注。在小组合作学习和交流时,要让每个同学都有发言机会,并研讨部分疑难问题,要鼓励学生常与家长交流或向有关人员请教,尽可能多地取他人之长来充实提高自己。一个学期下来,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变化,学生活泼而不散漫,规矩而不死板,愿意与同学、老师交流,敢于质疑。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新的教学模式逐步形成。

四、贴近生活实际,拓展新教材

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小学数学和理解数学”。在教学中,我尽可能地把数学问题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从生活中来,又到生活中去,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离不开数学。例如教学“百分率”这一内容,我没有把书上的发芽率、成活率等例题搬到课堂上直接向学生讲解,而是课前先让学生进行一项社会调查,调查我们生活中那些地方用到百分数,是怎样用的?学生搜集到大量资料:及格率、优秀率、出勤率、种子的发芽率……并深入到生活中去询问这些百分率在实际生活中是怎样应用的。上课了,面对搜集到的众多资料,学生享受着自己调查的乐趣,此时,我及时导入新课,把主动探究的“球”抛给了学生,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信心和及时提出的问题积极投入到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当数学与儿童现实生活密切联系时,数学才是鲜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我把本来很枯燥的百分率这一内容生活化,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了亲切感,提高了探索问题的积极性,从而感受到数学的巨大魅力,培养了学生的数学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总之,在使用教材时既要尊重教材,又不局限于教材,要灵活运用教材,根据学校、学生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使用。切实发挥新教材的优势,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作者单位: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华店乡史庄小学)

猜你喜欢

新教材交流教材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特别征文
如此交流,太暖!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教材精读
挺立于课本之中的“树”
教材精读
担当意识:历史新教材渗透不可或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