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高职院校教师积极性的提升策略

2016-05-30王怡岚

大东方 2016年9期
关键词:调动责任感动机

王怡岚

摘 要:管理心理学认为,调动教师积极性是教师管理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教师积极性的调动需要有效地运用激励手段。激励理论认为,了解教师的需要是调动教师积极性的基础,激发动机是调动教师积极性的关键,制订目标是调动教师积极性的诱因,机制激励是调动教师积极性的举措。教师的积极性直接关涉到教师工作绩效的提高。

关键词:教师管理;积极性激励

一个管理系统,实质上是一个人力使用系统。但是,人的理性的精神力量的释放,以及基于此的工作绩效的提高,关键在于管理者能否有效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一个人能力再高,如果处于一种低水平激励情境,就很难形成一种积极的工作情感,进而导致低下的工作效绩;反之,一个人能力一般,如果受到充分的激励,就会对工作充满热情,也必然会有出色的表现。哈佛大学的威廉·詹姆士教授曾发现,一般部门的工作人员如果发挥出20%~30%的能力,就足以保住饭碗而不被解雇,如果受到充分激励,他们的工作能力能发挥出80%~90%,其中50%~60%的差距就是激励作用所致。

学院作为一个组织,一直以来,教师管理是学院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管理应当借鉴并创造性地运用管理心理学中的激励理论。尽管人们认为教师是一项崇高的奉献的职业,教师会凭着一种职业理想与信念去努力工作,但是,教师作为一种类型的职业者,或者说,作为一个普通人,他的工作情感与职业潜能的释放同样需要有效地激励。教育正在成为一项“现代性工程”,教师肩负着增加国家智力资本的现代使命。在这样的话语框架下,依靠教师办学,正在成为学院管理的一条基本原则。关于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激发与维持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阐明。

一、了解教师需要是调动积极性的基础

心理学把需要定义为个体在生活中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一种内心状态,是对现实要求的反映。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在20世纪40年代提出了著名的需要层次说,一直以来,这一学说是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经常引用的经典理论。人的需要从与有机体的生存直接相关的低级“生理需要”开始到能够带来高峰体验的“自我实现的需要”,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这其中有物质的需要,也有精神的需要,有生理需要,也有社会需要。而作为一种主观状态,感受或体验到的一种内心状态,需要时刻在随着个体所处的生活条件的变化而起伏波动。正因为如此,可以说,了解教师需要是调动积极性的基础。

(1)了解教师需要什么。学院管理层对教师需要应有一定的敏感性。通过各种方式,诸如座谈、问卷调查、走访、移情体验、院长座谈、网络通讯等方式了解教师的现实需要,把需要归类整理,了解什么是教师共同的需要,什么是部分教师的需要,什么是个别教师的需要,做到管理者心中有数。

(2)合理满足教师的需要。管理者在了解教师需要的基础上,要积极采取措施,分主次、轻重、缓急,合理满足教师的需要。对教师共同关心的增加教师福利的物质需要,要作为重点,出实招,求实效,让教师真正得到实惠。管理者可以通过节约院内各项开支等办法改善教师福利。对教师的审美需要、认知需要、自我實现的需要等高级社会性的需要。学院要努力营造一种高品位的精神文化,提倡研究自由、学术自由、兼容并蓄的学院风气,为广大教师锻炼智慧、展示才华创造条件。鼓励教师参与学院管理活动,吸纳教师提出合理化建议,使教师感受到一种尊重,从而满足尊重的需要。在身体健康、人身安全、职业稳定、财产保险、社会保障等方面,使教师感到一种踏实的安全感,从而满足他们的安全需要,等等。对无法满足的合理需要,要多做解释工作,使教师能够理解那些不可避免的主客观因素,消除教师的不满情绪乃至逆反心理。

(3)诱导教师产生高层次的精神需要。教师的精神需要可以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并且这种能量是持久的、生生不息的。尽管在物质社会,人的精神性维度受到一定的遮蔽,但教师是塑造灵魂的职业,故更应该凸显人的精神维度。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教师作为文化与文明的传递者,他总是在不断地产生精神需要,又不断地去实现和满足精神需要。学院教师管理对教师精神需要的积极诱导与深切关注是一项意义深远的课题。

二、激发动机是调动积极性的关键

动机是需要的具体的动态表现,作为一种内部动因,它能直接推动人的活动。动机通常表现为所为的意图、愿望、心理冲动、企及的目标等。教师管理要研究和了解教师的工作动机,并适时地去激发教师的工作动机,这是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关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

(1)通过增强责任感来激发动机。责任感是当好一位教师的道德起点。责任感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种对教育事业与教师职业的一种情感,一种深刻的认识和切身的感受。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尤其需要教师具有强烈的责任感。教师管理可以选择各种方式来增强教师的责任感。诸如通过学习《教师法》、《教育法》、《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来强化责任感;可以通过师德师风的宣传与教育来涵养责任感;可以采取“一帮一”方式,让老教师现身说法传输责任感;培养教师工作兴趣;等等。

(2)通过产生成就感来强化动机。每一个教师都有自己的能力特長、工作风格、教育理念、个性特征、思维习惯等,根据教师的特点安排具有一定难度和一定挑战性的工作任务,在任务完成后及时评价,予以肯定,让教师产生成就感,强化追求卓越的工作动机,形成良性的循环。在这点上,要突出对年轻教师的培养,让年轻教师能够经常性地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之情,以提高工作积极性。一个在失落感和屈辱感中挣扎的教师也必定缺乏工作的激情。

(3)通过获得荣誉感来维持动机。动机是持久性的,也有短暂性的。教师的工作动机应当是持久的、稳定的、作用广泛的,它源于教师对教学工作的深刻认识。教师管理者要设法把那些暂时性的、不够稳定的、易受教师一时的情绪影响的动机及时转化为持久性的动机。如何来完成这~转化,学院要在教师完成任务后及时给予物质上与精神上的激励,使教师能体验到关注与关怀,形成一种荣誉感,增强干好后续工作的欲望与动机。

三、制订目标是调动积极性的诱因

由某一动机激发的人的行为,具有一定的目标指向性,而目标作为行为的一种指引,又能反过来强化动机,使行为者更加热情投入。恰当地运用目标管理,对调动教师积极性,提高学院管理效能,有着显著的效果,也是实践当中最为常用的一种管理手段。一个恰到好处的目标能有效地凝聚每个教师工作的力量与热情,保证目标能够得到不断的实现又不断的产生。

目标管理通过对学院总目标的细化、分解和展开,细化到部门,分解到各教研室,展开到教师,最后做到人人有目标、个个有反馈。教师管理中运用目标管理,让教师知道该“做什么”、“怎样做”和“做到什么程度”,对是否达到目标有明确的界定,对奖罚有着清楚的规定,使优劣是非一目了然。我们说制订目标是产生动机的诱因,但是这种目标应当是切实可行的,决不是一场空想、一种虚幻,而是有鲜活的现实性;不是那种从地上拨起一根小草式的举手之劳,而是有一定的挑战性和艰巨性;不是遥遥无期的,而是具有一定的当下性的。而目标的实现并不是一种孤独的奋斗,需要教师之间的相互合作与携手并进。所以,学院管理者应营造一种合作的风气,注重培养教师的合作品质。

四、机制激励是调动积极性的举措

所谓激励就是试图去刺激一种行为,并引导行为沿着一种预设的道路展开,是管理学领域中的一个非常关键的术语。学院管理中,要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必须通过教师的动机的心理激发,唤起教师对工作的责任感、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教学质量和工作效率。并通过对教师的动机强化,使教师的工作经常保持积极状态。这就需要建立机制,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法来产生激励。

(1)建立公平的奖惩制度。任何一所学院都有自己的奖惩制度,并都力图把公正性作为其价值取向。建立公平的奖惩制度是一个不断探索的過程。公平的奖惩制度强调一种公平性和公正性,强调奖罚分明,对教师来讲,这是一种最为直接的激励,直接关系到工作积极性的激发。

(2)形成一种民主的参与机制。教授治校是大学的一种悠久的传统。教师是学院的主人,让教师参与民主管理,行使管理与监督权力,更能强化教师责任意识,调动工作积极性。学院管理者要充分运用教师民主管理、教师参与重大问题讨论等民主手段,激励教师发挥出更大工作热情与潜在力量,为学院工作投入更多的智慧。

(3)树立典型以提供教师参照。典型具有暗示作用,具有感召力。树好典型可以使教师产生参照与模仿的意愿,形成“见贤思齐”和“从善如流”的上进心和积极性。一个优秀的典型是学院精神的集中体现,事实上,一所学院的历史,总是有着许许多多非常值得骄傲的人物与事件,这为学院寻找榜样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4)充满人文关怀的管理理念。教师管理应当以人为本,这已经成了一条最基本的原则。这條原则的本质内涵就是要关心教师的情感、价值、尊严、审美,关怀教师现实的境遇,其根本目标就是让教师过上一种美好的生活。从生活中的冷暖到人的价值的实现与尊严的维护,都应当时刻停留在学院管理者视野之中,并把它作为一种管理理念,贯穿于教师管理的全过程,这无疑是值得反思的,并且也是具有终极意义的。

(作者单位:浙江横店影视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调动责任感动机
Zimbabwean students chase their dreams by learning Chinese
英国“大爷”的责任感
调动多方资源 加快成果转化
二语动机自我系统对动机调控策略及动机行为的影响研究
合作学习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调动主观能动性,提高写作水平
国企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责任感
调动感官,描绘多彩的世界
培养责任感强的孩子
动机不纯